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加快抢占品牌农业制高点
赤峰,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是发展特色农牧业的一方宝地。敖汉小米、巴林羊肉、翁牛特牛肉……一批批优质的农畜产品在插上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翅膀后飞向天南海北,带去舌尖上的“赤峰味道”。
去年以来,赤峰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品牌建设当作提升农畜产品市场的竞争力,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积极促进创新链、资金链、产业链、服务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推进“赤诚峰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向纵深发展,努力让农畜产品品牌走出赤峰、畅销全国,抢占品牌农业制高点。
?让“赤诚峰味”亮起来强起来
筑牢品牌建设发展根基
赤峰市地处大兴安岭山脉最南端和燕山北麓、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交汇处,是农牧业发展的“黄金地带”。这里不仅盛产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的“昭乌达羊肉”,绵柔、醇香回味的“宁城老窖”,还盛产软糯顺滑、粘稠浓郁的“赤峰 小米”,酸甜爽口、鲜香味美的“赤峰沙棘”……多年来,立足丰富的资源,赤峰市倾力打造了一批批优质特色农畜产品品牌。
去年12月,伴随夏家店风干牛肉干等17个产品成功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名录,赤峰市共有57个产品被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此外,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登记企业149家、产品383个。“赤峰小米”入选 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品牌价值达到126.36亿元。
?培育壮大特色农牧业,着力做好提品质、创品牌、延链条文章是必由之路。同时,对特色农畜产品实施农产品品牌培育,积极推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发展,提高特色农产品的品牌溢价能力,更是推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去年5月,赤峰市委、市政府着眼发展大局,统一品牌宣传,推动农畜产品销售,强势推出了精心打造的“赤诚峰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在宣传月期间,举办了赤峰农牧科技产业园开园仪式、品牌发布会、企业专场推介会、旗县区专场推介会、青年企业家商会专场推介会和赤峰学院助力“乡村振兴”6场大型直播推介活动。“赤诚峰味”的成功发布推广,标志着赤峰在发展品牌农业建设、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如何更进一步做好谋篇布局,持续扩大“赤诚峰味”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赤峰鼓足干劲,乘势而上!
“我们将着力整合农畜产品全链条资源,集中优势攻坚首批拳头产品的推广营销,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把‘第一枪’打好、打响、打出声势。此外,将进一步强化品牌推广运营工作,全力推广销售好一批成熟拳头产品、提升培育出一批递补优质产品、研发创造出一批特色精品产品,加快形成循环完善的‘赤诚峰味’产品梯队。
与此同时,全面整合、提升完善全流程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形成产品从源头到终端的无障碍流通保障体制机制,让农畜产品品牌效能尽快发挥,推进‘赤诚峰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向纵深发展。”赤峰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付守利说。
让企业效益热起来火起来
推动农畜产品绽放光彩
初春时节,赤峰市喀喇沁旗西桥镇鑫春源肉鸭养殖示范基地,一排排高标准肉鸭养殖舍整齐排列,鸭舍内几千只待出栏的鸭子“哌、哌、哌”地叫着,经过40多天的精心养殖,十万多只肉鸭即将出栏,被运往内蒙古九牧合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待屠宰加工后销往东北、西北、华北、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
肉质鲜嫩、滋味浓郁的喀喇沁旗肉鸭不仅上架大型商超,还稳定供应大型出口企业,进一步带动了全旗肉鸭产业的发展。
内蒙古九牧合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玉光说:“公司研发了具有‘舌尖上的喀喇沁’特色的老鸭汤、盐水鸭、卤制鸭产品、火锅食材等20余种产品,注册了‘蒙鸭’‘蒙老鸭’‘雪花鸭’‘参芪草本鸭’等品牌,深受广大消费者和企业青睐。目前,肉鸭屠宰加工二期进入试产试车,全面提升了肉鸭屠宰规模,预计年底达到年屠宰5000万只,销售收入实现16亿元。”
同样呈现一派火热生产景象的还有位于宁城县的内蒙古东方万旗肉牛产业有限公司。年初以来,企业200多名工人坚守岗位,4条食品生产线一直在满负荷运转,产能从之前的日产牛肉产品3吨提高到现在的15吨以上,目前仅单一牛排产品订单已经排到2023年年底。
公司副总经理李洪明介绍,不断提升的产品知名度让企业订单逐渐增多,公司正开足马力,紧锣密鼓地生产,每天光单一牛排品项完成就达5吨左右,以目前的生产能力基本满足了国内市场需求。现在很多客户正积极与企业联系下单、抢单。
向品牌要效益,向流通要效率。去年以来,赤峰市各大中小企业充分挖掘特色农畜产品的品牌价值,在解决量的基础上,保持质的优势,做深精的文章。仅去年二季度,赤峰市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农畜产品加工企业417家,实现销售收入165.9亿元,总产值172.4亿元。突出集中集聚集约发展,加速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品牌化,在农牧业品牌的加持下,赤峰市农畜产品正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让群众日子富起来美起来
缔造更加幸福美好生活
敖汉旗是赤峰市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近年来,敖汉旗谷子种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左右,约占赤峰市三分之一,年产优质小米约5亿斤,这里80%左右的农民种植小米。随着“敖汉小米”知名度的不断提升,敖汉旗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持续调整种植业结构,着力在拓宽销售渠道上下功夫,让农产品不光卖得快,还卖得好。
位于敖汉旗丰收乡丰收村的建宇杂粮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自2020年开始做电商,把当地小米放在国内主要的电商平台上销售,一年的销售额能达到几百万元。据了解,“敖汉小米”目前有经营户3400余家、网店20余家,销售网络覆盖了全国二三线以上城市,年销售额可达24亿元。
销售渠道拓宽了,农民的腰包也渐渐鼓起来了。居住在敖汉旗新惠镇扎赛营子村的王金山、高凤丽夫妇种植小米已有30多年,从过去自己种自己卖,一年收入只有两三万元,到如今年收入10万元,王金山深切感受到农产品品牌带来的经济效益。
近年来,敖汉旗建立紧密型联农带农联结机制,通过“企业+种植户”“合作组织+已脱贫户”等发展模式,以农产品品牌为引领,建立稳定市场平台,将种植户与市场主体挂钩,形成旗有龙头企业、乡有种植基地、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订单种植的立体产业效果,让农民进入产业发展链条,分享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红利、分享二三产业的增值收益。如今,“敖汉小米”产品畅销全国700余个市县区,远销日本、韩国、东南亚,年产值18亿元,带动农民增收8亿元。
将农畜产品品牌建设作为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剂”,通过打造特色品牌,健全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目前,赤峰市打造出以“敖汉小米 ”“宁城宁果”“红山稻”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县域区域公用品牌,探索出一条 实现粮食安全、农牧民增收及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深耕不辍,阔步前行。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发展道路上,赤峰市上下正满腔热忱地推进品牌农业建设,让农牧业品牌亮起来强起来活起来,让“赤诚峰 味”的绚丽之花怒放在祖国大江南北。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