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邮箱
当前位置 : 首页>>永续动态>>其他媒体报道

坚守高品质 扩张不盲目——上海地产大闸蟹强势品牌“大泖”的成功之道

来源:本站 更新时间:2023-01-04

上海是品牌大闸蟹市场高地,又是品牌大闸蟹大擂台。过去十多年,以松江区黄浦江大闸蟹、崇明区清水蟹两大区域公用品牌为代表的上海地产大闸蟹风头日盛。黄浦江大闸蟹更以首创的大规格高品质河蟹池塘生态养殖模式领了上海地产大闸蟹品牌化的风骚,旗下的合作社品牌“大泖”牌则成就了地产大闸蟹强势品牌声誉,由“大泖”品牌所有者上海鱼跃水产专业合作社承办的开捕节更成了上海地产大闸蟹的风向标。2022年黄浦江大闸蟹开捕节现场,“大泖”品牌创始人上海鱼跃水产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郎月林表示,每一个环节的精心呵护才能为消费者奉上地产高品质大闸蟹,在现有的养殖技术和市场消费条件下,“大泖”品牌仍要以坚守高品质为最重要的差异化竞争力,在现有1500多亩蟹塘规模基础上扩张,条件还不成熟。

上海高品质大闸蟹市场空间还不小,这是公认的。上海各涉农区都在大力推动地产大闸蟹的品牌化发展,领唱了上海地产大闸蟹品种、品质、品牌之歌的“大泖”品牌却认为扩张的条件还不够成熟,是保守还是有所坚守?

高品质成就的强势品牌

过去12年,黄浦江大闸蟹引领了上海地产大规格高品质大闸蟹产业价值链,上海地产大闸蟹产业异军突起,堪称是政产学研协同创造上海农业产业品种、品质、品牌和标准化“三品一标”发展模式的榜样。2007年,定位养大闸蟹的上海鱼跃水产专业合作社在构建上海地产大闸蟹产业价值链和不断注入价值的全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创建松江区黄浦江大闸蟹区域公用品牌过程中成功探索出了生态化大规格高品质养殖模式和规格、品质、价格等多方统一的营销模式。

松江区从2010年开始正式推出黄浦江大闸蟹区域公用品牌,上海鱼跃水产专业合作社是该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模式的创建者,始终视该区域公用品牌为合作社的品牌,2018年推出自有品牌“大泖”,是基于怎样的考量?

“虽然上海的消费者清楚我们合作社在黄浦江大闸蟹品牌建设中的形象和地位,但是仍无法维护好区域公用品牌高品质标准一致性、解决好统一经营模式难题,希望‘大泖’品牌能够继续优化上海地产大闸蟹高品质的基因,不忘高品质初心。”郎月林说。

高品质的初心源自哪里?上海只生产好蟹苗却养不出大闸蟹是2007年前的共识。因此,合作社尝试养大闸蟹起步阶段非常艰难。几十亩池塘试验成功之后,上海市农委第一时间通过科技兴农项目给予扶持,松江区科委随后立项跟进扶持,这是郎月林和他的团队能够沉下心来探索生态大规格高品质养殖模式的重要支撑。

也就是说,上海地产大闸蟹高品质初心不仅仅是郎月林和鱼跃水产专业合作社的初心,也是上海都市农业的初心。这份初心,如今依然通过上海市、区农委提质增效项目的方式贯穿于地产大闸蟹产业价值链中。

同时,也能够解释,多年来呵护黄浦江大闸蟹区域公用品牌的合作社发现高品质危机之后下决心推出合作社品牌了。

“去年受多重因素影响,大闸蟹消费出现比较明显的滑坡,很多养殖户遇到卖难问题,我们合作社高品质大闸蟹还是供不应求,得益于消费者认同‘大泖’强势品牌,而高品质是强势品牌的核心竞争力。”郎月林说。

“大泖”品牌供不应求背后

上海优质地产大闸蟹市场空间足够大,价格居高不下,附加值远超其他品牌农产品,这是被过去十多年市场经营活动证明了的。在这样的产业背景下,上海地产大闸蟹养殖面积却增加缓慢,至今也不超过1.5万亩,而松江区黄浦江大闸蟹旗下8个合作社品牌养殖规模不到2300亩,其中“大泖”牌几占半壁江山,养殖面积超过900亩,上海其他涉农区品牌化成蟹养殖基地面积没有超过500亩的。市场供不应求,附加值显而易见,品牌化养殖户却步步为营,是什么原因?

