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石榴树变成群众的“摇钱树”——临潼石榴特色产业发展情况调查
临潼是我国著名的“石榴之乡”。临潼区突出石榴特色优势产业培育,按照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思路,深挖发展潜力,延伸产业链,努力推动转型升级,石榴产业成为当地重要特色支柱产业。为深入了解当地石榴产业发展情况,我们进行了专题调研。
临潼石榴产业已成为当地特色支柱产业
发展渊源深厚
临潼石榴种植有着悠久的历史,石榴鲜果既是增收产业、地域品牌,又成为文化标杆,衍生出系列“石榴文化”。
(一)种植历史久远。临潼石榴是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引进种植的,是古丝绸之路的见证,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骊山北麓20多个村庄,至今沿袭着种植石榴的传统。目前,存活石榴古树达1000多株,石榴古树群达19个。石榴不仅是当地重要水果,也是美好吉祥幸福的象征,当地广泛流传以石榴为主题的民俗文化,比如书画、剪纸(窗花)、雕塑、服饰等,可谓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西安市也因此设石榴花为市花。2020年临潼石榴种植系统,被正式列入“第五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目录。
(二)种质资源丰富。石榴种植对气候、海拔、土壤等环境条件要求特殊,临潼石榴主产区处于海拔400~800米的骊山丘陵及山前洪积扇地带,这一地区土质松软、含沙量大、透水性好,光照充足、空气流通、昼夜温差大,是石榴最佳适生区,造就了临潼石榴品质优口感好的特点。石榴主栽品种为“净皮甜”,源自张骞引进种植的品种,是中国石榴的活化石。经天然杂交、芽变,临潼种质资源已达到100多种,形成以“净皮甜”为核心,大红甜、黄皮、临选1号等优质品种兼有的种植局面,有酸甜、醇甜、醇酸等多种口味,成熟的石榴味型丰富、饱满醇厚,满足了消费者对果品口味的多重选择需求。
(三)产业发展融合。临潼以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为抓手,推动石榴产业从传统种植向“现代农业+观光旅游业”转变,逐渐形成“一产融、二产强、三产优”的产业发展态势。2019年被农业农村部评定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创建单位。目前,临潼区石榴种植面积达8万亩,年产优质石榴8万余吨,综合产值15亿元。拥有石榴酒、石榴饮品加工企业5家,年加工鲜果2万吨,经济效益呈逐年增长势头。
(四)品牌打造精心。积极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重庆大学等高等院校深度合作,强化品牌打造,多渠道开展产品宣传。“临潼石榴”获得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取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认证、全国特质农产品认证等;荣获全国农交会金奖、农高会后稷奖、最受消费者喜爱的公众品牌、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果品50强、中国果品品牌100强等诸多荣誉。通过强化石榴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加快了石榴相关产品研发升级,形成丹若尔、秦俑、红石榴等3个深加工品牌和百福瑞、林彤等15个省市级知名鲜果优质品牌。
掣肘因素凸显
石榴产业发展中,制约产业链做强做大的因素不容忽视。
(一)生产标准化机械化程度不高。从总体情况来看,临潼石榴生产90%以上为单户种植,集体合作社、石榴园区等规模化栽植面积不足10%,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程度偏低。产业标准化发展机制不健全,尤其在先进种植技术推广应用上仍显不足。疏花疏果、果袋套摘以及采果、修剪等树上作业方面,传统手工生产仍占主导,与自动化、智能化果园生产相比,差距较大,现有石榴园大都是一些老园子,缺乏长远规划,基础设施较为陈旧,缺乏现代果园必备元素,制约了石榴产业壮大发展。
(二)贮藏加工能力偏低。石榴贮藏库全部为冷藏库,大部分冷库贮藏量小,运行费用大。现有冷库60座,库容4210吨左右,仅占石榴总产量的5%左右,无法满足石榴储藏要求。缺少对石榴储藏新技术研究和投入,致使大量的石榴必须在采摘季通过市场及时消化,销售期较短,制约了石榴产业发展规模。因石榴属于小杂果,大型科研单位、企业不愿意花费财力和精力投资深加工,致使产业后劲不足。
