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邮箱
当前位置 : 首页>>永续动态>>其他媒体报道

滨州市:改革创新让供销品牌永葆活力

来源:本站 更新时间:2022-11-22

 

滨州市供销社用好改革关键一招,在供销改制的历史浪潮中,始终注重学习与创新,避免“一刀切”式的去“供销化”运动。通过坚持开放办社,转变思维方式,学习市场理论,融入市场思维,发挥既有优势,滨州供销重塑了主责主业,保住了资产与品牌,并不断扩大供销品牌的影响力。进入新时代,更加注重发挥供销系统优势,增加为农服务的能力,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切入土地托管、为农服务、为农增收主战场,化身为民担责,为民负责,为民作保的“担保人”,蹚出一条供销振兴的特色路。

 

 a39783e0-b45a-41d6-97a9-ff28ef929dce.jpg

5600余名职工,3000个营业网点,166家社属企业,87个基层供销社,2021年销售总额超1300亿元,今年1-8月份销售额超过980亿元,同比增长9.16%……这一组数据是滨州市供销系统的“家底”和“成绩单”。滨州市供销社还连续五年获山东全省供销系统综合业务评价一等奖,县级社邹平市供销社还有着“全国县级第一社”的美誉。可以说,供销品牌在滨州一直都在,而且熠熠生辉。

在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和冲击之下,滨州供销系统为何能够在守住主责主业不倒,反而不断发展壮大?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拥有流通渠道优势的供销社,又将如何助农增收,化解农业发展难题?

改革:重塑供销品牌影响力

20世纪90年代,滨州供销系统跟全国各地一样,经历了一次基层供销社改制的变革。许多乡镇层面的基层供销社作为资产被变卖,也有的被个人承包,转变为民营或个体经营。但是,在滨州这场供销改革中,并没有进行“一刀切”式的运动,反而是经历了一场学习、转型到改革的过程。

 

f6d12b53-1fc1-4c7a-9d6f-e44f1a44831e.jpg

以邹平市供销社为例,邹平市有17处基层供销社,县、镇、村三级基础服务设施比较齐全。邹平市供销及时转型,学习新的管理和服务模式,将基础设施整合,把传统的小卖部、代销点转变为适应时代要求的连锁超市等现代企业,以现代的经营理念,市场的思维方式,为民服务的意识,将供销品牌的优势保存,补足短板和缺项。

在邹平,挂着“中国供销合作社”的连锁超市处处可见:有城区中心店,有乡镇连锁店,也有村级的服务点。从传统的化肥、农药、良种生活物资,到日用百货、鲜果蔬菜,再到休闲娱乐大牌奢侈品,邹平的供销超市里都能买到。

在邹平市供销超市中心店店长刘长宝看来,从供销到商超,供销企业没有改变提供商品和销售商品的基本属性,改变的是现代的经营理念,转变的是“等客来”的心理,转变的是由被动到主动的态度,转变的是“别人求我办事”为“我为顾客服务”的理念。

供销社在商品经营销售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掌握着丰富的采购资源和销售渠道。邹平市供销社就是发挥的自己的优势,将市场化的思维融入,重新激活各种要素资源,借助供销品牌“质优价廉”的信誉,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坚持并发展壮大。

近年来,邹平市供销社以全市17处基层社为抓手,高标准改造县、镇、村基础服务设施30多万平方米,建成农用物资、烟花爆竹、日用消费品、冷链物流等县级集配中心4处,发展供销超市23处,打造镇级综合服务站16处,建设村级综合服务社168处,市内农资服务网点320处,烟花爆竹常设服务网点50余处,为农服务中心17处。改造后,基层社服务设施极大改善,服务形象显著提升,服务阵地不断拓展,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不仅如此,滨州供销还拓展向上向下供销网络,疏通供销渠道,将滨州这一粮食产业大市的资源优势,发挥到淋漓尽致。

