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邮箱
当前位置 : 首页>>永续动态>>其他媒体报道

广西宾阳:老农人用上新技术 种粮大户增产增收

来源:本站 更新时间:2022-05-24

 

“一株、两株、三株……十七株,这个苗数够了,稻谷就是从这里长出来的,没有苗数就没有稻谷,一般最少也要有十来株才行。”517日,广西南宁市宾阳县古辣镇刘村的水稻种植大户屈吉新,一边在稻田里查看水稻长势,一边对记者说。他所说的苗数是指每一兜水稻生长出来的禾苗苗数,苗数越多产量就会越高。

517日的宾阳,迎来晴好天气,蓝天白云下茫茫稻海,微风吹过,“碧波”泛开,奔向远处白墙黛瓦的村屯,一幅辽阔的田园诗画尽收眼底。


0e555adf3bcf5165303244956836727710.png 

宾阳县古辣镇的稻田与村屯(央广网发 梁章晖 摄)

屈吉新是一名种植水稻已24年的老农人,最初只耕种自家三亩多地,后面开始流转别人的土地来耕种,从十几亩到几十亩,现在发展到了400多亩。

如今,屈吉新是刘村水稻种植大户之一。2021年,屈吉新家的一季稻亩产850斤,宾阳县种植双季稻,他家2021年水稻亩产1700多斤,年纯收入20多万元。

谈到2022年第一季长势良好、苗数充足的水稻,屈吉新喜上眉梢。“亩产不会低于850斤,今年应该又会是一个丰收年。”屈吉新说,“我们以前都是用牛耕地,人工插秧,现在都是机械化了,比以前轻松多了,产量也高多了。”

宾阳县是广西第二大水稻种植基地,是广西的产粮大县,主要生产古辣香米。

2022年,宾阳县春季粮食播种面积55万亩,其中水稻播种面积达43万亩,优质稻占比95.3%,机械化率达89.5%。宾阳县古辣镇刘村村委有下辖5个自然村,水稻种植面积4000亩左右,其中自然村刘村种植面积2200亩左右。

为了确保粮食安全生产,宾阳县农业部门整合各项惠农经费,为种植大户提供种粮一次性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稻谷生产者补贴等,通过各项补贴给种植户降低种粮成本。

“我们种水稻,每亩可以拿到400元到600元不等的补贴,购买农机设备也会有补贴,我买一台6万多元的插秧机,拿到了2万多元的补贴。”刘村种植大户屈创书说。

屈创书也是种粮多年的老农人,流转土地种植水稻240亩,购买耙田、插秧等相关农机设备近10台。

2022年一季稻种植期间,屈创书10天就完成了耙田、插秧等工作,老农人都用上了新技术。

 

fa5d2f56a3e34165303253325012072510.png 

宾阳县的稻田艺术(央广网发 梁章晖 摄)

目前,宾阳县登记在册种植稻谷2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有1600多户。

2022年,宾阳县共整合了1.48亿元左右的惠农经费,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资金1200万元已全部发放到位。另外,宾阳县通过种植大户宣传推广农业技术,带动种植散户发展,实现了从育秧到耕、种、收、烘干、加工全产业链的健康发展,宾阳县乡村振兴正阔步前行。

“通过土地确权后,大家流转的积极性都比较高,我们种的是双季稻,近几年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86万亩,年产量基本稳定在31万吨左右。今年风调雨顺,一季稻长势良好,预计产量可达17万至18万吨。”宾阳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韦靖云说。

 

3ad4ba8727744165303255036827836211.png 

宾阳优质稻全产业链智能管理平台(央广网发 记者罗兰 摄)

为持续做大做强优质稻产业,进一步优化升级古辣香米全产业链,宾阳县成功搭建广西首个优质稻全产业链智能管理平台,并于2022年初投入使用,已布下200多个监测站点。该平台目前正在不断完善中,通过各物联网硬件设备连接云端网络,可实现“一张图”观测到备耕、育苗、插秧、收获、加工等环节的数字化管理,为粮食经营主体提供有效的信息。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