(三)销售渠道不畅。石榴果品销售比较传统,每年石榴成熟季,大量经销商来果园收购,也有果农路边直销、大型果品市场批发等。这几年受疫情影响,导致石榴销售渠道不畅。区上虽大力发展电商、鼓励网上销售,果农直销量也有所提升,但仍未有效解决石榴销售难的问题。在全国大中型城市市场份额低,区域公用品牌缺乏凝聚力,拳头效应不够明显,企业品牌不够突出,进一步制约了临潼石榴对外销售。
(四)石榴文化弘扬缺失。近年来,对石榴文化宣传不足,没有深入挖掘张骞引种石榴这张历史文化名片,石榴文化氛围不足。临潼石榴核心区域位于华清池和兵马俑两个5A景区之间,作为两个景区连接线的秦唐大道从中穿过,但两侧石榴园资源挖掘发挥不够,石榴产业和旅游业深度融合不够。
发展路径思考
如何进一步把石榴这一富民产业发展好,我们感到要关注以下几点。
(一)强化“临潼石榴”品牌推介。发挥农业技术推广站、点的作用,抓好“临潼石榴”品牌宣传。举办石榴节等多种推介会,开办石榴评优品鉴、文化展示、盆景园艺、政策宣讲、电商销售等活动,提升“临潼石榴”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依托华清池“长恨歌”演艺,在顺应剧情和群众审美潮流的前提下,将“临潼石榴”植入宣传;发挥主流媒体和自媒体作用,挖掘、创作以石榴为主题的诗词书画和文学作品,创建石榴盆景园,推广“盛世御果·丝路飘香”临潼石榴品牌。组织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参加全国性石榴产业评优会、展销会及西洽会、农高会、绿博会等展示会,鼓励临潼石榴“走出去”。
(二)抓好产业提质增效。优化品种结构,建设石榴种质资源圃及石榴新品种繁育圃,选育抗寒、抗旱、抗病的石榴新品种,繁育推广适应性强的石榴种苗,提高早中熟品种比例。开展果园升级改造,加强节水灌溉、测土培肥、抗寒抗旱、防灾减灾等基础设施建设,配备采果升降机、防霜机等新型耕作机械。通过实施整形修剪、搭架嫁接等技术,改善树形、改良品种,加快果园物联网监测系统、智能化管理系统等数字化应用推广。与科研单位和高校联手,构建合作互赢互利发展模式,提升石榴产业科技转化率。引导果业龙头企业探索建立以品牌化销售为核心的“嵌入式”管理服务模式,实现果园降本提质增效。
(三)创新销售渠道。依托临潼旅游景区,建立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给果农提供免费销售摊位,吸引游客品尝购买,增加果品直销量和果农收益。创建“石榴+市场”融合发展模式,鼓励石榴产业联合体发挥优势,探索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户+科研机构+电商”等利益联结模式,形成技术渗透型、绿色引导型、电商带动型、生产标准型等融合发展示范园,提升石榴产业市场竞争力。统筹“临潼之窗”、惠农电子、旅游综合服务中心等服务窗口资源,提供政策咨询、公共营销、农业物联和价格信息等全方位服务。设立“临潼石榴”专柜,突出“临潼石榴”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展示,聚力打好石榴销售组合拳,广泛推广销售石榴系列加工产品,推动石榴品牌占领市场。
(四)推进产业融合发展。立足产业优势和基础,创建多个市级石榴农业产业园。在原有临潼石榴研究所、园艺站的基础上,借鉴山东枣庄、安徽淮北、云南蒙自等成功经验,通过智力引进、装备提升等举措,组建“西安临潼石榴研究院”,助力石榴产业升级发展。推进“石榴+工业”融合发展新模式,采取政府引导、企业自主、招商引资等方式,鼓励扶持一批加工企业和经营主体,围绕石榴果、叶、枝、干、根等要素,进一步升级研发果酒、果汁、果醋、果茶等产品,不断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开发其防氧化、防衰老功效,开展石榴精油研发,与化妆品公司对接,建立科研基地,研发系列高端美容产品和医疗保健用品。建立大型多功能冷库,开发石榴鲜果汁储藏冷链技术,加强与省内外大型餐饮公司、商场酒店对接,销售保质期5天的冷链石榴鲜果汁饮品,让它和“冰峰”一样,成为秦人的特色饮品。
(五)打造农业旅游综合平台。依托临潼石榴悠久的栽植历史及丰富的文化资源,实施石榴古树保护、盆景栽植及种植系统保护等农遗项目,组建“中国石榴历史博物馆”,增加石榴产业旅游观赏点,提升临潼石榴产业发展层级。促进“石榴+旅游”融合发展,依托石榴花开季、成熟季优美环境,重点打造秦汉大道等5条石榴观赏线路和10个体验式石榴观光园,启动建设杨家、秦陵、秦俑等3个沉浸式石榴主题公园,推介“秦风唐韵御温泉、生态宜居美田园”临潼文旅品牌。重点依托龙河流域地理区位优势,整合果园资源,规划开发集山水林宿为一体的龙河石榴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区,通过开办赏花游园、采摘品果等观光旅游,带动当地群众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
(作者分别系西安市委重大工作推进办公室一级调研员、临潼区委督查专员)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