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邮箱
当前位置 : 首页>>永续动态>>其他媒体报道

创新区域微贷产品 擦亮“荆品名门”品牌

来源:本站 更新时间:2022-05-31

 5c6abe5a-8af8-42ab-96a8-ebd9b4d4f557_jpg.jpg

荆门农商行漳河支行入户调研推广特色微贷产品。 

近年来,荆门市依托农业资源禀赋,着力培育区域公用品牌“荆品名门”,提升农业业态竞争力。

为更好发挥金融服务“荆品名门”战略,荆门农商行高举“小微金融店小二 乡村振兴主办行”战略,细分当地特色优势产业,研发“桥米贷”“稻虾连作贷”“菇商贷”等本土化微贷产品,一业一品投放贷款38亿元,助力特色农业向品牌农业转型升级,让大批优质农产品走出湖北,走向全国,助推乡村振兴。

“荆e融”

助力绿色建材产业

荆门市东宝区绿色建材和装配式建筑产业园,聚集着上百家绿色家居知名企业。我行与区政府、园区管理方、荆门市绿色建材(家居)协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定制全产业链智慧金融服务解决方案,3年向园区企业提供15亿元贷款,助力产业链融合升级。联合人行开发“荆e融”荆门市企业金融信用信息平台,联通银行CRM系统数据、人行征信数据、政务大数据、第三方互联网大数据,打造“大数据分析引擎”。企业在“荆e融”发布融资需求,系统“智能推荐”供银行对接。

银行机构上载金融产品,系统“精准推送”供企业采购。牵手成功后,“荆e融”自动生成企业信用报告,协助银行后台建立数据模型,自研算法分析,自动匹配最优金融产品。贷款申请、调查、审批、签订合同、发放均可实时跟踪。同时“荆e融”深度学习企业间业务往来,以应收账款为纽带,智能定义和构建应收账款质押贷款业务模型,实现产业链融资。

目前,平台入驻绿建家居企业82家,农商行发布37款信贷产品,采用“传统贷款+微贷”“续贷+增贷”“银团发放+自身发放”等方式,为宝源木业、伊仕利家居等18家上下游企业发放贷款3.3亿元,打造基材生产-板材精加工-家居生产-家居周边配套的绿色建材家居全产业链,擦亮东宝区“中国绿色家居之都”的金字招牌。

“桥米贷”

让桥米畅销省内外

京山桥米,早在明嘉靖年间就被朝廷定为“贡米”,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我行结合桥米种植周期、价格波动、产销形势等特点,自主研发“桥米贷”,让种植户根据桥米生产季节性和自身资金需求,灵活选择贷款周期和还款方式,随借随用、随贷随还。向湖北宫珍米业、京山万群桥粮米业等发放贷款4800万元,充实流动资金,带动提高桥米种植技术和产销规模,帮助企业在京山县京华农贸市场建成宫珍粮油配送中心、湖北放心粮油店,并建立物流运输体系,购置自有车辆将宫珍桥米配送到县城24家农产品专卖店,推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配送销售终端”桥米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深受当地市民青睐。

20198月,我行两赴湖南长沙拜访袁隆平院士,介绍农商行支持桥米产业情况。袁隆平院士提笔书写“农商行 桥米贷”“建设三大银行 助力乡村振兴”,提升了品牌效应,推动京山桥米占全省高端稻米市场份额60%以上,打造京山“国宝桥米”品牌。

“稻虾贷”

蹚出致富新路子

“多亏农商行帮我解了燃眉之急,我的20亩水田发展稻虾连作,取得了不错的收成。”初夏,又到了沙洋县五里铺镇陈池村稻虾连作农忙时节,农商行驻村“金融村官”配合村“两委”,组织80余户稻虾连作合作社、贩运户、农户等召开“稻虾连作贷·荆楚小康贷”产品推介会,集中宣讲量身定制免抵押、免担保、利率低的区域性微贷产品——“稻虾连作贷”。邀请技术专家提供技术指导,帮助搜集政策信息、土地流转信息、销售价格行情等,大力扶持“合作社+基地+农户”稻虾种养模式发展。通过集中面谈、评议沟通,对有资金需求意向的40户经营主体,授信200万元。

