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县模式再升级 深入推进“1541”工程
近年来,环县抢抓国家“互联网+”战略和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政策机遇,依托产业资源优势,创新电商扶贫举措,完善产业发展链条,探索形成了合作社统一订单、企业统一加工、“环乡人”统一品牌、网货中心统一包装、溯源体系统一监管、物流体系统一配送的“六统一”电商扶贫模式,初步实现了企业增效、就业增加、农民增收的阶段性目标。2017年9月,“环县模式”在全国电子商务精准扶贫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做交流;2018年6月,在全省电商扶贫工作推进会上,环县电商企业订单种植带贫模式被列为全省电商扶贫典型经验进行推广;2019年3月,“环县模式”在全省电商扶贫经验交流会上做交流发言;6月,环县在商务部举办的2019年第一期电子商务进农村培训会上做电商发展经验分享;10月,环县电商扶贫案例入选商务部十大扶贫案例;2020年5月18日,商务部钟山部长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肯定了环县电商扶贫模式;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和经济半小时栏目先后三次报道环县电商扶贫典型案例。
2019年依托示范县升级版项目,在不断完善“六统一”电商运行模式的基础上,大力实施以“一园五中心四化一基地”(一园:电商产业园;五中心:小杂粮加工中心、网货供应中心、溯源监测中心、冷链物流中心、“环乡人”品牌运营中心;四化: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电商化;一基地:电商直播基地)为内容的“1541”工程,让原本“养在深闺无人识”的优质农特手工艺产品乘上了电子商务的快车,使山沟沟里的贫困农民对接上了互联网上的大市场。
建设电商产业园区,实现产业集聚。规划在环县城南工业园区建设占地面积700多亩,总投资8亿多元,以网货供应中心、小杂粮加工厂为中心,辐射中盛、伟赫乳业等大型生产企业,集产品初加工、深加工、冷链仓储、网货供应、安全检测、质量溯源、公共服务、创业孵化、培训基地、大数据中心、品牌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园。目前,已经邀请相关专家完成了产业园五年发展规划和整体建设规划,建成了环乡人品牌服务中心、小杂粮加工中心、网货供应中心,冷链物流仓储中心和小杂粮交易中心主体已经建设完成。对原网货供应中心车间进行了标准化无尘净化改造,新建了果蔬清洗分拣、羊肉分割和杂粮速食面三条生产线,解决了小杂粮产品供应不足、质量不高、手选成本高和农特产品品牌优势不足、包装不规范、农产品附加值低的瓶颈问题。
强化体系建设,完善产业链条。完善县乡村三级服务体系。充分整合有关项目资金,对乡、村电商服务站点分别按照2.5万元、1.8万元标准扶持建设,提高等级标准。同时,依托电商创业孵化中心建成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为电商企业和个体经营者提供政策咨询、技术支持、培训指导等服务。健全物流配送体系。在县城规划建设了占地60亩的全供应链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中心,并建成了21个乡镇物流服务站和251个村级物流服务点,整合县域18家快递公司和30多家物流企业,定点、定时、定线,统一运价、统一服务、统一配送,形成覆盖县、乡、村的农村快递物流配送体系。每年给县邮政公司补助30万元,利用邮政的乡村网点打通农村物流最后1公里;与圆通、中通、韵达三家物流快递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每年给予协议企业4.5万元政府补贴,快递公司对电商企业及从业者提供 “3+1”(首重3元/3KG,续重1元/1KG)的最低价格,降低了电商物流成本;采取政府补助资金的形式,扶持物流快递企业在西安建设冷链分拨仓,保证环县羊肉等生鲜农产品的配送时效和品质。搭建质量溯源体系。投资170多万元,建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通过对农产品的种植、生产、加工、运输与销售的全程跟踪和闭环监控,实现了环县网销农产品“安全可预警、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信息可查询、责任可认定、产品可召回”。构建人才培训体系。成立了电子商务培训中心,充分整合人社、团委、妇联、供销、就业等部门培训资源,通过专家授课、外出考察等方式,定期免费开展电子商务培训。截至2022年4月底共开展培训95期(其中线上13期),培训各类电商人才13597人次,培育本地化讲师10人,向京东集团等电商企业输转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60名。
