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邮箱
当前位置 : 首页>>永续动态>>其他媒体报道

“共富”星火正燎原

来源:本站 更新时间:2023-05-22

“王姐,枇杷马上就要上市了,我们店想预订200斤枇杷,能准时供货吗?”近日,我县朱溪镇官屋村的“共富生活委员”王丹与姐妹水果店顺利达成了订购协议。

官屋村是我县枇杷种植大村,全村共有800多亩枇杷。但因为交通不便,枇杷又不易储存,村民在销售时常常遭客商压价。去年底,王丹被聘任为村“共富生活委员”后,就积极联系销售渠道,当起了连接枇杷种植户和客商的“中间人”,短短一周就累计收到200多份大小订单。

村级“共富生活委员”是我县助推农村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的一个创新之举。2022年底,全县组建了由311名村级“共富生活委员”组成的团队,让每个行政村都有了专属生活委员,帮村民销售农特产品助力共同富裕。

新形势:“共富生活委员”应时而生

米面、腊肉、土蜂蜜、番薯面……仙居特色农产品资源非常丰富,但没有品牌、缺乏销售渠道、卖不出好价钱,一直是仙居农产品发展的“痛”。

2022年初,仙居成立了“神仙大农”区域公用品牌,并先后开设了4家实体店铺(杭州店、台州店、仙居店、仙居白塔店),3家线上店铺(淘宝店、天猫店、抖音店),涵盖全县优质农副产品127个品种、240余款产品。

然而,使用“神仙大农”品牌农产品需要一定的产品标准,而很多自产自销的农户因为产量小,无法标准化而被拦在了“神仙大农”的门外。

如何破局?让更多的农户搭上大品牌的便车,实现共同富裕。

“设立生活委员的初衷便是破难,帮助仙居优质的农特产品‘出圈’促销售。熟悉乡村的‘共富生活委员’,上接‘神仙大农’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下接千家万户订单发放和产品品质把控等工作,连接产销平台和广大农户,全面发掘乡村价值,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共同打造特色乡村产业。”县委组织部副部长、两新工委书记张宇表示。

村民能不能把农产品卖出去,而且卖出高价,“共富生活委员”这个“中间人”就至关重要。不同于一般的村干部,“共富生活委员”的选聘原则是优先选择年龄相对年轻、具有一定手机APP操作能力,且熟悉村情、长期在村、办事公道正派,热心村级事务的人员,选聘为“共富生活委员”。

横溪镇垟庄村是省3A级景区村、省美丽宜居示范村、台州市文明村,该村因为杜鹃花而名声在外。该村“共富生活委员”吴六武一上任就开始为村民增收忙开了。在他的全力对接下,垟庄“共富工坊”接到了长期的工艺品外加工业务。

“在家门口就业,虽然干活没有年轻妇女麻利,但每天也能有六七十元收入,挺知足的。”低保户应金女说。

目前,我县共筛选组建了311名村级“共富生活委员”团队,覆盖全县全部行政村,其中大专以上学历109人。同时,我县还设立了“共富生活委员”工作室32个,引导共富生活委员立足本村产业资源禀赋,及时为村民提供技术指导,主动开展产销对接服务。

新需求:锤炼能力 服务村民

3月中旬,埠头镇九都村村民金卫华家晒的笋干因为没有销售渠道一直卖不出去,这让她犯了愁。村“共富生活委员”蒋卫平在村里走访时,了解到这一情况,立马与埠八样“共富工坊”的村姑徐伟亚联系,通过电商直播,帮金卫华家成功售出2000多斤笋干。

金卫华患小儿麻痹症,家境比较困难,平时靠制作出售农家货来增加收入。“能够帮助像金卫华这样的困难群众销售农产品增加收入,我觉得很有成就感。”蒋卫平高兴地说。

“多亏了生活委员卫平和村姑的帮忙,我家晒的3000多斤笋干不仅顺利卖出去了,还卖了个不错的价钱。”金卫华的感激也是仙居很多村民的心声。然而,面对大家的赞许,部分生活委员心里却产生了“恐慌”。

