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邮箱
当前位置 : 首页>>永续动态>>其他媒体报道

绍兴市产业农合联链上发力触发链式效应

来源:本站 更新时间:2022-07-26

 

近年来,绍兴市农合联通过建链、扩链、强链,多元化布局绍兴市产业农合联建设,在特色农产品产业“链”上发力触发“链”式效应,释放发展新动能,打造产业链共富带,助农增收。

一、产业建链,打造富农新平台。一是布局全域产业农合联建设,打造产业富农链条。启动实施全市产业农合联建设大提升行动,累计建成产业农合联68家(市级21家、县级47家),基本覆盖全市主要农业主导产业,涵盖粮油、水果、花卉、家禽等9大类31种特色产业,吸纳单位会员3000余个,辐射带动近3万农户,土地全托管面积达2.4万亩,农业社会化面积70万亩次,联结各类生产基地300万亩,基本形成绍兴特色农业产业服务体系全覆盖。二是布局全域庄稼医院创星,打造闭环服务链条。通过在全市培育建设40家星级庄稼医院(农事服务中心),以“产业+农合联+星级庄稼医院”模式,融入“三新”(新农资<配方肥代替平衡肥>、新农技<线上线下结合的新农技服务>、新农机<新型农机服务>+“三有”(有基本服务、有综合服务、有公共服务)的服务功能,纳入农技指导、农资供应、供应链金融、品牌农产品营销等服务,使产业农合联从单一环节服务向系统集成服务转变,振兴当地农产品全产业链。同时探索星级庄稼医院、农事服务中心、产业农合联提升改造等的共建模式,丰富基层组织体系。三是布局筹建共富研究院,打造产业链智力大脑。加强与省内外、系统内高校全方位战略合作,借脑借智,谋划与省农科院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提供新技术、新品良种和新理念新思路。为扎实推进“链主”高端化、“链路”智能化、“链条”绿色化、“链企”融合化,推动产业实现新跨越做好顶层设计。

二、产业扩链,拓展农业服务圈。一是试点整村土地流转,探索农业“双强”服务新领域。上虞区农合联在祝家庄村先行试点流转土地1200亩,完成土地签约,探索“土地流转+综合治理+产业延长”的生产模式,创新“互联网+农机作业”,启动建设千亩农业示范区。二是建立公共品牌矩阵,打好产业品牌化运营组合拳。推动“会稽山珍”“鉴湖河鲜”市级农产品公共品牌企业化、标准化、专业化运营,开展品牌农产品展示展销、线上销售、网络直播等服务。柯桥、上虞、诸暨、嵊州、新昌地方政府支持农合联参与建设、培育、运营柯桥平水日铸、上虞觉农翠茗、诸暨次坞打面、西施石苋、嵊州越乡龙井、新昌优选等县级区域公共品牌。特别是诸暨、嵊州、新昌政府分别落实一千万资金扶持区域公共品牌运营。三是探索建立共富公司,打通优质农品产业链条。在为农服务中心的基础上,设会展部、推广部、运营部,以企业化的形式提供农产品展示展销、公共品牌运营和技术合作等,联合产业农合联、区域公共品牌授权单位,将通过制定行业标准、组织龙头加工企业发展订单农业、统一品牌运营等打通上游种植、中游加工、下游渠道-终端消费环节的全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带农致富。

三、产业强链,重塑供销好形象。一是数字赋能,提升服务能级。在浙农服(数字农合联)建设的基础上,迭代升级现有数字应用场景,聚焦资金、资产、资源等核心要素,打造财务、人才、项目、资产“四大管家”等数字模块,完善再生资源、供销电商、智慧农贸市场、庄稼医院等数字应用场景,构建整体智治数字供销指挥舱,打造农合联数字大脑。上虞区数字农业综合体项目、“浙里”三位一体共富平台有效推动区域数字农业经济产业多元、融合发展,诸暨“农培促富”应用场景列入省数字化改革应用场景。二是政策赋能,提升服务能效。联合财政出台扶持文件,对各区县(市)每年组建1家产业农合联给予一次性10万元补助;对产业农合联提档升级加大扶持力度:对新获评省级产业农合联或同级别星级产业农合联,给予每家产业农合联5万元补助,各区、县(市)不少于2家;农合联数字化服务平台上新增产业农合联全产业链数字服务平台给予补助,每新增1个给予3万元补助,各区、县(市)不少于2家。三是人才赋能,提升服务能力。全市农合联以农民诉求、市场需求为导向,农民增收致富为目标,围绕重点产业、项目,深入挖掘特色培训,激发农民学习热情,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先后为烧酒产业农合联、草莓产业农合联等开展农业职业经理人、肥料配方师、互联网营销师等农村实用人才等发证培训15期发证上千人。开展入基地农技推广助共富行动,努力培养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乡土人才,提升增收致富的能力。(绍兴市农合联执委会)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