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邮箱
当前位置 : 首页>>永续动态>>其他媒体报道

“一座宝山”:用良好生态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来源:本站 更新时间:2022-07-16

 

党的十八大以来,保山市全面落实云南省委、省政府对保山的工作要求,坚持闯字当头、干字为要、实字托底,带领全市各族干部群众感恩奋进、拼搏奋斗,实现了从贫困落后到全面小康、从百废待兴到百业兴旺、从封闭落后到开放进步、从温饱不足到人民幸福的历史性巨变,谱写了保山新时代赶超跨越的新篇章。

713日,在“云南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保山专场发布会上,保山市委书记杨军介绍了保山十年的变化。保山市委副书记、保山市市长洪维智;保山市委副书记赵碧原;保山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绍虎到会,回答了媒体关心的问题。

十年谱写保山发展路

保山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云南历史上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素有“滇西文献名邦”美誉。长期以来,形成了以汉文化为主、多元文化相融合的永昌文化: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传唱千古,一部《大众哲学》唤醒亿万民众,一场滇西抗战彪炳史册,一座和顺图书馆传承百年,一副永子围棋堪称国宝。近代以来,先后涌现出了李根源、李鑫、艾思奇、梁金山、杨善洲等杰出英才。

保山生态优良、气候宜人,是最适宜居住的地方。高黎贡山是国家西南生物生态安全第一道屏障,是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物种基因库”和“自然博物馆”。保山资源富集、物华天宝,素有“滇西粮仓”之称,是中国紫皮石斛之乡、甜柿之乡、云药之乡、全国生猪调出大市和“南菜北运”基地。

杨军介绍,这十年成为全市综合实力提升最大、转型发展进步最快、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在全面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中迈出了坚实步伐。

“这十年,保山改革开放涌动新潮;这十年,保山经济实力倍增突破;这十年,保山山乡面貌焕然一新;这十年,保山生态画卷添彩增色;这十年,保山生态画卷添彩增色;这十年,保山各族人民同心向党;这十年,保山政治生态持续修复净化……”

改革开放涌动新潮

保山坚持解放思想,抢抓发展机遇,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向开放要潜力,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省发展战略,不断释放发展新动能。

通过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中心全部建成运行,市级审批事项精简超过70%,“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超过98.6%。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入围“2017中国改革年度案例”“改革开放40年地方改革创新案例”。

持续强化创新驱动,创新“园中园”和“1+5”共建共享模式,打造“科技入滇进保山”服务平台,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三区”人才、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取得突破性进展,研发投入实现连续增长,全省排名跃升至第6位,科技创新支撑和引领作用明显增强。


 f8d5-7fd952ae1e821e6dae8550128f5e2049.jpg

团田茶山(刘正凡 摄)

持续扩大开放,探索“一线两园”(“一线”指保山到缅甸曼德勒的大通道,“两园”指对内把保山工贸园区“园中园”、腾冲边合区“园中园”作为境内产业集聚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对外把曼德勒缪达经贸合作区、密支那经济开发区作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点)发展模式,成为全省首个建设境外园区的州市,5个县(市、区)均跻身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2015年以来,电商年交易额年均突破百亿元;进出口总额从2012年的1.46亿美元增长至2021年的7.43亿美元。

持续壮大市场主体,坚持产业链招商、“一把手”招商、精准招商、以商招商,全市招商引资持续快速增长。2021年,全市共引进市外实际到位资金1138.03亿元;全市民营经济户数2.56万户,民营经济增加值从2012年的160.1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645.7亿元。


 e1a2-9d0d443406ea1d0e22bf31db013082ba.jpg

腾冲市界头镇打造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经济实力倍增突破

十年来,保山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将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产业培育上,实施了一系列有市场前景、有规模体量、有经济效益、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项目,力争在产业强省建设中走在全省前列,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以绿色工业助推转型跨越,搭建工业“园中园”平台,建构绿色能源、绿色轻纺、绿色生物制造产业集群,实现工贸园区从无到有、工业布局从散到聚、工业规模从小到大。保山工贸园区被列为首批“云南省水电硅材加工一体化产业示范基地”,引进了西安隆基、四川通威等一批大企业大集团落地生产。2021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254.2亿元,是2012年的3倍。

以特色农业释放增收后劲,突出保山小粒咖啡、施甸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育、腾冲中药材、龙陵石斛、昌宁红茶等特色优势,启用“一座保山”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施甸县被列入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昌宁红茶、龙陵紫皮石斛荣登中国品牌价值评价区域品牌百强榜,一批产品被评为云南省“10大名品”。2021年,第一产业增加值281.6亿元、是2012年的2.5倍。

以全域旅游发动增长引擎,建成高黎贡山茶博园等30多个休闲度假旅游项目和30多个高中档温泉项目;腾冲市创建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连续三年入选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保山市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全市A级旅游景区从2013年的13个增加至99个,居全省第一。全市接待海内外游客2021年达到3041.1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338.5亿元,分别是2012年的3.8倍和6.6倍。

以美丽城乡催生发展之变,大力实施美丽保山建设。实现了国家卫生城市、卫生县城全覆盖,保山市被列为“城市双修”国家试点城市,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保山魅力不断绽放。

山乡面貌焕然一新

在脱贫攻坚战役中,保山举全市之力尽锐出战、决战脱贫,出台一系列惠民举措,4个贫困县、413个贫困村历史性摘掉了贫困帽子,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保山围绕“三年有起色、五年上台阶、八年争优秀”目标,大抓教育、狠抓教育、长抓教育,新建学校89所,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验收。今年高考,保山600分以上比上年增加337人,一本上线率19.64%、二本上线率62.68%;保山一中一本上线率比2021年提高11.71个百分点,开创了建校110周年以来的最好成绩。

大力推动文化事业发展,建成103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新增“永子”“腾冲玉雕”两项国家级非遗项目,成为全国拥有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较多的地级市之一,被中国围棋协会授予“全国围棋之乡”称号。

不断深化精神文明建设,“全国道德模范”杨善洲、“云岭楷模”郭彩廷等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在人民心中树起丰碑,保山市入选全国文明城市提名,保山五个县(市、区)全部创成省级文明城市。

 7e80-9740f240ca00edd2c5218c7f9f0acbf4.jpg

和顺景区

同时,保山坚持把“绿水青山”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底色,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保山市、腾冲市、昌宁县分别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善洲林场荣获“中国生态文明奖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保山打出的生态环境保护“组合拳”,构筑起了“生态盾牌”“生态底色”“生态品牌”,高黎贡山生态屏障更加牢固。(文/张密 图/保山市委宣传部)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