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邮箱
当前位置 : 首页>>永续动态>>其他媒体报道

恩施州开展“一红一绿”等重点商标保护“铁拳”行动 持续擦亮区域公用品牌

来源:本站 更新时间:2022-06-21

 1655345576795.jpg

恩施市新塘乡市场监督管理所工作人员在辖区内开展“一红一绿”品牌保护“铁拳”专项行动。(本报恩施图片库 廖 静 摄)

525日,恩施州茶产业协会发布公告,取消湖北杨柳池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等3家不按规生产经营市场主体“恩施玉露”“利川红”(以下简称“一红一绿”)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许可授权,并且2年之内不得重新申请。

这是州市场监督管理局与州茶产业协会联合成立检查组,在全州范围启动“一红一绿”等重点商标保护“铁拳”行动以来,首次撤销市场主体商标授权。

“作为区域公用品牌,它赋予地域内产品独特的‘光环’,不为个人或企业所独有,一些个体不按标准经营,品牌损失后果将由集体共同买单。”州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维护消费者权益、品牌声誉,商标保护需重拳出击。

截至目前,全州8个县市“恩施玉露”“利川红”授权生产企业分别为97家、139家,全州建成国家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茶叶)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70.93万亩,专业的持证茶艺师、评茶员、茶叶加工人员2000余人,茶产业覆盖全州880个村,全州茶业综合产值突破200亿元,是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

擦亮区域公用品牌的秘诀在哪里?

是政府、企业、农户多年来在品种、品质、品牌和标准化生产上的努力和坚持。

严把原料关。授权企业需拥有核心基地,“恩施玉露”“利川红”的优质茶园生产基地位于神秘的北纬30度,精心选育国家级良种、施有机肥、推广生物防治技术、采摘细嫩芽叶……每一道工序都是为了确保茶叶品质。

严把生产关。授权企业须有必要的加工设备,打造“一红一绿”清洁化、连续化、自动化生产线,推进“规范化茶厂建设行动”和“茶叶加工电气化改造”,确保产品质量。

严把出厂检验关。坚持“五统一”,即品牌管理统一、商标标识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包装规范统一、宣传口径统一,全链规范管理。

严把追溯关。建立起从田间到茶杯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从源头上严格控制禁用投入品进入生产流通环节。

保护公用品牌要靠行业自律,更需机制保障。

州农业农村局及州、县市市场监管等多部门联动配合,组建“恩施玉露”“利川红”品控专家库,先后出台《“恩施玉露”“利川红”品牌发展保护方案》《“恩施玉露”“利川红”品牌质量管控方案》《“恩施玉露”“利川红”州域公用品牌使用管理办法》《“恩施玉露”“利川红”品牌保护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等,修订“恩施玉露”“利川红”相关标准并发布实施。

“通过多年的努力,‘恩施玉露’‘利川红’成为市场竞争力强、产业链发展完整、市场知名度高、具有当地特色的名品,在我州乃至全省农业现代化建设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州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强化品牌意识,创造品牌价值,这不仅是市场主体的责任,更是政府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

州农业农村局、州市场监管局紧盯“恩施玉露”“利川红”品牌建设,以开展“五个打击”(商标侵权、非法印制、不正当竞争、非法生产、价格欺诈)和“铁拳”行动为载体,组织开展打击商标侵权专项行动。

2021年,全州共立案74 件,查扣“三无”通用包装21071个、侵权包装15000余个,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64份,清理下架“恩施玉露”包装袋(盒)900余个,取得良好效果。

州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用标准统一质量,以质量护航品牌,进一步擦亮‘恩施玉露’‘利川红’‘金字招牌’。”

下一步,我州将继续加大“恩施玉露”“利川红”品牌保护管理力度,进一步完善监管制度和授权与退出机制,实行动态管理——

防止“劣币驱逐良币”。对授权生产企业组织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检,实行不合格生产企业退出制度,打击盗用品牌的侵权行为,保护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亮身份”明特征。利用电视、报刊、新媒体等宣传形式,宣传“恩施玉露”“利川红”的特征、授权许可名单、真假产品鉴别方法、专用标志图案等信息,提高广大消费者对恩施玉露产品的辨识度和认知度。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