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邮箱
当前位置 : 首页>>永续动态>>其他媒体报道

象山打造海上“两山”实践金名片

来源:本站 更新时间:2022-09-29

 

“沙塘湾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随着时代的变迁,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石浦镇沙塘湾村村民陈斌强告诉记者,“现在在家门口做旅游民宿就能挣到钱,比过去出海捕鱼、外出务工的收入要高很多。”

如今的象山县,正以自身的发展实践,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力建设独具象山辨识度的海上“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凝练形成了海上“两山”转化的七大模式,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双赢”。

“风景”变成“产业”

象山县地处东海之滨,蕴藏着万象山海的自然风光、千年渔乡的民俗风情、百里银滩的运动风尚、十分海鲜的美食风味、一曲渔光的影视风华等独特风景。

靠海吃海的象山人,世世代代以捕鱼为生。“我们祖祖辈辈都是渔民,年轻的时候我也出过海,一次出海大概要十天半个月,茫茫大海无边无际,海上情况又千变万化,出海捕鱼蛮辛苦的。”陈斌强说。

20世纪七八十年代,近海渔业资源的枯竭,让当地人不得不另谋出路,有的外出务工,有的做起了其他“资源”生意。在爵溪街道工作了大半辈子、马上就要退休的励先强告诉记者:“那个时候的爵溪,把一船一船的沙子、石头作为建筑材料运到上海、杭州,然后换回来一张一张的钞票。”

这种“卖资源”的发展方式,不仅破坏了当地环境,而且也不可持续。如何在困局中找到新出路,成为摆在象山县委、县政府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海洋是象山最大的资源,生态是象山最大的优势。” 象山县委书记包朝阳告诉记者。

阔别多年,陈斌强已经回到沙塘湾村,目前正在经营一家民宿。青瓦白墙,站在民宿的落地窗前,海上美景尽收眼底。他告诉记者:“本地人在这样一个环境中长大,没有什么强烈的感觉,但游客来了就觉得太美了,躺在床上就可以看日出,他们很享受。”

石浦镇联村干部俞民鲁向记者介绍,目前,沙塘湾村全村建有精品民宿8家、房间137间,平均房价超过1000/日,民宿经济年产值达到2000万元。民宿经济的繁荣催生海鲜餐饮、休闲渔船等产业需求,带动渔民“洗脚上岸”,办民宿、做餐饮、搞休闲旅游,转产渔民实现户均年收入增收达6万元。

“卖资源”到“卖风景”,如今象山县真正把“风景”变成“产业”,将“美丽”转化为“生产力”。2021年,全县共接待游客60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05.39亿元。

海上“两山”转化成效显著

沙塘湾村的民宿经济,只是象山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创新“两山”转化模式的一个缩影。

在实践中,象山县已经成功探索出做深“体验经济”的滨海旅游模式、实施“绿色革命”的水产养殖模式、开辟“数智影视”的产业变革模式、厚植“碧海银滩”的生态保护模式、激活“沉睡资源”的制度创新模式、坚持“品牌强农”的乡村振兴模式、打造“千年渔乡”的活化利用模式等七大转化模式,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转化机制、政策制度、经验做法。

“海上‘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打通‘两山’转化通道。”宁波市生态环境局象山分局局长朱海成告诉记者,为实现这一目标,象山县不断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部署谋划建设北纬30度最美海岸线、海上“两山”银行等重要转化平台,相关成效主要体现在四大方面。

在海洋生态方面,通过有效的生态保护和有序的开发利用,形成了特色明显的海洋生态系统;依托中国渔文化之乡、国家级海洋渔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等,充分展示渔文化的形象标识、特色风貌和历史记忆,全力打造海洋文化传承地。

在乡村振兴方面,以“千万工程”为引领,打造农村人居新环境,创新推出“一户多宅”村庄梳理式改造、“村民说事”、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等系列改革举措,突出抓好精品农业、乡村旅游、民宿经济等美丽经济新业态。

在全域旅游方面,成功从景点旅游模式转向全域旅游模式,建成国家AAAA级景区4家,浙江省AAA级以上景区镇5个、A级以上景区村104个,精品民宿83家。

在海洋经济方面,依托宁波国家级海洋经济示范区主体区建设,围绕“北港、南湾、东海”空间资源优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积极打造“海洋+”的产业平台,发展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打造海洋经济发展高地。

谈起海上“两山”转化给象山带来的新变化,朱海成侃侃而谈、如数家珍:建设了全国首个海上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地,建成全国首个海洋渔文化馆,建成国内首个绿色高科技数字摄影棚,培育壮大了“象山柑橘”“象山梭子蟹”等一批地理标志新名片,累计引入社会投资超20亿元……

绘好新时代“万象山海图”

日前,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公示了关于第六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遴选推荐名单,象山赫然在列。从全省突围而出,象山的底气来自哪里?

朱海成告诉记者,一方面,象山县于2017年就成功跻身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为此次创建海上“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象山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基础扎实,生态环境优良,特色优势明显。

数据显示,2021年,象山县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61天,优良率为98.9%PM2.5PM10平均浓度分别为18微克/立方米和33微克/立方米;10个县控及以上断面水质全部达到水环境功能区要求;14个县级和农村“千吨万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打出“优势牌”,端起“绿饭碗”,吃上“生态饭”。近年来,象山县借势杭州亚运会和中国(象山)开渔节,举办“青年与海”人才主题活动,着力打造城市品牌新IP,加速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包朝阳表示,下一步,象山县将大力实施“海洋强县、美丽富民,都市融入、变革驱动”战略,坚决扛起做强海洋经济示范区、建好海上“两山”实践地、打造共同富裕样板县的新历史使命,在“两个先行”新征程中绘好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时代万象山海图。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