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邮箱
当前位置 : 首页>>永续动态>>其他媒体报道

黔东南台江:精耕细作“水上良田”推进生态渔业融合发展

来源:本站 更新时间:2023-01-05

近年来,黔东南州台江县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关于生态渔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关部署要求,紧紧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将渔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作为全县主导产业来抓,创新建设土著鱼类保种繁育基地、大力发展高效设施渔业、支持稻田辅助化设施养鱼发展、鼓励发展传统“稻+鱼”综合种养,突出招引省内外渔业龙头企业入驻台江发展现代渔业养殖加工销售产业,打造全域生态渔业产业链。2022年全县水产品产量达4555吨,渔业一二三产总产值达17800万元。

一是党建引领,探索创新“共建联建”。根据台江县产业发展需求,结合全省激励农技人员创新创业行动,坚持“把创新团队党支部建在基层,用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升级”,依托稻鱼产业试验示范基地,推动农口创新团队与台江基层党支部“结对共建”,采取“党支部+公司+村集体经济+基地”合作模式,通过党建引领加强技术指导,组织三家渔业企业与9个乡镇振兴公司签订稻鱼收购协议,开展“订单制”养殖销售。探索利用“田间技术讲堂”开展党建引领的农科特色帮扶模式,推动设施辅助化“稻+鱼”综合种养示范300亩、鱼凼增氧的“稻+鱼”综合种养试点1000亩、十字沟高产高效稻田养鱼1500亩,稻田设施化辅助养鱼在全县各示范点规模性推广,与阳芳村、富强村等30个党支部结对帮扶共建,把产业建在支部上。

二是精准调度,合力推进“多点开花”。坚持执行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生态渔业产业发展专班定期召开县农业产业专班工作调度会调度机制,研究调度生态渔业产业规划布局、制定支持政策、引进龙头企业、抓牢示范点建设等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成立由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监委主任任班长、相关县委常委、县人大副主任、县政府副县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生态渔业工作专班,统筹调度生态渔业产业规划布局、示范点创建、重点项目建设、养殖技术培训、品牌打造等日常工作,压紧压实各示范点建设、各养殖模式工作责任,实行“一个工作专班、一张作战图、一张工期表、一套培训手册”(即:挂图化作战、台账化调度、专班化落实、专业化提升)统筹推进,对每个乡镇(街道)生态渔业目标责任跟踪督办,确保按质按量完成既定目标任务。

三是种业为先,构建土著“种源渔业”。坚持把鱼种建设作为渔业生产的基础性产业,加强种苗繁育技术成果转化、养殖新模式集成试验,通过与贵州省农科院水产所、贵州年年有余渔业有限公司合作,先后建成翁密河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个,鲟鱼育繁推广一体化示范场1个,建成本地鲤鱼繁育场5个。同时,引进福瑞鲤2号、松浦镜鲤、西伯利亚鲟、优鲈3号、长吻鮠、金背鲫、合方鲫等鱼类新品种7个,实施鲤鱼、金背鲫、七星鱼、粗须白甲鱼以及地方土著鱼的苗种繁育3000万尾,初步形成以贵州本地水产种质资源为基础,以省农科院所为支撑,以原良种为主体,以规模化育苗企业为拓展的水产种业发展体系,为全县渔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种源保障。

四是种养结合,建设稻渔“绿色粮仓”。以“新法种稻、古法养鱼”为基础模式,成功探索新型高产稻鱼、稻蟹、稻虾等“稻+”共生系统“台江新模式”,不断提升“稻+”复合种养效益。今年以来,在全县9个乡镇(街道)推广华浙优210、中浙优8号、宜香2115等优质水稻品种种植面积9.9万亩,在合适区域田块养鱼8.9万亩。并在学习借鉴广东箐田稻鱼综合种养的基础上,创新“稻鱼混合—分离”模式,实行水稻集中育秧、鱼苗统一发放、科学生态喂养。通过州、县农业部门技术专家对5个示范点7块田进行测产测收,平均亩产稻田鱼132公斤,较去年全县亩均增产近80公斤,亩均增收4500元以上。贵州年年有余渔业有限公司设施辅助化稻鱼养殖亩产高达600公斤以上,真正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提质增效、粮渔双赢”。

五是招强壮企,助力渔业“组团发展”。突出龙头企业示范带动,引进碧桂园集团投资2亿元建设占地220亩年产鲟鳇鱼2000吨的鲟鳇鱼三产融合产业园,并围绕“一条鱼”作文章,将产业园打造成种苗繁育基地、科研科普基地、预制菜加工示范基地、联农带农培训基地;采取“政府+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结合的运营模式,引进广东生生农业集团投资3900万元建设占地面积216亩台江县稻鱼产业化发展项目。引进贵州民投集团投资2900万元建设占地120亩年产鲈鱼苗4000万尾的反季节育苗基地建设项目。引进贵州年年有余渔业有限公司投资500万元建设设施辅助化稻鱼养殖基地,培育本地稻田鲤鱼、本地稻田鲤鱼与松浦镜鲤杂交、福瑞理2号与本地稻田鲤鱼杂交品种3000余万尾。引进贵阳农投集团、贵州现代渔业集团入驻台江县开展大水面养殖5000亩,实施水库流水槽高密度养殖产量2000吨。

六是企企联合,助推渔业“乘风破浪”。围绕生态渔业产业上下游规划,引进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银行、贵州省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参与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助力生态渔业产业发展。结合贵州省“乡村振兴产业贷”,对台江创业农户户户授信,助力农户发展庭院经济。以融入“苗侗山珍”区域公共品牌为主导,深化与中国农科院联合创建“碧桂园鲟鳇鱼系列”“苗家黄金鲤”“姊妹红”等一批区域公共品牌,带动产品热销、产业兴旺。创建以“鱼加工”为主导的农产品加工及预制菜产业园,引进广西螺霸王集团、贵州民投集团、广东碧桂园集团、明基水产、生生渔业研发提升“酸汤鱼”预制菜系列产品,引进贵州物流集团建设台江物流中转基地,不断提升“贵水黔鱼”生态渔业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

七是调优结构,推动渔业“接二连三”。依托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示范园平台,引进世界500强企业碧桂园、广东生生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贵州民投集团等企业入住园区,集中优势资源发展渔业深加工产业,依托中国农科院加工所推动渔业产业从生态养殖到鱼丸、鱼饺、鱼子酱、烤鱼、酸汤鱼等30余个鱼产品研发加工。借力“村BA”全网火爆热点,激活融入“鱼”元素的食、购、娱、宿、研的第三产业,打造红阳“鲟鱼街”“全鱼宴”等一批特色渔业民俗活动,拉动行业消费1000万元以上。充分利用水资源丰富的农户庭院,大力发展“庭院鱼池”经济,建成“庭院鱼池”695个(每个约530㎡),群众增收致富内生动力进一步激活,田园乡村建设取得新的成效。

下一步,黔东南州台江县将立足本县水资源实际,做好生态渔业产业文章,以2万亩“万元田”打造为契机,调整养殖种类,扩大稻田设施辅助化养鱼面积,提升稻鱼产业效益。同时,以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新为动力,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宽增收链,加快推进生态渔业三产融合发展,打造水产种业创新高地,全力推进生态渔业产业发展,增强全县生态渔业产业融合发展后劲。 (王立强 吴桦 梁鲁洋)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