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兴农、创新强农、“数商”富农—— 擦亮“通字号”农产品金名片
盛夏“双抢”阶段,正是一年农忙时。上周召开的市政协双月协商座谈会上,政协委员、市政协智库专家共议打造南通农业品牌,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传递重农崇农的价值取向,营造强农富农的浓厚氛围,凝聚起爱农支农的强大力量。
近年来,我市将品牌强农作为乡村振兴的有效抓手,抓项目注入品牌创建活力,建平台拓展品牌创建市场,优服务增强品牌创建能力,行业领头雁活力更足,“通字号”农产品强势出击,“土特香”农产品特色区串珠成链、连点成片,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项目兴农种良品
去海安旅游的游客购物清单中,“龙顺大米”几乎是必选品。“这个牌子的大米煮出来的米饭晶莹剔透,和普通品种比,更软、更糯、更香,让不少游客成了回头客。”江苏龙顺米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农为民本,田为农本。海安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臧忠告诉记者,从2019年起,海安市依托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绘就“金米”产区美丽画卷——建立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10个,核心示范方182个、5.8万亩,覆盖10个区镇、辐射带动农户10余万户。南粳9108等一批名种优种落地生根,茁壮生长,迅速叫响“海安大米”金字招牌。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米袋子”质量安全保障的关键。记者了解到,“十三五”期间,我市共建设高标准农田234万亩,累计投入资金逾70亿元。“海安大米”“如东大米”等地理标志产品高标准农田生产占比高达90%。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振兴,产业兴旺离不开项目带动。除高标准农田外,近年我市还重点实施创业创新项目等,为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由农村青年创业创新联盟实施的“水稻冷诱导项目”,试验品种21个,亩均增产10%以上;“果蔬冷诱导项目”亩产增产20%-50%;“稻麦智能测控”技术实现亩均降本超60元。“自2021年起,全市各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与各级各类科研院所建立试验、实践、推广基地逾60个,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项目300余个,‘三新’试验应用也已成为南通农产品品牌之芯。”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冯亚军介绍。
创新强农育精品
京海集团是种禽繁育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历经37年发展,京海由一个小作坊成长为行业领头羊,凭的是有力的科技创新。”集团董事长顾云飞说。
近年来,京海科技通过建设国家级六大研发平台,汇聚了国内外业界一批高层次科研人才,组建了企业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团队,共有博士1人,硕士6人,正高级职称8人,其中,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人入选省333高层次人才培育工程。
用一贤人而群贤毕至,科技人才纷至沓来,产学研合作结出累累硕果。携手扬州大学,运用分子遗传标记技术,改良提纯本地土鸡,育成遐迩闻名的“京海黄鸡”,为社会创造财富超10亿元;联袂南京大学,完成肉鸡生鲜品保鲜与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为成功开发绿色食品鸡肉奠定良基……2017年-2021年,京海集团主营业务收入实现五连增,主营产品国内市场份额跃至27%,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利润率创国内同行业之最。
科技创新火热田间地头,与有关部门的全方位支持密不可分。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自2021年起,该局与10余家商业银行达成乡村金融合作战略协议,实行名单制服务,一举破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难,为技术改造、产品改良送去资金活水;全市各级举办涉及品牌创建的普及型、提升型、专业型培训班143场,培训总数万余人次,打造青年农业创业创新大赛、农业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等平台,为创新强人提供智力支持和展示平台。
“数商”富农造名品
短视频、直播是当下最火的新媒体传播形式。“数字农业早已是大势所趋,近年来各地致力于将数字基因植入传统农业,数字旋风让‘通字号’农产品大放异彩。”冯亚军说。
“红色代表热情真爱,橙色寓意热情阳光,白粉色彰显纯洁天真……”今年“五一”长假第一天,如皋市搬经镇土山村党总支书记陈克勤走进花田,通过云赏花、直播带货,助力非洲菊销售。面对镜头,他与网红主播们谈笑风生,引来上万人围观。不少网友眼热心痒,抢着下单。当日,共完成订单126份,销售额近3万元。
“去年以来,市农业农村部门通过政策扶持、资金补贴等形式,组织农企、经营户加入平台,积极打造惠农直播电商平台,加快农业产业‘互联网+转型’,进一步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化解了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冯亚军介绍,2021年我市共培育线上营销主体2000余个,开设网店1200多个,培育本地电商平台品牌18个,当年品牌农产品网销总额近60亿元,同比增长21%,增幅居全省首位。
同时,中国邮政南通分公司牵头的农村电子商务联盟带领本地“菜菜网”“优菜网”等12个本地电商平台,整合全市特色农产品,统一打造“通吃天下”农产品区域品牌,2021年销售总额逾5亿元。市农业农村局因势利导,建立起南通市特色农产品品牌目录库,并组织入选85家主体与“盒马生鲜”“天猫”“京东商城”“美团”“拼多多”等知名平台签订常年购销合同,1-6月销售总额达3亿元。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