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邮箱
当前位置 : 首页>>永续动态>>其他媒体报道

白山市:振兴参业再出发

来源:本站 更新时间:2022-10-11

 

多年来,白山市全面实施长白山人参振兴工程,进一步构建完成长白山人参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现长白山人参产业集群化、高端化、品牌化发展,使长白山人参产业成为实施“一山两江”品牌战略的新引擎,成为振兴国家医药健康产业的主力军。

——实施品质提升工程。坚持既全力保护自然资源又科学利用自然资源,加强参地资源的规划、储备与管理,做好人参产业空间布局。大力发展林下参种植,加大宜参林地供给,引导农民绿色种植、科学种植,让绿色有机成为长白山人参的鲜明特质。推进长白山人参标准化体系建设,以抚松人参协会团体标准为操作规范,积极推进林下参、宜林参、非林地参良种繁育等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加快推进人参规模化种植,扩大市级以上龙头企业种植规模,推行“企业+基地+农户”规范化种植模式,全面提升规模化、标准化种植水平。大力发展绿色有机人参,支持科研院所、企业和个人开展绿色、有机栽培技术研究和制定技术规程,加快开发和推广低毒低农残农药、生物农药和有机专用肥料等,支持人参种植企业和个人按照绿色、有机人参种植技术规程生产高品质人参。有效发挥“长白山人参”种植联盟技术指导与服务作用,积极引导人参种植企业、经济合作组织、家庭农场、联合体、种植大户开展标准化、规范化、机械化种植,加快建设一批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生产基地。支持“长白山人参”种植联盟生产基地可追溯系统建设,逐步实现长白山人参原料及产品信息可追溯。

——实施产业提升工程。坚持集群化发展、精深化加工、集约化经营,全力实施长白山人参产业提升工程,做大产业园、做强优势区,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领军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产业联合体、新型经营主体和种植大户延伸产业链、拓展加工链、提升价值链,构建形成长白山人参产业核心集群。重点推进抚松人参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抚松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靖宇省级道地中药材产业园建设,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人参加工企业进驻园区、优势区,把长白山人参产业园区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人参产业科技创新的策源地、产品精深加工的集散地、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先行地。重点培育皇封参、大自然、中民康达等一批龙头企业,提升人参食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和生物制品精深加工能力。发挥中小型企业转型升级快的优势,大力扶持中小型企业发展技术精、质量高的中间体、辅料、包材等产品,提高为大企业配套的能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搭建“走出去、请进来”经贸活动平台,加强与央企、国企、世界500强、国际知名跨国公司的项目对接,积极吸纳域外资金进入长白山人参产业,抢占长白山人参产业在国内外市场的制高点。

——实施科技提升工程。强化科技支撑,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紧密合作机制,加快建设和完善产学研紧密结合、协同高效的长白山人参公共创新平台,重点推进与吉林大学共建长白山资源与健康研究院建设,推动企业和科研院校的科技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中试中心、检验检测中心等人参产业各类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为人参产业创新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支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科研单位为依托的人参产业自主科技创新体系,引导强化人参精深加工技术和产品研发,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强人参食品开发,支持食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和生物制品生产企业利用技术储备、检验设备、生产设施开发人参普通食品,扩大人参在食品领域应用,提升精深加工增值空间。支持企业按照保健食品原料技术要求,办理人参提取物生产许可,开发高附加值人参保健食品。

——实施品牌振兴工程。以“长白山”为保障,实施“一山两江”品牌战略,全力打响“长白山人参”“抚松人参”区域公用品牌知名度。加强长白山人参产品展示、品牌推介、文化传承,扩大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企业群体。进一步完善“长白山人参”品牌运营管理机制,强化品牌管理,提升品牌运营能力和水平。严格品牌准入准出制度,全面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快把“长白山人参”“抚松人参”区域公用品牌打造成具有世界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国际品牌。通过市场化方式,支持企业采取“公用品牌+企业品牌”(1+N)的品牌推介模式进行产品销售和品牌宣传。