突出品牌带动,提升产品竞争力。委托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进行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顶层规划设计,2018年9月底在天津市南开区成功发布了环县“环乡人”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进一步提升了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和环县优质农特产品质量化、标准化、规模化创新发展水平。2019年8月份在北京举办了荞麦产业网上线仪式暨环县“环乡人”农产品推介会,进一步扩大了“环乡人”县域公共品牌在全国的影响力。通过在电视台等视频媒体做广告宣传,在高速公路、国道边建设大型广告牌,在高铁站、公交车做平面宣传,运营环乡人微博、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官方账号,逐步提高“环乡人”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推动环县农产品走出全国,走向世界,帮助企业盈利,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同时,在现有农产品绿色、有机、无公害、地理标志质量认证的基础上,继续推动小杂粮“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和“三零”小杂粮种植标准。截至目前,环县通过原产地认证的产品有2个,地理标志商标2个,国家驰名商标1个,甘肃省著名商标10个,通过绿色、无公害认证的产品15种。在2019年全国羊业大会上,“环县羊羔肉”被评为“全国十大羊肉品牌”之首;12月,环县“环乡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在2019中国农业品牌建设学府奖评选中荣获“优秀品牌案例奖”,在2019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博鳌峰会上荣获“2019中国区域公用品牌活力榜品牌管理榜样奖”;环县“环乡人”及“环县羊羔肉”被第四届中国农业(博鳌)论坛组委会授权为“2019中国农业(博鳌)论坛”指定产品和上榜品牌。2020年11月,“环县羊羔肉”被第五届中国农业(博鳌)论坛组委会授权为“2020中国农业(博鳌)论坛”指定产品。
突出农产品上行,助力乡村振兴。开展直播电商带货。投资建设了电商直播基地1处和户外直播基地1处,委托星火(天津)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为环县电商直播基地的运营、主播孵化培训、企业直播活动提供指导服务。利用直播电商快速发展机遇,充分挖掘直播电商促消费潜力,通过开展直播带货等活动不断增加环县农产品网络销量,提升环县农产品知名度。截至目前,举办了两届直播电商大赛,实现农产品销售额320万元,组织直播带货活动200余次,带动农产品销售6500多万元。通过直播营销模式的发展,将为推动优质农产品网络销售、加快培育本地直播新型人才提供强大动力。发展社区电商。“环乡人”农产品实现线上线下整合发展,在天津等地新开设环乡人社区体验店面4家,实现线下体验线上下单的模式。支持饿了么、美团、家立方等同城配送平台发展,加大橙心优选、美团优选等电商新业态的培育。举办节会活动。举办了三届电商扶贫年货节,90多家企业和个人参展,2000多种产品同时在年货节线下展位和环聚天下平台开展销售,20多户贫困户的农产品在年货节上销售,实现销售额120多万元,有效带动贫困群众增收。发展众筹电商。2019年组织环县电商企业参加中国红十字会举办的众筹扶贫项目3个,涉及羊肉、水果玉米、扁黄豆等农产品3种,涉及贫困户30多户,筹集到资金10万余元。开展拍卖电商。承办“I@甘肃 2019网络扶贫博览会”庆阳站皮影、剪纸扶贫义拍活动,庆阳义拍总成交价15.65万元,总溢价11.58万元,其中环县总溢价10.08万元全部用于本县扶贫事业。开展消费帮扶。抓住“消费帮扶”机遇,服务好中化集团、天津食品集团、玉门油田等对口帮扶的消费采购工作,确保产品质量过关,供货时间准确,售后服务到位。2021年,环县通过消费帮扶共向省内外销售农产品1800多吨,完成销售额1.17亿元。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