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有天赐美味 不负山川风貌——淅川县打响“淅有山川”区域公用品牌透视
渠首柑橘甜在心头。
产供销全产业链发展。
种植基地整齐有序。
每一滴水珠,都蕴藏着奔腾的力量;每一步耕耘,都融汇于伟大的时代。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淅川县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产业与水质保护、乡村振兴相结合,把高效生态产业作为保水质、助民富、促发展的核心来抓,着力打响“淅有山川”区域公用品牌,不断加强宣传推介,助力经济健康有序发展,走出了一条水源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子。
“淅有味道”藏于山川之间
水文化,从古至今,影响后世;水资源,从南到北,泽被后代。水是淅川的灵魂,淅川县因“渠首闸”扬名、“丹江水”闻名、“水源地”驰名。
地处豫西南山区,在激烈的同质化市场竞争中,淅川农产品存在“低小散弱”等问题,缺乏统一品牌,市场竞争力不强。为加强资源整合优化,淅川县精心培育出“淅有山川”区域公用品牌,覆盖全区域、全品类、全产业链的农产品领域和旅游产业,有效推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带动了淅川农旅融合的快速发展。
起初,“淅有山川”品牌主要用于农产品领域,涵盖水果、水产、畜牧和生态产业加工等。之后,随着“体育赛事+旅游”的如火如荼开展,品牌的运用突破农业范畴,将生态旅游也纳入其中。近年来,淅川农产品通过“淅有山川”品牌推介快速进军全国市场,实现品牌推广和农产品销售的“双丰收”。在政策的引导下,当地农民与企业提高了对品质的追求,逐步实现现代农业的标准化种植和规模化发展,使其产品更加契合市场需求,农产品质量得到了普遍认可。
“淅有山川”的品牌创意,源于对淅川历史、生态、物产、文化等价值资源的梳理和重构。“淅”是淅川的基因,“淅有”寓意“稀有”的概念,生产“稀有”产品、传递“山川”风貌、形成具有淅川特色的文化品牌,意在表达淅川的区域特色在山水、发展优势在山水,产于淅川山水的特有之物、深藏淅川山水的旅游景物,非常稀有、非常少见。品牌口号“淅有味道在山川”,既融入了品牌名称、又强化了产地印象,既表现了物产的稀有、又阐明了山川特征,能使人形成对淅川地域和产品的联动识别。
与商业形象品牌不同,区域公用品牌是以政府主导、由政府背书、用政府的信用担保品牌信誉,这就决定了“淅有山川”品牌运营的特殊性。
从注册品牌到成立专门服务机构,如今淅川县已形成了“政府主导、协会注册、公司运营”三位一体、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科学模式。
政府主导,彰显“淅有山川”公用品牌的公益性与公信力。协会注册,充分发挥协会在行业自律及诚实守信方面的作用,着力解决供给端的标准体系和质量建设。公司运营,发挥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引导各类要素协同向先进生产力集聚,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进“淅有山川”品牌的市场性。
一个区域公用品牌,成就一方农业,造福一方百姓。“淅有山川”是淅川的名片,充分体现了淅川各类产业的原生态特质,越来越多的淅川绿色产品,伴随纯净的丹江水,销往全国各地,持续打造着“淅有山川”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认可度。
品牌形象起于生态之中
为了确保一渠清水永续北送,近年来,淅川县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把生态产业作为保水质、助发展的核心来抓。
围绕生态绿色这一根本优势,淅川县将水果、水产、畜牧和生态旅游等产业都涵盖至“淅有山川”公用品牌之中。以安全品质为核心,以消费需求为导向,全面发展以软籽石榴、杏李和薄壳核桃为主的林果产业,以大闸蟹、小龙虾为主的水产养殖业,以香菇、羊肚菌为主的食用菌产业,以金银花为主的中药材产业。以丹江湖景区为载体,将全域旅游、乡村旅游、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等有机结合起来,打造环丹江湖生态旅游圈。
品牌代表着形象,更代表着责任。为保证品牌质量,淅川县号召全县所有企业在符合“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品牌监管、统一对外宣传”三个统一的条件下,采取单一使用公用品牌或“公用品牌+子品牌”的模式,为淅川农产品走进市场贴上一张亮丽名片。
目前,“淅有山川”品牌已涵盖食用菌、林果、养殖、种植、米面粮油等五大类、26个单品,包含“榴博士”软籽石榴、“南丹鑫悦”桑叶茶、“花崖”土鸡蛋等子品牌。其中,主打产业软籽石榴先后在国展中斩获10个金奖、7个银奖。
品牌的形象,源于商品的品质内涵;地域品牌的竞争,在于地方组织度的较量、科技力的加持。
着眼提高品质、推进生态产业发展,淅川县高标准编制生态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从土地流转、种植、技术、资金到加工、市场、品牌,实现项目全覆盖。在技术上,积极与省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采取技术咨询、技术培训和送科技下乡等形式,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在品牌建设上,依托渠首、丹江、水源地等招牌效应,借助优越的自然禀赋、人文底蕴和发展成果,提升文旅农特色产品附加值和产地品牌声誉形象。
