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进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品牌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驱动力。新阶段新征程,安徽要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扎实推进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不断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快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高水平规划品牌体系。一方面,建立特色农产品名录。2021年经农业农村部公示认定,安徽省11个农产品入选最新一批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全省地理标志农产品总数达到112个。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当务之急,要建立安徽省特色农产品名录,省内相关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组织实施好本地区、本行业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收集登录、年度确认及跟踪管理工作,推进农产品质量提升,促进区域优势农业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建立品牌联动机制。要针对性出台相关政策及配套资金,对区域特色农产品进行梳理分析、资源整合,构建区域特色农产品体系,推进区域特色农产品公共品牌建设。企业作为品牌建设的主体,要提高品牌、市场、质量和诚信意识,积极开展区域品牌经营管理,探索建立“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经营机制,真正形成一批品牌叫得响、市场知名度高、发展潜力大的国内国际知名企业品牌。
全方位强化品牌标识。一要树立品牌意识。要引导“小农户”树牢“大品牌”意识,对特色农产品生产、种植养殖者进行品牌知识普及,着力培养其品牌意识,使其理解品牌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领悟到打造优质品牌对特色农产品发展的优势和促进农民增收、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作用。二要认准品牌定位。要以“差异定位”应对“同质竞争”,提炼安徽特色农产品核心竞争力,抓住目标市场消费心理,树立独特鲜明的品牌形象。公共品牌以“质”定位,企业品牌以“异”定位,产品品牌以“特”定位。品牌定位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品牌形象设计、产品定价、渠道选择及品牌宣传等方面,都要紧密围绕品牌定位开展。三要凸显品牌形象。品牌名称和标识是消费者识别、购买产品的重要依据。品牌名称和标识设计,要坚持“彰显特色”与“美美与共”并举,既要立足安徽地理环境,结合安徽历史人物故事,彰显安徽地方文化元素,也要充分体现产品性能和特色,使公众依据品牌名称和标识能够产生丰富联想和对产品的强烈期待,打造安徽各地各美其美的“皖美农品”。
全过程加强品牌维护。其一,重视产品质量。要重视安徽特色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特色农产品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从种植养殖、生产加工至终端销售等环节全程把控,完善质量安全溯源体系,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可靠,增进消费者对安徽特色农产品的消费信心。鼓励培育高附加值农产品,推动优质农产品积极开展相关认证,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品牌溢价,增加农民收入。其二,优化特色农产品组合。通过引进人才、与科研院所合作等方式,在现有特色农产品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延伸,研发能够满足消费者多层次、多样化消费需求的特色农产品,丰富特色农产品组合,延长特色农产品生命周期,提升特色农产品品牌价值,使特色农产品发展推广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实现的助推剂。其三,关注市场需求。加强与消费者沟通联系,畅通交流渠道,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及购买特色农产品的期望值,根据顾客需求及期望值优化、提供产品,提高顾客购买的满意度,提升安徽特色农产品品牌的忠诚度和美誉度。
多渠道促进品牌推广。第一,充分利用好传统主流媒体。在主流媒体上定期宣传安徽特色农产品及品牌广告、新闻等信息,扩大产品及品牌信息与公众的接触面,提高安徽特色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第二,多渠道用好各类新媒体。可以在购物平台开设网店,向消费者提供特色农产品品牌信息,也可以通过直播平台,进行直播带货,还可以借助本地开发的App进行销售,持续扩大特色农产品的市场覆盖面,使顾客多层次、多角度接触到安徽特色农产品及其品牌的相关信息,提升安徽特色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增长率。第三,畅通产销推广渠道。充分用好产销对接会、品牌推介会、展会等传统宣介渠道提升安徽特色农产品的业界美誉度,并选择知名度、信誉度较好的中间商进行合作,利用其较好的市场形象提升市场对安徽特色农产品品牌认可度。第四,促进消费者口碑传播。经验来源和个人来源是消费者信息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获得消费者对特色农产品的认可,使消费者有较强的推荐意愿对特色农产品进行更快、更广地分享和传播,促进消费者成为安徽特色农产品品牌形象及品牌文化最有力的传播者。
(孟凡会 作者单位:滁州学院。本文系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项目[SK2020A0517]研究成果)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