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保山:借助科技力量打响“中国甜柿之乡”品牌
时至初冬,又到了甜柿成熟的季节。近日,记者从云南保山市隆阳区获悉,隆阳区正加强科技研发投入,深化特色高效农业产业化之路,为打响“中国甜柿之乡”品牌注入新的活力。
保山市隆阳区1976年从山东引种开始种植甜柿,经过46年的驯化种植,繁育出“品质优、产量高、抗性强”的次郎、早秋、太秋等5个品种。凭着过硬的品质,保山甜柿自1993年以来就在全国和云南省屡获殊荣。2012年,隆阳区成功申报“中国甜柿之乡”;2013年,“保山甜柿”先后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和“国家地理性证明”商标。据统计,2021年隆阳区甜柿种植近5万亩,投产近4万亩,今年商品果销售近4.6万吨,产值可达3.4亿元,产量产值均居全国之首。
硕果累累的保山甜柿种植园。诚明 摄
保山甜柿的快速发展和显著成效也影响带动了省内其他地区及周边省份的甜柿种植。为突出云南保山在甜柿种植方面的环境优势和经验优势,巩固提升“保山甜柿”的市场竞争力,保山于2017年全职引进了日本鸟取大学农学博士孙宁静教授,在保山学院组建科研团队。经过两年多的研究试验,孙宁静教授团队在全国率先利用赤霉素对甜柿的采前成熟进行调控,成功实现人工干预甜柿树上成熟期,目前已经取得让“次郎”品种延迟一个月以上成熟的显著效果。此举可有效延长保山甜柿的市场供应期,错开上市高峰,保持销售价格,促进经济效益最大化。
甜柿分拣车间的工人正在忙碌。诚明 摄
目前在种的保山甜柿中,近八成的品种都是“次郎”,种植结构和果品品质均有上升空间。为此,位于隆阳区板桥镇的保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经济作物种质资源圃在多年前就开始了保山甜柿原种保存保护和新品种优选培育工作。保山市隆阳区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邰杰介绍,这个苗圃是保山甜柿新品种选育与高效栽培示范基地,主要培育对象是“太秋”“富有”两个甜柿品种,相比“次郎”,这两个品种品质更好,售价可比次品果高上数倍。经过多种不同砧木嫁接试验,目前“富有”已能实现大规模种植,优质品种“太秋”的本地化培育也正在推进当中,保山甜柿的品种更新换代已经进入实施阶段,待大面积推开之后,种植户的收益可以翻番。
此外,保山市隆阳区正在申报6000亩数字化甜柿基地建设,水肥一体化,运用病虫害监测、气候监测等大数据分析进行施肥、打药管理,加强甜柿种植的规模化、规范化,推进甜柿产业的科技进步。种植面积最大的蒲缥镇还投资1370万元建成了集果蔬分选、包装、冷冻仓储为一体的扶贫车间;投资2000万元建成了果蔬交易市场就业扶贫车间,并引进加工甜柿、苹果等果蔬冻干脆片深加工生产线一条,积极探索甜柿精深加工的新路子,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完)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