屿头:“全域化品牌”撬动绿色发展
打开蒸笼,白色雾气飘溢而出,一股粮食甜香扑鼻而来……上月18日,在黄岩屿头布袋山村8号馒头店,店老板黄官军正和几名店员忙得不亦乐乎。这家2022年国庆期间开张的馒头店,生意一直红红火火。
以柔极溪贯穿全境的屿头乡,今年以来,整合全乡11个村的农业、生态、文化、旅游等资源,重点打造“风物柔川”全域化品牌,积极构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发展格局,走出了一条抱团发展、品牌赋能的共富之路。
主动求变,突破“审美疲劳”
在布袋山村,像黄官军这样的馒头店有8家。布袋山村农家游在台州很出名,但好多游客为这里馒头慕名而来,特别是回头客。
据悉,整个村子现在每天可以卖出上万只馒头。
毋庸置疑,“馒头经济”的勃兴,正是生态溢出效应的体现。作为柔极溪的源头之一,布袋山村景区资源丰富,遍布峡谷溪流和奇花异草,更有黄岩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的古村落,形成了“溪流穿村、古树环村”的特色。
黄官军告诉记者,光靠“馒头经济”还远远不够。“接下去,打算不单单做馒头,计划把馒头店打造成中国传统村落布袋坑里面的一个景点,让游客朋友来体验做各式各样的馒头。”
正如黄官军想的那样,布袋山景区开放至今已有12年,尽管目前游客不少,但如果再不主动求变,乡村旅游就容易陷入“审美疲劳”,这条路也将越走越窄。
“躺赢”还是“改变”?去年,屿头乡与黄岩相关部门对布袋山村进行“会诊”,对标省内乡村旅游一流标准,布袋山村的短板明显:在景区硬件上,设施老化、接待能力不足;在景区业态上,没有特色、缺乏对年轻人的吸引力。
于是,一场变革正在悄然发生。“借着未来乡村建设的契机,我们专门打造了布袋山村古村落唤醒计划,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能级,突破供给单一、单客价不高的瓶颈,谋划引进高端民宿、筹办山地越野跑赛事等,唤醒村庄共富活力。”布袋山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戴荣法,心中已有一盘棋。
整合资源,聚焦“风物柔川”
屿头乡当地的好山好水,不仅孕育了品质优良的馒头,枇杷、黄桃、高山杨梅等特色农副产品也是声名在外,分布在柔极溪两岸。然而,如何将这些优势资源化零为整,是屿头乡接下来要完成的重要命题。
为此,屿头乡提出,以柔极溪为纽带,重点打造“风物柔川”全域化品牌,撬动绿色共富“新支点”。
去年3月,柔川众富数创科技有限公司以全额出资的形式,成立了浙江台州柔川品牌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推出“风物柔川”区域化农产品品牌。阿玲馒头、小丫炊圆等“明星店铺”都已加入品牌共塑行动。
“卖了30多年馒头,全靠口碑,以前没想过注册品牌。”阿玲馒头老板娘王菊玲坦言。如今,沙滩村成了“网红村”,她享受到了“流量红利”,忙的时候最多一天能卖出上万个馒头。
依托“风物柔川”品牌推广,今年屿头乡还组建了一个全域商户联盟——“悠享屿头”文旅共富联盟,搭配各式文旅节、宣传片,屿头旅游产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近日,一家对标省级的乡村书屋在沙滩老街落成。乡村振兴系列书籍、“风物柔川”系列文创产品等元素的点缀,让这家书屋显得与众不同。
“我们希望它不仅是一个乡村书房,未来我们将它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进行结合,不断拓展书屋功能的内涵与外延,把它打造成一个农民增收的‘致富引擎’以及文化娱乐的‘辅导站’。”沙滩村党支部书记助理韩青冶说。
随着“风物柔川”全域化品牌建设不断推进,屿头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发展格局已基本成型。“柔川众富”公司实现经营性收入15万元,一些没有项目的村子也能够享受到分红收益,吃上“共富蛋糕”。
丰富业态,激活“共富活力”
“柔川众富”与黄岩交旅集团合作,共同投资的第一个项目——浙东芳养谷共富产业园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目前,土建部分已全面完工,正在进行室内装修。
这座产业园通过对原先三联小学升级改造,将打造成集展览中心、中心广场、观光工坊、食品工坊、研学课堂等于一体的现代化乡村产业园。
“建设这个产业园的出发点是,小橘灯共富工坊能解决周边200多个老百姓的就业问题,还能通过招商引进更多业态,包括玫瑰花提纯、矿泉水项目,以及一些农特产品的加工,来丰富区域品牌的产品体系,提升品牌影响力,带动老百姓收入提升。”屿头乡党委书记李啸鹏介绍。
小丫炊圆店已经准备入驻产业园。每天下午,这家炊圆店的订购电话络绎不绝,旺季的时候20多个师傅一起赶订单都来不及。炊圆店负责人李万巷说,希望借助园区这个平台,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通过规范化生产和品牌推广,不断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除了与“网红店铺”合作,“柔川众富”数创科技有限公司还将通过“风物柔川”全域化品牌带动实现优质种植、产品深加工、销售及旅游观光一体化发展,推动共富工坊在屿头进一步落地生根,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集体增富,撬动乡村发展“新支点”。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