“养殖高品质大闸蟹是一门高要求的技术活,既需要优质亲本、蟹苗的基础,也需要良法良塘支持生态养殖模式,只有软硬件、全过程满足优质,才能保证高品质。”上海鱼跃水产专业合作社总经理王友成说。

王友成是“大泖”品牌创建者之一,负责合作社管理和技术,他非常清楚系统性之于高品质的重要性,因此,软硬件、全过程满足优质绝非说说而已,上海几个获得全国河蟹大赛金奖的合作社,无一不在全过程优质方面下足了功夫,这些坚决走品牌化之路的合作社品牌创始人有一个共识,即品牌从一开始就构建起从优质种源到成蟹的闭环,最高品质的成蟹才可进入上海市场,品质略微差一点的,则通过其他渠道消化。因为他们知道,同样是上海公认的“江海21”优质品种,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成蟹的品质是完全不一样的。

也就是说,“大泖”品牌供不应求背后,是上海地产高品质大闸蟹养殖能力还有所欠缺,是上海标准化高品质大闸蟹产业体系的能力还不够强。

“大泖”品牌的坚守

鱼跃水产专业合作社办公室主任顾怡告诉记者:“合作社上下有共同的追求,即‘大泖’品牌的诞生,既是黄浦江大闸蟹区域公用品牌的新生,也是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大泖’品牌的目标是维护上海地产大闸蟹强势品牌形象。”

记者通过顾怡了解到,2018年以来,“大泖”品牌不但不折不扣传承了高品质上海地产大闸蟹统一品种、品质、价格等强势大闸蟹品牌不可缺少的基因,还为黄浦江大闸蟹区域公用品牌的新生构建起从种源到成品的价值链。一个重要的指标是,“大泖”品牌为上海地产大闸蟹优质种源“江海21”提供了一半以上的优秀亲本,“大泖”品牌扣蟹品质和价格也为行业树立了质优价高的榜样。

经历了多年大闸蟹行情的高歌猛进之后,行业内人士普遍认识到对品质有高度依赖性的大闸蟹产业碰到了“天花板”,因为养殖面积不断扩大,品牌大闸蟹品质不是越来越好,而是越来越差,消费者减少了网店购买,是明确的信号。去年高温天气严重影响了上海地产大闸蟹养殖节奏,上海市场来自全国各地的品牌大闸蟹依然像往年那样准时上市,而鱼跃水产专业合作社主办的黄浦江大闸蟹开捕节比往年推迟了好多天,合作社的目的很明确,一是守住“大泖”品牌的高品质,二是对高品质支持的强势品牌充满信心。

“大泖”品牌高品质大规格大闸蟹走的是高端礼品道路,论只卖,部分小规格的大闸蟹才通过专卖店供市民品尝,也就是说,小规格的大闸蟹品质并不会影响品牌的声誉,合作社这么做,是不是有点过于苛刻?对此,顾怡说:“按照市场需求,确实可以像其他品牌大闸蟹一样踩着时间点上市,但‘大泖’品牌有自己的高品质理解,但凡是‘大泖’品牌产品,只有规格大小的区别,其他的质量是一致的。”

一年一度的“王宝和杯”全国大闸蟹评奖是大闸蟹行业内的盛事,“大泖”牌连连获得金奖,这是对品牌坚守高品质的奖赏,然而,高品质必定是高投入,合作社的管理成本也高,每亩蟹塘的成本高达1.5万元左右,在上海地产大闸蟹“小而美”品牌不断涌现的市场格局下,如何平衡高品质坚守和品牌附加值回报,是合作社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在品牌扩张条件还不成熟的情况下,合作社将通过品类扩张来提高品牌信用附加值的回报,去年合作社试养了100亩小青龙,很快将推出小青龙礼品品牌。”王友成说。

大闸蟹品牌的差异化主要依靠规格、肉质、口感等功能属性来表达,坚守住肉质、口感等品质的同时,规格大小也是品牌附加值能否实现的重要指标,因此,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下,很难通过规模化和品牌垂直拓展实现附加值,通过品类扩张提高品牌信用附加值的回报,无疑是加强大闸蟹品牌实现应有价值的正道。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