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点型合作经济 年产值1500多万元——一颗枇杷的共富密码
5月25日雨歇天晴,在中国枇杷之乡——桐屿街道小稠村,村民们正赶在最后的采摘期前采收枇杷。“通过推广使用有机肥、生物菌肥、种植绿肥、生草法等技术,枇杷亩产可达600公斤至800公斤,优质果率达70%以上。”小稠村党总支书记、台州市小稠农旅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邱明生底气十足地说,他们1000多亩枇杷年产量达75万公斤,年产值1500多万元。
种好果,卖好价。路桥区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党委书记、主任赵腾介绍,通过构建“首席专家+专家团队+产业农合联+专业合作社”新型产业服务联结机制,邀请省农科院专家陈俊伟团队和各级农技专家为果农面对面授课讲解,指导桐屿枇杷产业发展,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更好地推动枇杷产业提档升级。并举办“供富大学堂”,构建“1+10+N”组织体系,为农户量身定制课程,推动实现手把手教学、面对面指导。
“每一堂课都是爆满,大家都是早早地来听课。”桐屿街道老干部、高级农艺师苏坚是村里的常驻农技专家,他不仅是为农户们讲课,还到田间地头作技术辅导,致力于枇杷种植资源库建设。绿然果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任建荣说,“在专家的指导下,现在枇杷的品质越来越好,目前枇杷的单价较最初翻了五番。”
推动产业链向两端延伸,向规模化、品牌化要效益。桐屿街道小稠村、上山童村、凉溪村、东明村、下庄卢村积极探索五村合股模式,筹资100万元成立了小稠农旅发展有限公司,依托原有的品牌基础,深挖品牌内涵、特色和潜力,成功申请“稠记”注册商标,通过统一设计产品LOGO、包装礼盒,不断提升品牌附加值,并制定标准统一挂标“路桥枇杷”经营销售,有效提升了市场份额和竞争力。
桐屿作为合作经济的发源地、先发地,1997年成立了全国首家农民合作社“小稠村枇杷合作社”,2005年注册了全国首家法人资格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大红袍果业合作社,2021年成立了全国首家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联合会,打造了合作社历史的重要里程碑节点。
“我们推动组建桐屿街道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联合会,更大范围整合资源,增强辐射带动效应,探索经济合作社联合会框架下服务枇杷产业发展,推动‘一处富’转变为‘一片富’。”赵腾说。
区农合联、桐屿街道经联会协力搭建纽带桥梁,深化“基地+市场”合作,促成华联超市与台州市小稠农旅发展有限公司达成采购意向协议,实现产销精准对接,服务枇杷产业发展。
“除了枇杷鲜果销售外,我们还开发了枇杷酒、枇杷膏、果酱、果脯等产品,让冬花夏实的枇杷成为全季产业,每年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110万元。”邱明生说。
如今,小稠村等五个村围绕枇杷,通过举办枇杷文化节打造路桥枇杷品牌文化符号,并充分发挥各村资源禀赋和自然基础,以凉溪古道环山线路等景观为主体,推动桐屿农业产业发展和生态旅游业发展,走出了一条以枇杷兴旅、以旅促枇杷的融合发展新路子。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