滨州市供销社联合省供应链公司、省农服公司,与滨州涉农龙头企业:西王食品、香驰粮油、中裕集团、滨农科技、鲁北化工5家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在渠道销售、原料供应、生产基地、订单农业等方面共建全链条服务体系。这一举措,打通了供销系统与市场龙头企业之间渠道,促进了产业链条的向上延伸,为农产品销售,农业保供提供了保障。

滨州供销还组建了“全市供销社系统农资统采联盟”,以滨供农服公司作为经营实体,以联采直供为主营方式,主力销售鲁北化工化肥、滨农科技农药,打造滨州供销标识,形成品牌效应。

在畅通销售网络方面,滨州是供销社努力打通连接群众的“神经末梢”:在集市、社区、重点村,以小卖部、代销点等经营网点为基础发展直营店和加盟配送网点,形成适合新时期农村发展的农村综合服务社。

滨州市供销社社属企业山东经合联公司建设了具有农产品集聚、产地预冷、加工配送等功能的乡镇共配中心,在“农产品上行”环节承担该区域农产品集聚、检测、分拣、集配功能,在“快消品下乡”环节承担分拨、分拣、配送功能,实现资源高效整合。

沾化区供销社还打造了以直营商超为基础,仓储配送、综合服务、双向流通等服务功能为辅助的方便居民购物消费和服务村级配送的商贸流通枢纽,实现了供销服务“全覆盖”的格局。

供销流通网络的建设和提升是供销社传统的主责主业,在不改变供销经营的性质前提下,滨州供销人,用改革思维,市场思维,用不断的学习与蝶变,重塑了供销的品牌形象,扩大了供销的影响力。

创新:切入乡村振兴主战场

在打造供销流通强市的同时,滨州供销还发挥流通网络优势,增强为农服务能力,进入农业农村改革深水区,积极贯彻乡村振兴战略,切入土地托管、为农服务、为民增收主战场。

20221020日,在邹平市魏桥镇一处良田,一辆国外进口的联合播种机正在秋播,深翻、压平、播种一次性搞定,一上午时间完成数百亩土地秋种任务。放在以前,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实现土地连片种植和服务,促进农业生产和经营的集约化,让农民成为收租的‘甩手掌柜’,还能有时间去找其他赚钱的工作。”滨供农服集团总经理张书生说。

就是在这一片整合的土地上,秋季玉米刚刚喜获丰收。邹平市供销系统托管服务的4万余亩“订单式”玉米全都卖出了高价,每亩增收近千元,老百姓增收近4000万元。

张书生道出了卖上高价和农民增收的秘密:“玉米从收割到卖进工厂的全过程不粘土、不着地,每斤价格2块多,比正常玉米高出一倍的收入。收获玉米后立即进行烘干处理,然后进行装载运输,直接拉近工厂进行加工,用于生产优质淀粉和维生素。”

土地有效整合,农业服务跟上,销售渠道畅通,是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关键所在。而这,也是滨州供销系统多年来扎根农村,为农服务的着力点和优势所在。

以邹平为例,近年来,邹平市供销社与多个部门牵头,共同打造了1+4”土地经营模式,通过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筛选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的村“两委”班子,在村民自愿流转的基础上,积极动员农户、种粮大户将未流转的土地、承包到期的土地流转给村集体,由村级合作社进行托管经营,供销社提供全流程社会化服务,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持,形成各主体共同参与、协同配合的一体化推进模式,共同探索土地经营集约化程度高、社会化服务质量优、增收效果显著的新路子。

就是在不改变现有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的前提下,由供销社及社属企业来实现土地的连片种植和服务,实现农业生产和经营集约化,农民成了收租的“甩手掌柜”,可以有时间去寻找其他能赚钱的工作。

2021年,滨州市供销社联合滨州市委组织部印发《关于以党建引领探索实施土地托管的实施意见(试行)》,在全市11个乡镇、19个村试点推广“党支部+合作社+供销社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从制度层面保障农民和村集体在规模经营中持续获益。

这一模式的推广,顺应“农民外出打工、供销社为农民打工”的发展趋势,也让供销系统的规模优势和为农服务潜力进一步释放。

 

