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发展生态农业 打造特色品牌
近年来,重庆市彭水县持续做优做特生态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因地制宜发展红薯、中药材种植及畜禽养殖等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推动农特产品的品种、品质、品牌“三品”建设,让“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的现代山地特色高效生态农业体系渐入佳境。
充分利用山地优势
推动农业产业升级
近日,普子镇石坝子村9组村民李绍超家旁边的山林里,勺子敲击铁盆发出声响,一群群香猪从四面八方飞奔赶去进食。
李绍超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将香猪在山上放养,以野草和玉米为食,不添加人工饲料,养殖出原生态、高品质的巴马香猪和藏香猪。
跑山鸡、生态鱼、放养羊……彭水是农业大县,森林覆盖率高,物种丰富,加上县域范围内海拔落差较大,有适应高寒地带的高山作物,也有低海拔作物,产业多元而丰富。
据彭水县农业农村委主任李育奎介绍,彭水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点,以高质量发展为中心,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和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为重点,推动农业产业优化升级;重点发展红薯、中药材、烤烟、中蜂、食用菌、特色经果林、高山蔬菜、生态畜牧、生态渔业、特色粮油等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各乡镇依据自身区位优势发展不同产业,共同把农业产业做大做强。
同时,农业绿色健康发展有序推进,新田、黄家等乡镇因地制宜推广化肥农药重点减量技术,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5.96%,新建村级废弃农膜村级回收网点150个,回收废弃农膜704吨,普子、郁山等5个镇街的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项目如期完成。
集群发展生态农业
做优山地特色高效
保家镇秉承“培育一个龙头、发展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百姓”的工作思路,将白茶产业定位为优势产业重点发展,引进浙江安吉茶商,成立了重庆郁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基地+村集体经济+农户”的模式发展白茶产业。
2022年以来,彭水按照科学化、集约化、规模化、商品化发展要求,大力发展白茶、红薯、烤烟、畜禽养殖及中药材等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打造3个30万级特色产业、2个100万级保供产业、1个1000万级畜禽产业集群,引进和培育一批集“产加销”于一体的龙头企业,发展一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三品”提升工程,深化“一乡一特”“一村一品”,打造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市场竞争力强、知名度高的农产品品牌。
生态农业提质发展,提速建设3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有效期内“两品一标”产品达80个。商贸流通快速恢复,实施农商互联项目18个,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9家,建成农产品网货示范基地10个,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50亿元、网络零售额20.1亿元。
李育奎说:“彭水着力发展薯、烟、畜、林、药五大特色主导产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进一步加快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扎实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有效提升了产业发展水平。”
2022年,彭水发展红薯30万亩,产业链产值约5.6亿元,新增中药材种植面积1.5万亩,在地面积达9.5万亩,预计2022年采收百部、天冬等中药材7000吨,中蜂保有量保持在10万群以上,蜂蜜产量266.88吨。
生态农业接二连三
“彭字号”品牌更响
润溪乡莲花寺村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布福娜中药材项目,建设从种植到粗加工、深加工的全产业链,提升附加值,进一步促农增收。
近年来,润溪乡依托摩围山景区的辐射带动作用,结合地处摩围山市级旅游度假区的区位优势,且具备适合中药材生长的优良生态环境,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这一绿色产业。以“苗乡苗山苗药”为构想,探索实践出以中药材产业为主导,融合发展“中药材+”产业模式,走药旅融合绿色发展之路,致力于打造“中国西部药旅融合地”。
介绍,彭水以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事体验等新产业新业态为发展方向,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产业,深入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
红薯、食用菌、油茶、紫苏等农产品深加工,更多特色产品走出大山、走向市场,让绿水青山变出更多的金山银山。农业与旅游休闲、避暑纳凉、农耕体验、文化传承、健康养生等深度融合,培育形成新产业新业态新增长点,农业在文化上有说头、在景观上有看头、在休闲上有玩头、在经济上有赚头,实现乡村旅游、康养旅游、休闲旅游蓬勃发展,大幅度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农业产业效益,全县年均实现乡村旅游综合收入4000余万元。(文 李绍标)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