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区域公用品牌强起来亮起来
近日,农业农村部公布《支持脱贫地区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实施方案(2023—2025年)》。方案提出,到2025年,脱贫地区品牌打造能力明显提升,塑强50个质量过硬、特色鲜明、带动力强的精品区域公用品牌。
区域公用品牌是在特定自然生态环境、历史人文因素的区域内,由相关组织所有、若干农业生产经营者共同使用的农产品品牌。区域公用品牌建设通过将区域内市场个体凝聚在一起,不断增强产业竞争力,在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壮大乡村特色产业,是产业兴旺的重要标志,对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建设农业强国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在各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目前,我国区域农业品牌数量多、质量增长态势加快,共有近3000个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其中约30个价值超百亿,已经成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强担当”,畅通城乡经济循环的“新引擎”。
然而,脱贫地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较大差距。脱贫攻坚阶段,在政策和资金的强力支持下,农业区域品牌数量快速增长,但也存在产品同质性强、缺乏市场影响力、品牌信任度和满意度有待进一步提升等问题。而且,大部分脱贫地区品牌农产品生产布局分散、规模偏小,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缺乏精深加工,导致产品附加值不高,难以有效满足乡村振兴发展需求。
农业要强,品牌必须强。要大力推动农产品优质化、差异化转型发展,加强产权保护,不断做大培优脱贫地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使其成为促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的有力抓手。
抓好质量建设,提升品牌价值。产品质量是品牌建设的基础,要加强区域内政府、协会、企业、农户等主体的公共利益意识与行为规范,强化质量管理,防止生产销售过程中的劣币驱逐良币行为,实现品牌“共建、共护、共享、共荣、共富”的目标。贯彻“质量兴农”理念,建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通过产品码、追溯码等方式,构建便捷可靠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立足资源特色,拓展品牌内涵。立足当地独特资源禀赋,充分挖掘产品营养、品质等特色,创造具有独特差异化、专属性强的个性品牌。通过品牌叠加、兼容并进、融合发展,放大品牌效应,深度溯源产品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展现风土记忆,讲好农耕故事,拓展品牌内涵,打造独具特色的品牌形象,提高品牌竞争力。
强化数字赋能,增强品牌效益。加强脱贫地区数字化建设,充分利用电商平台,拓展销售渠道。探索一体化数字供应链服务,鼓励借助数字技术挖掘消费数据,指导公用品牌在生产、加工、流通等各环节全方面提质增效。在同一区域内建立数字信息共享机制,形成不同品牌之间的有效协同关系,避免恶性竞争,共同提升品牌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品牌效益。
加强产权保护,维护品牌权益。规范落实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属地管理责任,加大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侵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权益、破坏市场运行的行为。既要保护好产品相关版权和专利,又要注重维权打假,还要规范市场,维护好品牌形象,有效维护品牌权益。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