 4b895dde-1fc8-402c-897a-f9e0eff00e5e.jpg

2021年,滨州市供销系统土地托管面积150余万亩(其中:全托管40万亩),社会化服务面积680万亩次,完成秋收秋种41.3万亩,烘干粮食1.2万余吨,助农节支515万元。滨州市供销社为农服务中心建设入选全国供销合作总社8大案例推广。邹平九户、阳信雷家、沾化下河被总社确定为乡镇为农服务综合体联系点。2016-2018年为农服务中心建设列入全市重大决策部署事项,供销社把握这一发展契机,5年来累计建设为农服务中心64处,其中市级标杆型23处,55处开展规范提升,农业全产业链社会化服务的主阵地逐步形成。

为了做好供销为农服务,滨州供销系统在全省首创“三夏生产服务地图”,首批标注53家社有企业服务站点的名称、地址、电话和服务项目,实现“老百姓一个电话、供销服务送到家”,省供销社作为示范案例在全省推广宣传。

滨州供销系统助力全市逐步实现了“从田间到餐桌、从生产到消费”的“耕种管收储加销一体化”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责任:做好农业发展“担保人”

农业是弱势产业,农业的稳定发展,农民的稳步增收,仅仅靠农民自身是无法保障的,这个时候就需要“第三方”的帮扶和担保。

滨州市供销社顺应土地流转和农业规模化服务快速发展的大趋势,在当好“店小二”,做好服务员的同时,积极探索为农业发展提供保险服务的“担保人”,在保障农业稳定发展,农民稳步增收上积极作为。

在做好普通种植险、大灾保险、农业补充商业保险的同时,2019年,滨州市供销社第一次携手中华财险滨州中心支公司实施农险业务创新,在惠民县供销社全程托管服务的玉米大田作物上开展“保险+期货”收入保险试点。

2019823日,滨州市供销社在惠民县淄角镇焦吴村实现山东省供销社系统首单玉米“保险+期货”收入保险。保险标1000亩玉米,目标价格1910/吨(大连商品交易所C2001合约价格),保障亩产0.5/亩,约定收入955/亩。收入保险既涵盖了防范自然灾害带来的风险,又涵盖防范价格波动带来的市场风险,保证了农业产业的稳定,完善了供销社的农业社会化服务。

滨州市供销社为推动全市农险创新工作的深入开展,20207月组织举办了北部四县区供销社农险创新学习班,组织沾化区供销社开展了买化肥赠保险活动,农户每购买一袋供销社化肥,即可免费获赠一亩小麦7.60元保险费。其中,政策性农业保险3.60元,商业补充保险4.00元,享受到每亩500元的保险保障。

2021年,滨州市供销社帮助惠民县供销社抢抓省政府在惠民县和商河县开展玉米收入保险试点的有利时机,为2.1万亩流转土地全部按照1000/亩投保玉米收入保险,支付保费24.72万元,当年玉米受灾后得到农险公司理赔66.6万元。

2021年,滨州市供销社在全省供销社系统投保玉米收入保险面积名列第一,2021年全市供销社总投保农险面积达到了26.15万亩,2022年投保农险面积达到6.5万亩,再创全市供销社总投保农险面积新高。

农业有保险,农民收入有保障,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不仅如此,滨州供销还联合省社农服公司、鲁北化工、滨农科技等95家单位结成农资统采联盟,建立“1+7+N”运营机制,推进“九统一”直供直销,打造全市农资集采直供体系,累计销售各类化肥农药21万吨,农资统采量1.2万吨,首家县级农资统采联盟在博兴成立。滨州供销从源头和中间多个环节,减少涉农风险的发生,为农业发展分忧解难。

滨州市供销社党组副书记、监事会主任聂林说,供销社是老品牌老功臣,在新时代,滨州市供销人将放下架子,俯下身子,迈开步子做好供销改革发展答卷,擦亮供销品牌。同时,滨州供销人也将下地头,上山头,坐炕头,做好为民服务、为民增收的“担保人”,为供销品牌注入新能量。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