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托克前旗:擦亮地标名片 助力乡村振兴
用活一枚地标,带动一个产业,造福一方百姓。近年来,鄂托克前旗充分发挥区域公用品牌制度优势,集聚各方面力量,扎实推进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行动。
把好“入口关”,地标名片效益提起来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33个牧业旗县之一的鄂托克前旗,全旗肉羊年度饲养量230万只,出栏136万只,年产羊肉2000万公斤,产值12亿元,羊肉产业成为鄂托克前旗农牧业主导产业。2019年成功注册了“鄂托克前旗羊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为提升地理标志的含金量,制定出台《“鄂托克前旗羊肉”证明商标使用管理办法(试行)》《“鄂托克前旗羊肉”商标品牌管理制度》《使用“鄂托克前旗羊肉”证明商标质量安全承诺》等多项管理制度,规范地理标志使用,培育“人人益”“天骄情”“美犇牧场”等企业商标30多个,形成以区域公用品牌推广为龙头,“三品一标”认证为基础、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发展为主力的鄂托克前旗羊肉品牌体系。“鄂托克前旗羊肉”连续两年被授予“中国农业博鳌论坛指定用品”,2020年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2022年荣膺“鄂尔多斯市具有影响力品牌”,并先后入选国家和自治区地标运用促进工程项目,成为鄂托克前旗农畜产品的一张新名片。
△鄂托克前旗优质牧场
敞开“服务门”,地标产品品质优起来
围绕“鄂托克前旗羊肉”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自2019年起旗委、政府每年投入5000万元,加快推进肉羊品种改良、示范养殖基地建设、社会化服务等工作,引进内蒙古农大等院校专家培养本土人才74名,完成对蒙古羊保种育种、提纯复壮,育成基础母羊存栏100只以上养殖户100家,启动建设高标准肉羊养殖园和百万亩柠条种植基地,建成优质牲畜配种站54处,成立社会化服务站3处,实施“现代畜牧业百户示范联建工程”,确定22个嘎查村为“鄂托克前旗羊肉”保护区域示范养殖基地,引导推行基地标准化生产,实行“草原放养+适当舍饲圈养”的养殖模式。同时,把“数字农牧业”融入到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中,建成智慧农业实验室和动物疫病监测数字化云平台、81个动物疫病监测场点,运用自动饲喂机、自动饮水机等专利成果,提高劳动效率,通过多点发力,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提升羊肉品质。
发挥“效应量”,乡村振兴工作活起来
鄂托克前旗不断拓展“抖音+短视频+直播”等网红电商模式,线上种草,线下传播,创新羊肉品牌营销模式,先后投入资金126万元补贴电商,“鄂托克前旗羊肉”已初步形成电商、店商、微商“三商融合”的营销体系,市场领域不断拓宽,产品价格显著提升。依托“鄂托克前旗羊肉”区域公用品牌的力量,鄂托克前旗认证有机草牧场560万亩,有机羊20万只,培育龙头企业5家,规模以上家庭农牧场739户,合作社100多家。在旗内外设立直营店、专卖店、专柜81个,年销售额近1亿元,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广东、福建等20多个省、市,品牌溢价率达15%,农牧民户均增收约5000元。
△鄂托克前旗全自动化羊棚
“鄂托克前旗羊肉”品牌已被众多消费者认可,成为了鄂托克前旗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抓手和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新动力。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