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邮箱
当前位置 : 首页>>永续动态>>其他媒体报道

14个“县官”,为何到杭州聊“种地”?

来源:本站 更新时间:2023-03-31

过去很多年,从生鲜电商到近场电商,餐桌上的“数字化”日益普及;如今,农业“数字化"进入到下半场,走向上游供应链、走向种植甚至走向育种,数字化正在与农业、农村、农民结合发生着奇妙的化学反应。

“我们与阿里巴巴共建的产地仓最近每天都要发数千单农产品,仓里人手忙不过来,还要请附近老乡打零工。”广西灵山县长张海兵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我们这次来阿里总部是希望向各位专家、兄弟单位请教,如何通过数字技术打造区域公用品牌。”

20233月底,阿里总部西溪园区的一块黑板上,写着10多个问题,出自于张海兵等10多位来自乡村一线的“县官”。

是日,“农强国强 数字力量”主题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举行,农业农村部、浙江省农业厅等相关领导和专家出席,与来自14个县市区的领导畅聊如何通过数字化“种地”。


1680251740577342.jpeg 

325日,“农强国强 数字力量”主题研讨会在杭州举行。

数字化催生乡土资源新IP

2023313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出席记者会时,说到了发轫于江浙一带的“四千”精神。

“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325日,14位“县官”秉持着“四千”精神,调研交流建设现代化数字乡村的新路径。

“土生万物,地发千祥”。

“土”是“农”之根本,也是乡土资源依存所在。依靠数字化开发乡土资源,善用新技术和新营销手段,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生态旅游和民俗文化在安徽歙县走出一条成功之路。

歙县,北倚黄山,东临杭州,南连千岛湖,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歙县境内的徽州古城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

当地的主导产业是茶叶和菊花,拥有茶叶28万亩,菊花5.5万亩,其中,大方茶、黄山毛峰、黄山白茶、黄山贡菊被授予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伴随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歙县的数字乡村建设进程也不断推进,并入选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名单。

由阿里研究院编著的《数字乡村——县域发展新引擎》中提到,过去歙县面临着资产资源要素盘活利用度不高、特色农产品品牌效益较低、文旅资源传播媒介较少等问题。

歙县向阿里巴巴取经新技术和新营销手段,发展自身乡土资源在2022年初见成效:新时代的歙县乡村振兴“新安山居图”缓缓展开。

“大家都知道名画《富春山居图》,富春江的上游新安江就在歙县,这里又是徽文化主要发源地。” 歙县副县长崔艺志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我们这次带来的问题是如何借助阿里巴巴数字技术,赋能歙县的非遗、民俗、建筑等徽文化IP,打造‘新安山居图’,展示给更多游客。”

他指着自己手机壳上的彩色图标展示,“这就是‘歙采缤纷’,我们打造的一个绿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农产品要进入这个品牌管理体系还是有门槛的。”

歙县希望以市场逻辑、平台思维和资本力量,不断通过数字赋能、数字孵化,实现山水、人文、生态融合发展,让徽文化与农旅融合。

2022718日,歙县地图作为安徽省第一个城市地图,在用户总量过亿的“淘宝人生”频道上线,当天参与人次累计达到96万,曝光人次超过3500万。新技术、新营销让年轻人“走进”古老徽州,打响今日歙县品牌。

阿里巴巴副总裁项煌妹告诉《瞭望东方周刊》:“通过数字技术可让品牌提升乡村价值,品牌内涵极为丰富,不一定是货品,也有可能是区域。”

数字化延伸农业全产业链

“我们也有个问题亟待解决,就是跨区域销售如何合作。”浙江省象山县副县长石赟甲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黑板上的第一个问题便来自象山。

“象山红美人”是我国较早跑出来的柑橘品牌“顶流”,部分果园甚至能实现亩产20万元。2013年开始,象山县大面积推广种植的“红美人”柑橘,也被列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如今“象山红美人”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近25亿元。

在农业部原常务副部长尹成杰看来,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加快现代乡村产业发展,要打通地标农产品品牌、地标农产品加工品牌、地标文化品牌三条路径,提升地标农产品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规模效应。

“象山红美人”就是这样一个为广大消费者所认可,已形成竞争优势特色的地标农产品品牌。

象山在深化“红美人”产业数字化的过程中也曾遇到过一些棘手的问题与挑战:柑橘产业模式较为传统,供给端管理数字化水平有限;线上销售渠道不畅,缺乏专业化的电商平台运营与管理支持;品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受假冒伪劣产品冲击较大,原产地溯源机制缺位;数字化营销途径单一,宣传推广力度有限,品牌建设效果不佳,等等。

2019年起,象山县政府与阿里巴巴合作,将数字技术的优势与“象山红美人”特色产业发展相适配,以数字化解决方案衔接生产者与新型产业链,通过优化“销售—供应—品牌—营销—生产”各环节,助力传统农产品的数字化转型。

“我们希望‘象山红美人’经验更多复制出去,让更多的区域共享红利,实现跨区域合作。”石赟甲说到,“一些‘象山工匠’已经给人开班上课教种柑橘,如果未来能用数字化技术全面赋能这个认证、培训体系,各地的‘红美人’才有品质保障。”


1680251714178551.jpeg

“象山红美人”引入数字技术帮助农产品“打假”

做好做深“产”文章

200%32亿元;50万单。”以上三个数字分别是2021年的灵山县荔枝线上成交金额涨幅以及2022年的荔枝产业销售额和电商增加单量。

灵山县与阿里巴巴的深度合作始于2021年,第一年的合作便让当地的荔农尝到了甜头,荔枝销售半径扩大上千公里,2022年,广西首个农业智能产地仓和数字果园在灵山落地。

“在阿里巴巴数字技术的加持下,产地仓发挥了相当的作用。”张海兵介绍到,“数字化分选,高端果进商超电商、普通果进周边市场、次果加工果汁,三者拉开20%左右的收购价,其实是让老乡们增收,也是鼓励好货有好价。”

目前灵山的数字果园已实现科学种植,一个劳动力就能管理200亩果园。产地仓减少了中间流通环节,整体供应链的成本降低10%-40%12家企业已入驻产地仓,计划到20236月完成50家农产品企业、10家物流快递企业入驻。

张海兵此次在“圆桌会”上提出两个问题:如何进一步提高灵山荔枝的知名度;如何解决物流成本高企?根据调查,江浙沪是荔枝销售大区,通过与阿里巴巴合作在杭州建设“灵山荔枝云仓”,张海兵的问题便迎刃而解。

数字化能准确预测市场需求量,明天还没卖出去的荔枝,今天就能根据预测,提前打包从产地仓运出。在保证品质的同时,实现荔枝销售半径进一步扩大,产品产业链延长,当地产业规模集聚。“我们有的特色农产品,在广西不稀奇,一旦能走出去就能形成特色优势。”张海兵说。

2022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各地推动产业振兴,要把“土特产”这3个字琢磨透。

在此次研讨会上,10多位“县官”不约而同提到了这段论述,大家深刻认识到: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就要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把乡村资源优势、生态优势、文化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在这个过程中,数字化或许会成为乡村最大的新变量。

过去很多年,从生鲜电商到近场电商,餐桌上的“数字化”日益普及;如今,农业“数字化"进入到下半场,走向上游供应链、走向种植甚至走向育种,数字化正在与农业、农村、农民结合发生着奇妙的化学反应。也正因此,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政府领导、商家、新农人意识到了这一点,加入到这一浪潮中去。在这个意义上,14个县市区领导来到数字经济策源地——阿里巴巴,也就不足为奇了。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