——实施市场提升工程。依托国家级长白山人参市场、长白山旅游集散中心、靖宇道地药材交易中心等集散地优势和互联网销售渠道,创新“线下线上”“产品展品”销售模式,构建“原材料+医药产品+保健食品+旅游产品+期货交易”多元化营销体系。加快推进国家级长白山人参市场建设,完善仓储、检测、交易、物流、信息融合等交易功能,把长白山人参市场打造成为全国人参价格形成中心、产业信息中心、科技交流中心、会展贸易中心和物流集散中心。探索建立人参期货交易市场,引导人参种植企业、种植大户、原料加工企业进入人参期货交易市场,以期货合约方式稳定原料人参生产和经济效益,保证人参市场价格相对稳定。依托长白山旅游集散中心,大力开发人参旅游产品,在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池北区、池西区游客集散地设立优质人参及其产品销售专区,开设“长白山人参”“抚松人参”系列产品官方直营店,拓宽长白山人参销售渠道。主动对接国内外知名电商平台,在淘宝、天猫、京东等平台开设“长白山人参”“抚松人参”区域公用品牌系列产品旗舰店,通过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宣传,扩大“长白山人参”“抚松人参”区域公用品牌知名度。

——实施文化振兴工程。坚持人参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通过设立公益性宣传广告、品牌专营店,提升品牌美誉度和知名度,提高产品附加值。创办长白山人参文化专栏、人参民俗文化舞台剧,以舞台剧、纪录片、科教片、新闻报道、专家访谈等形式,讲好“人参王国”“老把头孙良”“人参姑娘”和“人参娃娃”等长白山人参故事。举办人参节,开展丰富多彩的参王大赛、美食品鉴、直播比赛等活动,深度挖掘整理长白山人参文化资源,强化对人参文化的创意,开发一批有影响力的长白山人参文化产品,塑造长白山人参文化形象,形成具有长白山特色的人参文化产业。做好人参产业发展典型的宣传推广,通过动漫、演艺、影视和文学作品等多种形式展现人参产业发展和人参文化成果,尽快形成全社会关注人参、了解人参、喜爱人参、消费人参、投入人参产业发展的浓厚氛围。积极组织参加全国农交会等各类展销会,大力推广宣传和销售长白山人参产品,进一步向世界传递“世界人参看中国,中国人参看吉林,最好人参在抚松”等,深入推进人参与文化、旅游等产业的融合发展。

——实施种业振兴工程。强化种质资源保护,开展长白山人参种质资源普查,支持企业和科研部门广泛收集优质人参种质资源,建设种质资源中长期保存库。积极争取林参间作用地指标,确保长白山人参种源的延续,加快繁育、纯化、保护好传统林地人参品种。开展林下参资源普查,摸清林下参的生长区域、留存面积和产量等基础情况,坚持生态种植林下参原则,在不破坏森林环境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林下参种植。开展农田宜参地资源普查,建立非林地用地资源数据库,将宜参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做好与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的协调,充分保障产业发展空间,有序引导发展非林地种参。加强标准化人参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重点围绕人参种质资源收集及精准鉴定、构建核心种质及保存、优良品种选育等机制,开展长白山区域优势新品种繁育与示范等技术研究,继续扩繁和推广“福星1号”“福星2号”“炳华1号”和“抚星牛”等人参优良品种。着力抓好抚松国家级区域性人参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加快培育省级人参良种繁育基地,加大非林地人参轮作技术攻关,强化辐射带动功能,加快推进人参良种繁育专业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全面提高长白山人参良种供给能力和水平。

白山市以长白县、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池西区、抚松县为核心,建设长白山人参良种繁育区,全力实施长白山人参种业振兴工程;以抚松县、靖宇县、临江市、江源区和浑江区为核心,建立标准化种植区,开展林下参、林参间作和非林地参绿色优质标准化种植技术推广,提升长白山人参产品质量和药用价值;以靖宇县、抚松县为核心,建立长白山人参精深加工区,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引进一批“国字号”高精尖医药健康精深加工企业,做大长白山人参精深加工业;以抚松万良、抚松新城和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池西区为核心,建立长白山人参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区,充分发挥示范区引领作用;以吉林抚松野山参省级自然保护区、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池北区、池西区和池南区为核心,作为长白山野山参保护区,严格落实自然保护区条例,完善保护区及其周边区域生态环境联合保护机制。努力把长白山人参产业打造成建设践行“两山”理念试验区的标志性工程,成为推动长白山地区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全面振兴的支柱型产业,振兴参业,再出发。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