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邮箱
当前位置 : 首页>>永续动态>>其他媒体报道

做好农产品市场这篇大文章

来源:本站 更新时间:2023-03-29

大力拓展农产品市场,加快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是助推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以及建设现代化农业强国的重要环节和有力抓手。建设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要找准农产品市场体系中的痛点、难点,疏通堵点、瘀点,在产品、管理、流通、保障上做文章,加快构建稳定高效、辐射全国、沟通世界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

在产品品牌化上做文章,让农产品市场“火起来”。农产品市场拓展和延伸的根本是提升产品质量,做优做强品牌,发挥品牌溢价效应。因此,成渝两地要积极做好品牌化文章。一是提品质。品质是内体,品牌是灵魂,品质是品牌的基础和保障。实施减肥减药工程,推动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大研发力度,尽快培育一批抗病虫、抗逆、高产、优质、高效的转基因新品种。完善全产业链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增强农业品牌核心竞争力,以高质量供给筑牢品牌根基。二是树标志。深入实施商标富农工程,强化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商标保护,创响一批“土字号”“乡字号”特色产品品牌,如“巴味渝珍”“三峡柑橘”等,提升农产品知名度、美誉度、市场占有率。三是强宣传。办好乡村振兴国际博览会,共同构建联系紧密、特色鲜明、市场叫好、人气集聚的开放型川渝农产品会展价值链。通过参与各类社会活动塑造良好的产品形象,进行产品宣传和消费引导。

在管理规范化上做文章,让农产品市场“顺起来”。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有利于在信息公开化、透明化前提下理顺权责关系,让农产品市场走通走顺。一是组织的规范化管理。成渝两地要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发挥供销合作社扎根农村、联系农民、点多面广的优势,积极稳妥开展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创新组织体系和服务机制。强化对农产品批发商、批发市场等市场主体的组织化、规范化管理,严格落实经营主体责任。二是信息的规范化管理。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建设,建立农产品信息发布制度,构筑农产品信息化平台,及时通报区域内外农产品市场动态,提供农产品市场分析和预测报告,完善信息传输反馈系统,顺畅上下,左右贯通,提供权威、及时、有效、准确的农业信息。三是售后的规范化管理。售后服务、客户反馈、复盘调整等也成为农产品市场营销的重要环节,要建立农产品售后管理服务体系,成立专业化售后人才队伍和组织,提升农产品市场规范化程度。

在流通高效化上做文章,让农产品市场“活起来”。农产品流通体系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枢纽和桥梁,其流通运行状态直接关涉“菜园子”“菜篮子”“钱袋子”以及市场活力。一是强化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成渝两地要加快建设综合性交通网,建设国际性的综合交通枢纽。健全覆盖农产品集货、分拣、包装、储藏、配货和销售的产地综合性集配中心。完善县乡村物流基础设施网络,鼓励企业在县乡和具备条件的村建立物流配送网点,推进完善跨区域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加快乡村网络信息全覆盖,推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向农产品市场延伸。二是创新流通业态模式。在传统“农户+龙头企业”“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等产销模式基础上,突出数字化引领、撬动、赋能作用,深入实施“数商兴农”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鼓励发展农产品电商直采、定制生产等模式。三是完善流通中介服务体系。建立完善经纪人队伍、代理商、农产品流通合作社、农民运销协会、结算机构、仲裁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配套服务组织,为流转双方提供信息沟通、法规咨询、价格评估、合同签订、纠纷调处等服务。

在保障有效化上做文章,让农产品市场“稳起来”。稳定的环境是农产品市场持续运行、走实走远的关键,要让农产品市场稳起来,需要强化保障机制。一是完善法律法规体系。要修订完善覆盖成渝两地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法规,强化农产品流通体系的监管,建立和完善治理重要农产品垄断的相关法规,建立健全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应急处理机制。深入开展农产品反走私综合治理,实施专项打击行动,营造农产品市场法治化环境。二是完善资金投入体系。开展抓项目稳投资专项行动,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对农产品市场的支持。完善税费制度,建立惠农税制,协调城市和乡村的税收,保证税收的公平性。三是完善人力资源体系。加大农业领域专家人才培养,鼓励更多专家学者投身农产品市场研发。实施素质提升工程,强化农业农技、市场营销、方法管理等方面的宣传和培训,培育一批懂技术、懂市场、懂管理的现代新型农民。(作者单位分别为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大学)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