经营户通过手机小程序登录“荆楚小康贷”作业平台,随贷随用、用完即还,十分便利。目前,累计发放“稻虾贷”900余户8000万元,帮助1200余户种养户、家庭农场投入到稻虾连作综合种养殖产业中来,助力全县稻虾综合种养面积达到30余万亩,年产小龙虾4万多吨,蹚出了一条特色农业共同致富新路子。

“菇商贷”

让菇农菇商笑颜开

“我做香菇生意也有些年头了,早前本钱不够,上不了规模,今年农商行为我们香菇经营者推出‘菇商贷’,我就去申请了,三天不到贷款就批下来了,利率非常优惠,今年多收了5吨香菇,利润非常可观。”家住荆门市东宝区栗溪镇的香菇贩运户方老板成功收到44万元资金后喜笑颜开。作为荆门有名的“香菇专业镇”,栗溪镇有香菇贩运大户18户,年销售额约5400万元,户均300万元。由于香菇贩运户具备现金流量大、回款快、上下游分布广等特点,贷款需求旺盛,现有信用保证类贷款额度不能满足日常资金周转需求。

针对痛点,我行多次实地走访,向香菇贩运户发放贷款需求调查问卷,在传统评级授信测算贷款额度基础上,增加测算经营户日常账户经营流量额度,将信用保证类贷款上限提高至100万元,推出“菇商贷”,满足了经营户大额贷款需求。目前,我行累计为11户香菇贩运大户发放“菇商贷”785万元,户均销售额预计增加100万元。

“乡村宜居贷”

让乡村更美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直观标志。在农商行美丽乡村系列贷款的扶持下,荆门市众多乡村焕发新颜,变成全国知名的美丽乡村。

南庄村位于钟祥市客店镇,境内距今1800多年的对节白蜡树、猴王寨、珍珠泉成为当地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基于天赋异禀的自然资源,我行试点推行“政府基金补贴+农商行帮扶+乡村旅游品牌”模式,投放120万元乡村宜居贷,支持南庄村建成“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

如今,南庄村标准化建设旅游基础设施,统一修建畜禽舍、厕所,开展污水治理,农房进行立面装修,形成浓郁的乡情乡风,建成美丽乡村、旅游致富新样板。近年来,通过创新研发乡村经营贷、乡村宜居贷、美丽乡村贷、乡村小微贷,发放乡村振兴系列贷8600余万元,支持钟祥市彭墩村、明灯村、京山市马岭村、掇刀双井村建成省内外知名的美丽乡村,让越来越多的乡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

“金融店小二”

助力乡村振兴

解读众多产品创新背后的逻辑,在于荆门农商行高举“小微金融店小二 乡村振兴主办行”旗帜,全面开展“微贷助力乡村振兴”劳动竞赛活动,深入推进“村银共建+金融村官+三方评议+整村授信+产品研发+荆楚小康贷”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模式。

有别于传统,该模式具备“面广、精准、便捷、实惠”特点,银行将信贷工厂搬到田间地头、企业车间,精准解决市场主体融资痛点,让市场主体知道自己“能不能贷、贷多少、怎么贷”,真正做到“一机在手、一呼而应、一点就贷”,有效化解贷款门槛高、授信难、环节多、程序繁等痛点难点。

该模式实现五大突破,突破自内而外的产品研发,真正从客户需求和痛点出发,量身定制特色化、个性化微贷产品,契合地方特色产业融资需求;突破地域限制,不管是家庭创业还是外出务工,均可线上申请,授信更便捷;突破传统模型,融合第三方评议、产业项目、乡村治理、微贷产品运用,均可增信,授信更科学;突破利率定价,融合信用体系和金融生态创建,均可调整利率水平,用信更实惠;突破办贷效率,大力推广3分钟申贷、0人工干预、1键式提款”的“301”办贷模式。

将内部信贷管理系统、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与外部“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系统、“银税互动”系统进行数据融通,构建大数据系统风控模型,在客户准入、授信用信、业务流程等环节进行流程再造,实现申请、审批、签约、用款全线上操作,让数据多“跑路”,客户少“跑腿”,满足客户“短、小、频、急”的融资需求。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