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州区:搭建惠农助农新平台
“在云州区供销社的帮助下,我和同村村民的5万公斤蔬菜和小米都卖完了,今年我要种的300多亩粮食区供销社都帮着预定了出去。毫不夸张地说,供销社给咱农户增收吃了‘定心丸’。”近日,和记者聊起今年的种植计划时,大同市云州区许堡乡西册田村的返乡创业青年徐鸣远信心满满。
曾经遍及全市广大农村、盛极一时的供销合作社,仿佛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一个特有名词,是许多上了年纪人的一个特殊记忆。直到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登上历史舞台,供销社才渐渐淡出了百姓视野。然而,供销社并没有完全远去,随着近年来不断深化改革,供销社正逐步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新平台,在助农快销增收、推进乡村振兴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守住农户“钱袋子”
“多亏了云州区供销社加大农牧产品促销力度,产销精准对接,帮我卖出去积压的产品,守住了咱农户的‘钱袋子’。”说起供销社对自己的帮助,云州区周士庄镇三十里铺村种植户刘扩建话语里充满了感激。
2016年,刘扩建注册成立了金健祥农业科技公司,在三十里铺村种植了2000多亩黄花,由于前期管理到位,黄花长势非常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2019年,刘扩建又看到了发展养殖业的商机,投入资金在周士庄镇孟家皂村建起年出栏2万头的种猪场以及养殖200多头的养牛场。近期,由于市场行情不稳定,猪肉价格一路下跌,这可愁坏了刘扩建。
“云州区供销社了解情况后,近日,专门组织人员来到孟家皂村,实地了解种猪场及养牛场的养殖和销售情况,在市区内供销商场、超市加大农牧产品促销力度,帮助我解决这一难题,还承诺今年帮助我销售1000亩的黄花菜。”刘扩建说。
今年,为服务“三农”,全市供销系统进一步加大助农力度,助力乡村振兴。以云州区供销社为例,计划开展50期助农行动,帮助农民解决种植养殖销售难题。目前,已有6位农民受益。
“网红打卡店”助销农产品
2月7日,位于楼西街的云州区供销社直销店内,观赏区、品尝区、消费扶贫展销区的各类农特产品琳琅满目,引得众多市民游客“打卡”留念、观赏购物。
“我们将供销社设在繁华的鼓楼西街,目的就是利用这里优越的位置,将全区优质的农特产品从‘深巷’转入‘前台’,通过我们的优质产品、细致解说,让外地游客及大同市民更多地了解到云州区的各类农特产品。”云州区供销社直销店工作人员小初说。
在该供销社直销店内,专门为市民游客打造了一处“留得住乡愁”的场所,人们可以“遇见”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供销社的经营场景:货架上摆着近200种具有时代特征的旧时商品,如电视机、录音机、钟表、算盘、缝纫机、手摇电话等,尤其是墙壁上张贴着那个时代特有的宣传画,勾起上了年纪的游客对往昔的回忆。
“供销社开办的直销店为我们农民搭建了销售平台,我种的有机富硒杂粮很畅销。”说起直销店,云州区吉家庄乡瓮城口移民新村的农民陈阔仕兴高采烈。
传统、守旧的方式已不适合供销社的发展,融入乡村振兴战略、搭建惠农助农新平台才是供销社的未来。以云州区供销社为例,围绕打造供销惠农综合服务平台目标,与银行、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优势整合,极大地满足了农民和农业经营主体的服务需求。创建的云州供销产业园,可储存黄花400吨、粮食1万吨,生产线可日加工黄花30吨、小杂粮20吨,烘干塔可日烘干粮食300吨,广受种植户的欢迎。
供销优势拓宽农销渠道
“今年,我们还将打出几手‘硬牌’,推动建立供销‘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线流通体系,进一步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激发市场运行活力,增加农民收入,打造新时期供销助农兴农新样板。”云州区供销合作社主任王波说。
2022年,在省供销社的牵引推动和市供销社的大力支持下,云州区供销社与运城市供销社签署战略合作联盟销售协议,在北京等5个城市联合开设产品销售直营店,进一步拓宽了云州区黄花产品的销售市场,提升了影响力。王波说:“这种联合经营模式,既能节省成本、创新增收,又能促进经验交流和市场信息共享,为助力云州区黄花系列及特色农产品外销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同时,为进一步扩宽全区农产品销售渠道,助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云州区供销社在市区成立了面积5000平方米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直接帮助云州区各乡镇农产品进入市区市场,让云州区的“菜篮子”“米袋子”走进社区、服务市民;与山西恒宗大健康产业集团积极对接,开展农产品销售联盟合作,协议将黄花等优质农产品销往韩国,推动“大同黄花”品牌走出国门、打入国际市场。(记者曹飞)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