“共富生活委员”工作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囊括产业经济、数字经济、公共服务等。许多“共富生活委员”面对线上快速更新迭代的海量信息,产生了“本领恐慌”。

“为了帮助他们能尽快克服‘本领恐慌’,我们联合相关部门对‘共富生活委员’进行系统教育培训。”张宇介绍,今后,县级层面每人每年集中学习培训不少于1天,新任的“共富生活委员”累计不少于2天的上岗培训,乡镇(街道)层面每季度至少开展1次业务研讨交流,切实解决基层干部的“本领恐慌”,提升服务能力和专业性。

我县还常态化开展“三看三评”考评,即看在岗状态、评服务群众情况;看涉农应用、评沟通对接能力;看产品销量、评助农增收成效,以此为依据每半年开展1次生活委员工作绩效综合评估,规范生活委员的日常管理。

当下,我县正通过生活委员为乡村增添数智力量。通过“亲农在线”这一为农民服务的数字化平台,生活委员不仅要更新上传本村农产品供货信息,同时还要帮助并指导村民使用“亲农在线”应用功能,让村民享受数字化带来的便利。

新经验:多方参与多元致富

“益民,你快过来,跟你说一下,今年我要20斤的稻种,去年抗旱最优的那种,收割后仍旧按去年一样稻谷3.5元一斤卖给你合作社,说好了哦。”日前,上张乡西片村杨柳下的种粮户胡春弟碰到朱益民时高兴地打着招呼。

作为村里的“共富生活委员”,又是仙居百合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股东,朱益民爽快地答应了下来。

上张乡西片村是典型的山区乡村,村内有200多亩高山富硒田,多年来高山富硒大米品质好,但价格、销量却一直在低位徘徊,直到朱益民担任生活委员后,通过合作社优势,对接“神仙大农”公用品牌并成功入驻,借助品牌力量对村内的富硒米实行统一收购包装,为村民提供肥料和技术扶持,从源头确保农产品品质和品牌打造,也进一步有效解决零散农户种不好、卖不掉、价不高等难题。

截至目前,在乡贤牵线、企业采购、电商直播等多渠道作用下,不仅成功将“神仙大农”上张富硒米打入上海、杭州等长三角一二线城市的中高端市场,每斤大米批发价达12元,更帮助全村实现亩均增收2000元,年销售额200余万元,带动40余户村民人均年增收3万余元。

和朱益民一样,大战乡石龙村党总支副书记李翔自去年担任村“共富生活委员”以来,热心的他就打起了村里番薯面的主意。作为特色农产品,石龙村有大大小小的番薯面加工户近10户,加上村民自己也有种番薯、洗番薯粉、做番薯面的习俗,全村番薯面的年产量大概有5万多斤。加工户的番薯面基本不愁销路,但村民的番薯面卖起来却不太容易。

借着一次与结对单位县税务局座谈交流的机会,李翔主动介绍了村里番薯面的销售情况,希望县税务局能够帮忙找找路子。

“我也没有想到这件事情这么顺利就办成了,而且还这么快。”李翔表示,“座谈结束没多久,县税务局机关食堂就向我们下了1000斤番薯面的大单,直接解决了村里6户人家的番薯面销售问题,按照16/斤的价格,可直接带动村民增收1.6万元。”

在仙居,311名村级“共富生活委员”每月走访农户,摸排本村蔬菜、水果、畜禽等农产品产销情况,记录生产主体名称、联系方式、产品名称、价格、数量等数据,动态形成农户产销需求清单。在对接“神仙大农”产销的同时,还利用单位、企业采购和直播销售等方式帮助农户销售农产品。

截至目前,“神仙大农”销售总额达3500万元,线上销售530万元,线下销售2970万元。通过“亲农在线”端响应,成就“共富生活委员”订单1607笔,共富农产品销售总金额216万元,出具1603批次农产品质量合格证。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