为谋求县域电商发展新机遇,推动电子商务发展进入品牌化、标准化时代,淅川县多措并举,全方位打造销售平台,将线上销售与线下市场相结合,打通农副产品对外销售渠道:与中国工商银行、中国电信、中石化以及中国铁路12306扶贫商城等20余家电商平台合作,让优质农副产品走出深山,迈进全国大市场;与郑州万邦、长沙红星全球农批中心等国内大型批发市场签订农产品销售协议,解决了当地扶贫产品销售难题;与相关贫困地区签订农副产品购销协议,利用自身渠道助力其产品销售,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带动省内桐柏、镇平和封丘等地米面粮油等扶贫产品销售。
生态立县造就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淅川县依靠品牌支撑,打通生态和经济的转化通道,把“农产品”变“商品”,把“山货”变“网货”,那些越来越红的石榴、越来越甜的柑橘,聚合在“淅有山川”品牌下,走出河南,走向全国。
打响品牌缘于聚合之力
天赐之山,辅以地造之川,再以稀有文化融合稀有山水、稀有物产酿造的稀有美味,需要依靠品牌的力量,凝聚起地域合力,才能走进更广阔的市场,更好地造福于淅川百姓。
为提升淅川生态产业知名度,淅川县不断加强宣传推介,通过举办赏花节、农产品采摘等具有淅川特色的活动,进一步叫响、擦亮“淅有山川”品牌,扩宽产品销路。借助对口协作机遇,与有关部门沟通联系,拓展合作领域。多方筹措建成一批保鲜库,通过冷链存储、错峰销售等方式,提升产品销售价格,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大力发展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推动“淅有山川”品牌健康发展。通过建设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让“淅有山川”品牌走出大山、走进更多人的视野。
高质量的品牌发展离不开强力的资金支持。结合本地实际,淅川县将金融支持“淅有山川”品牌农业摆在乡村振兴的突出位置,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推动品牌绿色可持续发展。
在政府主导之下,金融部门主动履行责任担当,积极开展项目对接,深入品牌农业产业链调研,制订综合化金融服务方案。创新信贷产品,探索新型担保方式,扩大农业龙头企业、产业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申请贷款的品种和担保范围;对符合条件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法人、社员在授信额度、贷款利率和贷款期限上予以适当优惠。通过赞助举办渠首石榴、杏李赏花节和农产品采摘等特色活动,助力打造集采摘、旅游观光、都市休闲、餐饮等于一体的特色生态产业园和风景小村,推动“淅有山川”从单一的传统种植、养殖业向“现代农业+观光旅游业”转变。
品牌的打响离不开政府对生态产业、品质体系的扶持。淅川县努力营造亲商富商氛围,尤其是围绕“淅有山川”品牌营销体系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对符合条件的电商企业,在品牌推广、品质认证、包装设计等方面给予一定奖励,鼓励其推广使用“淅有山川”品牌。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淅川县积极探索多维度合作模式,不遗余力地推广品牌:
在北京新发地农产品中心开设“淅有山川”展馆,集中展列软籽石榴、食用菌、大闸蟹、百花蜜等品牌旗下产品,助力优质农产品逐步走向全国市场;
在上海,针对乡村振兴背景下中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路径和方向,突出淅川县积极走正走好水源地“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发展路子带来的生态优势,大力开展推介;
在广西南宁,主动对接中国-东盟博览会推介特色农产品,就水果移动加工、供应链金融等合作意向同有关企业深入交流、签约合作;
在江苏泰兴,考察现代农业产业园、重点企业,签订特色农产品产销对接协议、合作意向。
…… ……
“淅有山川”品牌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顺应了广大群众的期望,贯彻了新发展理念。淅川县不断整合优化资源,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推进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的运营推广,使以“淅有山川”为统领的特色农产品在众多品牌中脱颖而出。
农旅融合的淅川样板,美食美景的淅川味道,饮水思源的淅川推介,灵活的营销策略,持续提升着“淅有山川”的品牌价值。川前有淅,淅便是水,“淅有山川”品牌,由淅川之水而孕、由淅川之水而生,也将因之而远行、因之而响亮。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