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西:科技赋能粮食安全 打响农业产业化品牌
近年来,安徽省肥西县进一步扛稳粮食安全责任,多种粮、种好粮,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科技育种擦亮农业“芯片”
夏种时节,正是育种基地最忙碌的时节。在丰乐种业肥西严店乡水稻综合试验基地,“80后”育种女博士周红英带着一群科技育种人,在秧田里拔秧、运秧、布秧、插秧……相互配合默契。在丰乐种业,周红英的育种团队主要从事水稻新品种选育。培育出农民种着省心、市场好销、市民爱吃的优质水稻种子,是团队孜孜追求的目标。
周红英与科研人员对新培育出的秧苗进行随机抽查。肥宣供图
周红英来自湖南农村,自小与父母一起插秧割稻,很小就对农业生产有浓厚兴趣。考上湖南农业大学后,她选择了遗传育种专业。2006年毕业后,周红英选择来到合肥丰乐种业就业。她说:“丰乐种业当时在全国就很有名,而且是集育繁推于一体的农业企业,非常适合我的专业发展。”
今年的这些秧苗,有一部分是她的团队3月份在海南“南繁”基地加代试验带回的种子,倾注了团队很多的心血和汗水。水稻移栽是又苦又累的体力活,但育种科研人员必须亲力亲为,这是因为每块田育种材料来源不同、品种不同,一块田中的育种材料甚至多达8000多种,无法实行机械化作业,只能靠人工一株株严格按划分的区块移栽。
水稻移栽既要与时间赛跑,又要严谨有序,极大考验着育种科研人员的体力和耐心。而培育一粒优质的种子,甚至需要一个团队付出十年的时间。好在随着育种科技的发展,现在采用分子辅助标记育种,这一时间可以缩短至5到8年。
“作为种业人,我们将坚持科技创新,将优良新品种和实用好技术带到千家万户,为农民增产增收、保障粮食安全贡献力量。”经过多年的努力,团队目前已经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水稻新品种35个,鉴定不育系9个,主持或参与国家或省科技项目5个。
支持农业龙头产业做大做强
多年来,肥西县聚焦产业兴旺,全力以赴扩总量、强效益,现代农业实现大跨越。一批又一批农业企业慕名而来,落子肥西。去年,全县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38.7亿元,增幅17.89%。全县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34家。
水稻育秧基地。肥宣供图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肥西深谙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始终把确保粮食安全放在首位,全力做好水稻生产、育种等工作,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科技化、绿色化进程,全力保障粮食安全。从实际出发,也让肥西农业产业化品牌更响。
据统计,2021年全县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8家,其中,省级9家,产值过亿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市级以上示范联合体21家,其中省级9家,带动农民合作社17家、家庭农场75家,占比分别为77%、75%。
支持农业龙头产业做大做强,肥西以发展的眼光,在用地、投资、引才等方面给予配套支持,增强发展韧性和内生动力,引导更多发展要素向乡村倾斜,把获得感更多赋予乡村、留给农民。(徐越蔷)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