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委员卢冶:打造农产品品牌 提升农业质量效益
农业品牌化建设是提升农业竞争力、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是调整产业结构、带动农民致富的有效途径,也是打造城市名片、促进文化传播的内在动力。吉林省地处“世界黄金水稻带”和“世界黄金玉米带”,肥沃的黑土地、丰富的水资源、充足的光热条件,造就了吉粮的优良品质和品牌基础优势。
B “作为我国粮食的主产区和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农业的发展拉动着吉林省经济的发展。同时农产品质量安全更是事关人民生活、社会稳定的大事。”省政协委员卢冶在调研中发现,吉林省特色农产品产业企业经营分散、规模小,缺乏先进的科学技术指导,欠缺资金实力,难以实现技术创新、生产规模的扩大,无法实行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同时吉林省农产品宣传力度不足,大量特色农产品没有统一的策划方案,农民没有大范围通过大型网媒介进行系统宣传,品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未能充分体现。
在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卢冶提交了《关于吉林特色农产品品牌化建设的建议》的提案,她建议,提升农产品质量,抓紧农业品牌的生命线,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吉林省应建立起农产品源头产地安全追溯质量体系,构建“来源可靠、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追溯链条,从源头上进行质量把关,同时,联动农产品的生产流通环节,打消消费者顾虑,让消费者安全消费、放心消费、扩大消费。全面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攥在自己的手里。要提高品牌意识,促进品牌建设,应总结本地以及各地成功的农产品品牌案例以及其他外地农产品优秀品牌案例等,逐步探索出一条以品牌升级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有效路径。进行广泛的宣传和教育,借鉴先进经验,落实自身发展。要强化对农业品牌创建的激励与保护,提高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积极性,政府要制定出台促进农业品牌发展的奖励和保护政策,充分调动农业生产者在“品牌农业”创建中的积极性。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并给予宣传、奖补、税收等方面的支持,并进行定期抽查监管。将品牌的培育和保护纳入法治化轨道。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保护品牌形象和利益,为品牌农产品的生存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秩序和环境。要扩大对特色农产品的宣传力度,加大品牌宣传投入。让优秀的农产品及时走出去。同时,以市场为导向,利用“线上+线下”双途径进行宣传,扩大特色品牌农业影响力。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