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邮箱
当前位置 : 首页>>永续动态>>其他媒体报道

海宁市“共富工坊”遍地开花,成就农户“家门口的增收梦”

来源:本站 更新时间:2022-11-01

 

赋闲在家的农民在田间地头找到了稳定的工作、党员干部带头传授农户种养技巧、村里建起共享直播间线上直播助农卖货……这是海宁市“共富工坊”带动群众在“家门口”增收的缩影。

近年来,乘着互联网发展的东风,海宁市以党建联盟为牵引,立足区域发展和产业实际,依托“村企共建”优势效应,巧妙衔接资产、资源、资金三方配对,打造了一批集聚式、田园式、城乡融合式等特色鲜明的直播电商“共富工坊”,实现“就业配送到户、技能传授到人、政策快响到家”,走出了一条“红色引领,驾云而上”的乡村共富路。

网红“新农人”

助农增收600万元

金秋时节,走进盐官镇桃园村塔莎园艺“共富工坊”,几十位村民在基地内忙得不亦乐乎,种养、灌溉、快递封包……现场一派火热景象。

 

W020221031839043297377.jpg 

“以前在自家种地,累先不说,一年到头也没多少收益,现在在这里种花卉,一个月就能拿到4000多元工资,而且上下班时间自由,每天还能接送孙女、给家里做饭。”塔莎园艺员工金煜文笑着说。

塔莎园艺是盐官镇于2020年引进的农业电商头部企业,是嘉兴唯一一家省级授牌农播示范基地,全网粉丝超600万人,通过“村入股、企运作、民收益”的共育模式,打造了高效、绿色的C2B“新农业生态模式”,向群众溢出“网红”效应和网络流量,持续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共富前进。

塔莎创始人王天云作为土生土长的盐官人,在关注公司发展的同时,积极回馈乡村。从基地洽谈之初以农民的薪金、村基地的租金、分红三种形式反哺本地经济,到后来和农户联合生产,分享管理、销售技巧,再到租用村集体闲置农房作为员工宿舍,盘货闲置资源……基地以“造血式”帮扶,每年为属地困难农户增收600余万元,累计帮带“创业新农人”400余人,为农民创造就业岗位800余个,人均年收入增加2~3万元,点燃了共富发展的“强引擎”。

如今,“共富工坊”的生动实践在海宁已经“遍地开花”。坐落在袁花镇双丰村泥土香特色种养专业合作社内的直播间,是双丰村重点打造的“共富工坊”,主打本地农特产品。直播带货、处理订单、打包发货……合作社负责人朱乔煜忙碌的身影就是丰收季万千农民的生动写照。

看着朱乔煜文质彬彬的样子,很难想象眼前这位90后大男孩已经在田间地头奋斗了7年。“我父母从事农业生产二三十年了,在过往的旁观中得知,他们采用的是传统的销售模式,客户要一个个找,每天天没亮就要起来送货,很辛苦收益也不高。”朱乔煜回忆,“毕业那年,正好碰上了农村电商兴起,为了拓宽销路,我就决定尝试在网上销售农产品。”

于是,合作社在2015年创办了全市首家“泥土香无公害农产品直通车”,采用“直播带货”模式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一方面,通过微店、微信公众号等推广宣传农产品,线上订货、线下直配;另一方面,通过淘宝直播等方式将本地优质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朱乔煜向记者介绍。

除了自家产品外,泥土香还为周边农户提供无偿带货服务。去年,双丰村一对70多岁的老夫妻找到了朱乔煜,说家里种的红美人丰收了,产量高、品质好,但苦于没有销售渠道,可谓是“喜忧参半”。朱乔煜二话没说,立马做了微视频直播,不到10天就销售一空,滞销卖到了脱销。


 W020221031839043536114.jpg

羊羔跪乳,乌鸦反哺。“都说党建强了,发展才能强。在泥土香不断壮大发展的同时,我也常在想,怎样才能让周边农户富起来。”朱乔煜说。为此,泥土香以党建为引领,依托党群结对帮扶,统一向村民发放槜李苗,通过现场实地教学、聘请专家授课等方式,定期为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以泥土香品牌统一帮助销售。在党支部带动下,全村已有1800余户农户种植槜李,实现农民增收600万元。

村民变“股民”

个个都拿“年终奖”

这一头,是龙头企业反哺乡村发展,主动向周边农户溢出“网红”效应和网络流量;另一边,是乡镇各村聚焦产业优势,创新打造因地制宜的共富新路径。

伴着和煦的秋风,行走在周王庙镇博儒桥村,目之所及皆是风景,各具特色的生态精品园,加速建设的高科技共富大棚,喜笑颜开的村民……无不彰显着这个美丽乡村的无限生机和魅力。

今年以来,博儒桥村持续深化“党建统领·四共四筹”模式,以“共富同行·四共四筹”示范带、“四共四筹·儒林春风”美丽乡村风景线为主线,推动建设共富大棚、农播基地等实体项目。

“新时期,共同富裕的关键是农民增收,人人参与、人人尽力,就是实现这一美好愿景的基础。”博儒桥村党委副书记瞿小妹说。为此,博儒桥村创新开展博儒桥村千名农民变股民试点,成立强村公司,发动农户筹资,投资建设86亩现代农业共富大棚,并招引龙头企业助推共富大棚运营。

村民变“股民”,全村享红利。为了扩中提低,为村民尤其低收入家庭进一步增加收入,强村公司项目还对低收入家庭、支出型贫困家庭给予更多倾斜,通过引入海宁农商银行,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为农户授信,同时为低收入农户提供“共富贷”。“强村公司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当前村民入股率达90%以上,到账筹资款1940万元,参与的农户从今年年底开始就可以享受每年10%的稳定收益。”瞿小妹说。

为了推进农村电商发展,博儒桥村还聚力建设农业直播中心,通过招引直播运营团队,以流量主播带本土主播,孵化培育本土化、专业化的主播和业务团队,同时结合本土现代化农业特色,构建农产品的互联网生态圈。截至目前,已吸引5名农户、2家大户参与直播培育。

除了博儒桥村的“致富经”,长安镇天明村也有自己的“锦囊计”。

作为花卉种植专业村,天明村围绕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发挥花卉产业全域集聚优势,以产业集中联片,抱团取暖形式,将产业振兴、推动共富的发展路线从能人党员带富1.0版本到支部组织帮富2.0版本再到产业抱团共富3.0版本的三个阶段,逐步构筑了全镇大花园建设下的美丽经济促共富格局。

创新打造花卉产业链条式管理模式,形成“花粉传播团”“红色电商站”“田间种养+窗口销售”等特色销售模式;成立“花农帮”党建志愿服务队,全周期服务花卉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积极鼓励、引导花农花企抢占电商直播风口,利用产业组团、村播带货、赋能培训等方式,培训打造本土更多的“新农人”“新网红”……随着花卉产业不断壮大,村内200多名老年花农得以在家门口实现二次就业,爱心花企为村内低收入困难农户累计提供近30个公益岗位,帮助困难村民人均增收2万多元。

 

 W020221031839043937716.jpg

近年来,海宁市加大政策支持发展直播电商,对设备投入、营销推广、做大做强等方面,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和补助,直播电商发展领跑全省。海宁市商务局电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凝聚“共富工坊”共建力量,以电商式“共富工坊”模式整合资源,打通农产品供销渠道,让直播成为“新农活”,助力农村产业共兴,百姓共富,努力打造“共富同行”集成创新的海宁样板。(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