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冬枣强拳出击打造金字招牌
陕西大荔县是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全国鲜食枣的优生区,大荔冬枣以个大、皮薄、核小、肉厚闻名。2014年“大荔冬枣”被核准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目前,大荔县冬枣种植面积达48万余亩,年产量50万吨,产值突破50亿元。
俗话说,创业难,守业更难。声名显赫的大荔冬枣正走在保护品牌、做强品牌的路上。强监管保品质
助力产业可持续发展
大荔冬枣品质高,售价也较一般冬枣高。近年来,有不法商贩将周边地区产的冬枣运到大荔境内,冒充大荔冬枣向外销售,严重损害了“大荔冬枣”品牌形象,扰乱了市场秩序。
为保护“大荔冬枣”品牌形象和产品品质,从冬枣上市开始,大荔县相关部门就组成联合执法组,以产品销售集中地、商品集散地为重点,在全县开展冬枣生产、销售巡查,充分利用巡查抽查等监督手段,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打击在冬枣销售环节中侵犯“大荔冬枣”知识产权等行为。
针对网络销售量不断增长,大荔县将电商平台经营行为纳入日常监管范畴。截至目前,大荔县市场监管系统累计开展网络市场监管专项行动21次,实地检查网站网店7810户次,查处各类网络交易违法案件613起,有力维护了“大荔冬枣”品牌形象。如今,外地冬枣流入大荔县冒充“大荔冬枣”向外销售的现象已得到改善。
以商标为抓手促进产业标准化发展
为从源头保障冬枣质量安全,提升冬枣品质,大荔县积极推广“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创新经营模式,按照集中连片、品种优良、标准化栽培、无害化生产的要求,在土地、技术、设施、资金等方面进行政策扶持,先后制定完善了《冬枣》国家标准、《冬枣绿色生产标准综合体》地方标准、《冬枣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等地方规范。
2021年12月,陕西省地方标准《地理标志产品 大荔冬枣》通过审定。该标准涵盖了产品保护范围、产地环境、栽培技术、采收、质量要求、包装、标识、运输、追溯等所有重点环节,有助于全面提升冬枣生产标准化水平。目前,大荔县共有6家合作社通过绿色食品认证,2家合作社取得有机食品认证,3家合作社通过了HACCP认证、SGS认证等,设施冬枣标准化生产技术水平全国领先。
为发展冬枣产业,大荔县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为抓手,促进冬枣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政府部门从组织、政策、经费等方面给予支持,不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通过教育培训、技术推广、信息服务、宣传促销、标准化管理和强化市场监督管理等措施,在冬枣种植、管理、销售等环节把好品质关;按照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管理要求,合理、规范使用“大荔冬枣”商标,精心打造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构建“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立体化品牌营销体系,维护和提升“大荔冬枣”的市场美誉度,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促进冬枣产业高质量发展。
截至目前,“大荔冬枣”连续7年跻身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20强,鲜食枣类全国排名第一,品牌价值被中国果品品牌价值评估课题组评估为53.68亿元。凸显品牌效应
让产业精准对接市场
今年4月,“大荔冬枣”与陕西省其他6个地理标志品牌作为第一期展示品牌,入驻迪拜世博会中华文化馆“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形象馆”。目前,大荔冬枣已出口英国、加拿大、意大利等12个国家和地区,此次入驻“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形象馆”,将有助于进一步开拓中东市场。
近年来,依托冬枣产业优势,大荔县在品牌价值、品牌形象、品牌传播、品牌保护和品牌发展上持续发力,全方位打造“大荔冬枣”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先后在北京、杭州、成都等地举办推介展销会,在国内部分城市开设直营店,产品远销海外。
为保护本地特色资源和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大荔县先后制定印发了《大荔冬枣品牌保护管理办法》《关于大荔冬枣产业规范化建设的意见》《大荔县农业高质量发展奖补实施办法》等,不断加强对“大荔冬枣”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保护,并加强协同保护,提升“大荔冬枣”附加值和品牌影响力,推动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徐颖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