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良种良法助推马铃薯产业控本增效
7月初,记者来到威宁县双龙镇凉山社区,沿着产业路行至坡顶,地里的马铃薯像绿色的地毯,漫山遍野地铺开。虎遵广站在地头,身旁立着一大块展示牌,上面写着“2022年威宁县粮油生产综合示范样板点”。
虎遵广是贵州众果农业机械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也是这片样板点的基地负责人。两个身份,都是今年新任的。他解释道:“威宁素有‘中国南方马铃薯之乡’的美誉,近年来由于品种单一易受省外马铃薯冲击。为了助推马铃薯产业提质增效,我们今年1月组建成立新公司,在省、市、县级科技特派员的共同指导下,承担示范样板点的建设任务。”
如何实现马铃薯这一特色优势产业科学化、机械化、现代化种植?威宁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推进马铃薯品种改良和示范种植。
据悉,该基地核心面积共700亩,主要种植马铃薯威芋7号、米拉洋芋、百粉果等威宁本地优良品种,一举解决品种单一、老化等问题。并通过合理密植、机械化种植、科学施肥、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等方式实现科学、规范种植管理,以达成绿色防控覆盖率50%以上,单产高于相同地块前3年水平10%以上的生产目标。
“我们今年3月初开始种植,共12个品种,播的是马铃薯原种,种出来是一级种,品相和产量都很可观。第一批可在8月初采收,预计亩产量在6000斤左右。”虎遵广透露,由于示范点马铃薯长势良好,7月初县里还专门组织了一支100多人的农技专家团前来观摩考察。
值得一提的是,示范基地在良种加持的同时,还使用残膜收除机、拌种机、液压翻转犁、旋耕机、多功能播种机、植保无人机、马铃薯收获机等设备,实现马铃薯从种到收全程机械化生产,重点解决品种水肥利用率低效、病害问题突发和种植成本过高而导致生产效益不高等问题。
“通过合理密植,每亩从传统的2800株增加到4000株,出苗率达到90%以上。最大的改变是减少了用工成本,比如1台播种机一天可以种25亩地,以前5个人一天只能种2亩地。”虎遵广坦言,种植端压缩成本、提质增效,可以逐步提升威宁马铃薯的市场竞争力。
据了解,贵州众果农业机械服务有限公司是3家公司共同组建的国有控股公司,主要以农业机械服务、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为主,配套开展农产品生产与销售业务。公司原有的技术团队从2013年开始就对本土优势农作物机械化种植进行科研试验和探索,目前拥有大、中、小型农业机具50余台套,已在石门、中水、双龙、观风海、雪山、小海等乡镇推广应用。
凉山社区是威宁推行马铃薯品种改良和示范种植的样板。虎遵广表示,“马铃薯产业是威宁的特色优势产业,也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有效抓手。未来,我们将不断提升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有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引导和鼓励产业持续转型升级,推进本地农业现代化发展。”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