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猕猴桃谋提质
10月27日,在都江堰市棋盘新村,猕猴桃采收已经进入尾声,但在一片园林里,依旧人声鼎沸。
“换品种?品质如何?成本高吗?效益怎样?”当天,都江堰市猕猴桃品种改良动员会正在这里举行。作为四川猕猴桃主要生产基地之一,今年,都江堰市启动全市的猕猴桃品种改良计划。对于品种改良,种植户们纷纷提出了疑问。
一次成功的品种升级换代,可以成就一方产业,多年前,红心猕猴桃开始在四川推广种植,发展至今已经成为全省猕猴桃的主要种植品种。在都江堰,这个以红心猕猴桃为主栽品种的产区,创造出一项年产值超18.3亿元的大产业,带动近 8 万人就业。2021 年,“都江堰猕猴桃”品牌价值达27.43亿元,位居全国猕猴桃产业价值榜前三。
“发展至今,一些猕猴桃果园出现了产能低效等问题,与此同时,优质的新品种也层出不穷,品种改良势在必行。”都江堰市猕猴桃协会会长晏志强说。
事实上,早在几年前,该市的猕猴桃品种改良计划就开始孕育。2020年,都江堰联合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开始了全市的猕猴桃种质资源普查,为优质新品种的培育“摸家底”。“在种质资源普查保存的基础上,我们取得了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猕猴桃团队‘金实4号’的种植授权,以及引进了陕西省的优质新品种‘瑞玉’。”晏志强说,在资源和品种的充分准备上,都江堰市政府联合协会、科研单位以及农头企业,今年正式开启了全市的品种改良计划。
而如此充分的前期准备,则是基于多年前的一次“前车之鉴”。
“十多年前,一批收购商在都江堰自行组织了一次品种改良,但是由于前期品种选择没有经过科学论证,导致种植的猕猴桃出现溃疡病,传染开来一度危及全市的猕猴桃种植。”晏志强说,“这是一次惨痛的教训,基于此,这一次的品种改良,经过了品种适应性的充分论证。”
接下来,都江堰将初步推广 5000 亩的新品种改良,腾退老旧低效园,种植新品种,三年之内,全市新品种将覆盖至2万亩。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