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邮箱
当前位置 : 首页>>永续动态>>其他媒体报道

黄花开 幸福来——山西大同云州区以合作经济组织助推特色产业壮大

来源:本站 更新时间:2022-08-10

 20220806_007_01_53726.jpg

采摘工在黄花基地采收黄花。

每年七八月间,山西大同的黄花就迎来为期三四十天的采摘季。7月中旬,记者来到大同市云州区黄花种植基地,清雅的黄花已挂满绿油油的植株,汇成一片黄绿相间的花海,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美丽。采花的农民腰间系着花篓,麻利地将成熟的黄花采摘入筐。上午九点刚过,地头已经堆满了盛满黄花的箱子,随即装车,运往收购点,或运往加工厂。

“这阵子是最忙的时节。今年黄花的收成不错,价格也好,眼下的收购价,干花卖到30块钱一斤!”云州区吉家庄乡黄花产销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负责人刘生进边说边不停地忙着。采摘工人上午、下午、晚上三班倒,刘生进没时间睡觉,只能抽空眯一会。虽然忙着累着,但他心里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小黄花已经成为当地百姓的“致富花”。

黄花产业看大同,大同黄花看云州。近年来,大同黄花产业蓬勃发展,云州区作为大同黄花产业的主要产区,通过合作经济组织推动黄花规模种植、标准化生产,用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改造传统种植模式,把黄花打造成富民支柱产业。

统还是分——

因地因时制宜 理顺生产机制

黄花在大同已有600多年的种植历史。过去,农民家里庭前屋后种点黄花,大都是自家吃,多出来的才拿去卖。为了提升黄花产业发展势能,云州区把这种传统种植作物作为特色农产品发展,通过给补贴、入保险等方式鼓励农民种植黄花。很快,一批种植黄花的农民合作社涌现出来。

“合作社把农民的土地流转过来,统一生产、经营和销售,推动黄花产业向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迈出了第一步。”吉家庄乡乡长李洪刚说,“然而,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产业的发展,问题也出现了。有些合作社实力不强,经营管理经验不足,在发展过程中就难以突破小、散、弱的瓶颈,影响了产业进一步发展。”

吉家庄乡决定把这些分散的合作社进一步联合起来,2017年成立了吉家庄乡黄花产销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乡联合社通过整合各村合作社的3300多亩黄花地,建立起了9个种植基地。

吉家庄村的刘生进因为种植黄花经验丰富,敢闯敢干,通过竞选当上了乡联合社的理事长。“联合社的优势在于实力雄厚,有资金购买更先进的设备,管理技术、财务制度也更规范,做到了几千亩黄花统一农资供应和统一生产管理,因为产量大,黄花品质高,商超和加工厂都抢着跟我们合作,根本不愁卖。”2021年,乡联合社营业收入近500万元,不仅保证了优质黄花的供应保障,也有效带动农户增产增收。

“规模大了,在管理上如何更高效地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成为摆在联合社面前的一个新问题。”李洪刚说。今年,云州区下发文件,指导各乡镇进行合作社市场化改革,推行“工资+分红+奖励分红”模式,规定合作社理事长、理事和监事按比例带资入股,区政府按个人出资给予适度配套资金,用于增加生产投入、实施有效田间管理,根据合作社盈利情况为理事、监事分红,充分调动合作社成员的积极性。同时,允许合作社根据经营能力适度分包土地,鼓励支持更多生产主体参与黄花种植经营。

在区里统一指导下,吉家庄乡联合社也开始了改革的步伐,通过奖励分红模式,建立了合作社管理层利益联结机制,吸纳更新4名农村致富带头人、农经管理人才带资入股乡黄花联合社,全面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盈利分红能力。联合社还将1600亩黄花地分包至个人和生产主体经营。从改革效果来看,合作社管理层干劲更足了,分包给个人的黄花管理也更精细,增产明显。

“统”的意义在于集中规模优势,“分”的优势在于动力强、效率高。云州区黄花种植的实践经验表明,统还是分的问题上,不能一概而论,要因地因时制宜,根据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进行调整,以适应产业发展需求,同时最大限度激发各资源要素的活力。

卖不上价怎么办——

延伸产业链条 把握市场主动

眼下,乡联合社的加工厂里每天机器都响个不停,蒸菜、晾晒、收储,把鲜黄花加工成干黄花。“干黄花耐储存,现在天气热,鲜花下地存放不了几天,一部分卖出去,一部分拿到加工厂进行初加工。鲜花一斤卖3块钱,六七斤鲜花能够加工一斤干花。今年价格好,干花每斤30块钱。”刘生进说。

大同黄花集中在七八月间集中上市,鲜花不易储存,花农自己没有加工设备,卖不出去只能降价。刘生进说:“联合社建成了占地90亩的生产加工基地,杀青锅炉、晾晒场地、冷库、周转筐、烘烤盘、晾晒大棚等一应俱全,真正成了集种、采、加、销为一体的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有了联合社的全产业链运作,周边村种植黄花的农民和合作社都成为受益者,销售的主动权把握在自己手里,农民的收益也大幅度提高。去年,吉家庄乡为脱贫户发放黄花收益分红38.73万元。

“经农业农村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化验,我们这里耕地土壤硒含量达0.0922毫克/千克,富硒品牌也成为增加黄花产品附加值的一大亮点。”李洪刚说。

20205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大同市云州区,在考察有机黄花标准化种植基地时指出,希望把黄花产业保护好、发展好,做成大产业,做成全国知名品牌,让黄花成为乡亲们的“致富花”。

如今,这朵“致富花”越开越艳,香飘四方。“观为名花、食为佳肴、用为良药”,大同除了初加工的干黄花,还开发出黄花饼、黄花牛奶等上百种黄花食品,黄花全产业链产值去年达到30亿元,带动了13.2万人增收,平均每户增收超过5000元。

“我们雇用当地老百姓参与黄花采摘,这一个多月采摘季下来,能拿到4000块钱工资。”联合社的工作人员赵继飞手头的任务是组织采摘工人,做好后勤保障,“老百姓的地流转给联合社,每年每亩有好几百块钱流转费,到年底合作社还给分红,平时闲了还能出去打打工,一年有四份收入,日子不用愁!”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