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BA”故乡换道“两山”赛场加速跑
台江因“村BA”火爆出圈,不过,台江的“美丽风景”不只是在篮球场上,还在广阔的绿水青山间。
立夏过后,台江大地草木葳蕤,青山叠翠,生态美景让人心旷神怡。
近年来,台江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积极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打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实现百姓富生态美。
生态工业换来“金山银山”
今年2月,工信部公示“2022年度绿色制造名单”,天能集团贵州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天能科技”)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与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名单,成功跻身“国字号”绿色生产企业。
天能科技2018年11月入驻台江经济开发区。作为天能集团旗下的西南地区生产基地,天能科技是一家从事高性能铅蓄电池及新能源材料的技术研发、生产与销售的企业。
天能科技的“绿色秘籍”是什么?“用地集约、原料无害、生产洁净、废物利用、能源低碳五项举措促使天能科技生产降本提质。”天能科技总经理钦晓峰介绍,2022年,天能科技年产铅酸蓄电池3600万只,产值超30亿元,解决1600余人就业。
这是台江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生动缩影。
因为工业,台江经历过生态之痛。
前些年,台江经济开发区按“一区两园”规划建设,重点发展了铅蓄电池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集群。然而,“三高”企业带来了生态之“痛”。2018年,开发区因污染问题被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通报。
面临生态和发展“双重压力”,台江必须在“阵痛”中转型升级:以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为契机,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开启绿色发展之路。
2021年5月,台江壮士断腕:关停5家再生铅污染企业。
台江县委书记陈震表示:“困难再大、压力再大,也必须做到。壮士断腕,才有凤凰涅槃的可能。”
谋定而后动。早在2020年,台江县引进了工艺、智能、环保等走在行业前列的贵州麒臻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一家致力于废旧铅蓄电池、含铅废物高效绿色处理及综合回收再利用的企业。公司一期项目于2021年8月投产,迅速填补了5家企业退出后留下的“空缺”。2022年,该公司实现产值13.18亿元。
“我们所需的铅锭,部分来源于同园区的贵州麒臻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回收的废旧蓄电池与含铅固废也卖给麒臻,他们在固废中提取出的铅锭又卖给我们。”钦晓峰介绍,此合作方式形成了原料——生产——固废——原料再生闭环。
此外,台江县还引进了全国铅蓄电池循环产业的领头雁、中国500强企业山东水发集团有限公司。目前,总投资11.35亿元的山东水发集团贵州鲁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再生资源综合循环利用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
生态农业助力“黔货出山”
日前,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公布2023年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创建名单,贵州省台江县现代农业产业园上榜。
走进位于台盘乡的“碧桂园台江县鲟鳇鱼三产融合产业园”,工地上正一片忙碌,鲟鳇鱼养殖区建设正在紧锣密鼓进行。
2021年6月,碧桂园集团正式结对帮扶台江县。历经几个月考察调研,最终决定通过发展鲟鳇鱼产业。
何以选择在此发展鲟鳇鱼养殖?鲟鳇鱼是冷水鱼,对水质要求高。台盘乡水质好,水温常年恒定在18℃至22℃之间,是全国少有的适合进行冷水、亚冷水性鱼类养殖的地区之一,给鲟鳇鱼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生长条件。
