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邮箱
当前位置 : 首页>>永续动态>>其他媒体报道

品牌化迎接丰收节

来源:本站 更新时间:2022-09-14

 

一个寻常的农家院,“庭院经济”收入达到4万元靠什么?内蒙古兴安盟突泉县突泉镇大营子村村民郑俊芳告诉你——品牌是关键。

“一村一品,我们在庭院主攻紫皮蒜。”大营子村党支部书记李艳军介绍,按照集中连片提质增效的思路,村里积极申请上级项目资金50万元,按照脱贫户、监测户每亩3000元和普通户每亩2400元的标准实施庭院经济奖补。合作社将收获的大蒜悬挂晾干,须、茎修剪整齐,装入印刷精美的包装箱。采取线上+线下的销售方式,“柳溪紫皮蒜”实现了农产品提档升级和价格倍增。

太和村小米种植历史悠久。2007年成立“突泉县太和米业有限公司”,2008年便取得有机食品认证,2013年获得国家地理标识认证。目前,公司在北京、长春、哈尔滨、乌兰浩特等地设有代销处,让家乡的小米走向全国。

“我们地里的谷子熟了根本不愁卖,公司上门来收,价位还挺不错。省下了去卖谷子的路费和人工,也是一笔收入。”突泉县水泉镇光辉村民由甲奎对太和米业有限公司十分满意。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方式,带动23户农户种植有机作物1700亩以上。最后统一收购农户种植的小米,用龙头企业的力量提升小米知名度,使农户年均增收1500元以上。

突泉县共有农畜产品加工企业74家,35家企业拥有知名商标。其中,“突泉绿豆”“突泉小米”“突泉芦花鸡”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太和小米”成为地理标识产品,“溪柳”紫皮蒜获得集体商标。如今,品牌成为突泉县农畜产品走南闯北的“护身符”和“通行证”。“秋分在望,硕果满满”,郑俊芳说,“我们用产品庆丰收,用品牌庆增收。”(经济日报记者 陈力)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