鲟鳇鱼产业园一期投资2亿元,项目用地220亩,包括养殖区、生态净化池、育苗车间等。“其中,一期项目鲟鳇鱼养殖区共计108个养殖池,可养殖257万斤鲟鳇鱼。该基地建设完成后的容载量将刷新国内纪录,成为全国最大的鲟鳇鱼养殖基地。”碧桂园集团黔东南乡村振兴项目部负责人盛长城介绍说。
按照规划,该产业园将以鲟鱼繁育养殖为基础,生产加工销售为重点,科普休闲观光餐饮为延伸,打造以养殖生产、加工、观光、科普、营销为一体的鲟鱼产业格局,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事实上,鲟鳇鱼产业园仅是台江县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其中一环。
台江县委书记陈震介绍,台江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总面积108万亩,覆盖7个乡镇(街道)共计12.3万人,园区发展重点围绕“做精一袋米、养好一条鱼、做香一锅酸汤、建强一个加工园、打响一个‘村BA’直播带货品牌”为目标,全面贯彻生态绿色发展理念,建设形成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核心、科技数字为支撑、联农带农为宗旨的“稻—鱼”全产业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
据介绍,到2025年,园区总产值实现53.28亿元,稻—鱼主导产业总产值实现40.82亿元,其中农产品精深加工产值实现20.12亿元。
其实,近年来,台江县一直围绕绿色稻米、现代生态渔业、特色种植产业等,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并成功打造了“鲤吻香米”“台江稻花鲈”“鱼翔黔谷”“苗家酸汤鱼”等生态农业品牌。
“村BA”冠军奖品为台江鲤吻香米。
前不久,贵州省首届“美丽乡村”篮球联赛总决赛在“村BA圣地”台盘村火爆举行。与“村BA”一起出圈的,还有作为比赛奖品的台江鲤吻香米、鲟鱼等农特产品。
依托“村BA”热度,台江农特产品实现“黔货出山”。前几天,在中国农业大学主办的2023中国农业品牌创新发展大会上,“台江鲤吻香米”等农特产品备受青睐,各地商家纷纷签下合作发展协议。
生态旅游让农户端上“金饭碗”
眼下,正是台江县革一镇枇杷成熟季节,枇杷种植园里,游客兴致盎然地体验着采摘乐趣。
革一镇枇杷种植可追溯到20世纪九十年代,已有30多年种植历史,品种主要为大红袍、大五星、白玉等,鲜果柔软多汁,营养价值高,口感鲜美香甜。目前,全镇种植枇杷面积3.17万亩。
为发展生态旅游,该镇即将举办“5.20革一枇杷节”,让游客体验“犹抱枇杷半遮面,甘饴孟夏如初恋”的美妙。革一镇新江村种植大户杨家辉,种植有80多亩枇杷,年收入10多万元,“游客体验到采摘乐趣,我们又增加经济收入。”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素有“世界最古老的情人节”美誉的“苗族姊妹节”在台江激情上演。
节日期间,地处美丽清水江畔的施洞镇,作为苗族姊妹节的主要发源地,以其优美的生态环境,独特的风情和美食,吸引各地游客纷至沓来,乡村旅游异常火爆。
施洞镇各村寨的姑娘们下田捕鱼、捞虾,备办酒菜佳肴,上山采摘姊妹花和植物染料,并用糯米染上各种颜色,蒸煮成五彩姊妹饭,摆上长桌宴。浓郁的民族风情,原生态的美食佳肴,让游客流连忘返。
据统计,“五一”假期,台江县累计接待游客56.6万人次,同比增长179.6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31亿元,同比增长348.83%,再创历史新高。
生态美赋能乡村游。“中国传统村落”老屯乡长滩村,不仅有原生态的自然风光,还有原滋原味的苗乡风情,通过“美丽庭院”建设,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游客纷至沓来。
今年,长滩村重点打造实施休闲庭院、农家乐庭院、民宿庭院、种植庭院、花果庭院以及加工作坊庭院等特色“美丽庭院”。“周末和节假日,很多游客前来体验民俗文化、打卡美丽风景、寻找乡愁记忆。”长滩村驻村第一书记周兴文介绍。
台拱街道红阳苗寨,依托村寨周边原始森林和万亩草场美丽风光发展生态旅游,“五一”期间游客上万人,游客们品鲟鱼、游苗寨、赏草场,体验星空云宿寻梦山居……村民张小霞家的农家乐,天天游客爆满,她忙得不亦乐乎;被誉为中国“金丝楠木第一村”的台拱街道登鲁村,拥有2万多株楠木树,良好生态吸引游客前来“打卡”,村民吃上生态旅游饭。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