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邮箱
当前位置 : 首页>>永续动态>>其他媒体报道

走进五原,看乡村振兴新画卷

来源:本站 更新时间:2022-05-19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五原县以建设自治区农区现代化试点县为契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的,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

园区引领 沃野生金

走进五原县天吉泰镇金草原养殖厂区,金草胡羊的智能化圈舍令人啧啧称赞。冬有温控、夏有喷淋,饮羊的纯净水还是全自动供应的,床板下有电动刮粪装置,每天8小时舒缓音乐萦绕耳边,撒料、圈舍消毒一键完成······金草胡羊享受着优厚的生活待遇。

 

 43e643ec-1086-4a41-a88a-fc0b80a99d24.jpg

金草原智能圈舍里的胡羊。(来源:五原县融媒体中心)

畜牧业发达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内蒙古金草原生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自2016年成立以来,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发展,从养殖结构优化、产业链延伸、附加值提升、产业融合发展等多方面入手,集聚发展新动能,不断做大做强“羊”产业、做足“羊”文章,品牌影响力与日俱增,成为五原县肉羊进军国内市场的一张王牌。

乡村振兴,产业是核心。把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培育增收产业,让农民捧起“金饭碗”、揣上“金腰带”,才是乡村振兴的落脚点。近年来,五原县坚持“种养加”结合,推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培育小麦、肉羊两大强县富民产业,打造了循环农牧业生态链,促进农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全县农牧业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五原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内现有122.13万亩耕地,已初步建成高标准农田20.84万亩,高标准农田比重达17.06%,2021年园区农牧业经济全产业链总产值达70.5亿元。建成各类农牧业园区138(其中:连片种植园区16个、现代农业产业园21个、设施农业园区18个、规模养殖园区46个、经济林22个、盐碱地改良示范园区2个、农业休闲旅游区8个、田园综合体5),覆盖全县78%的行政村、51%的农户。建成绿色、富硒小麦生产基地30万亩,小麦标准化生产比重达100%,年产小麦2.4亿斤,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12亿元;年出栏肉羊210万头,肉羊规模化饲养比例达65%以上,肉羊养殖年产值15亿元、畜禽加工业总产值超过43.2亿元。产业园通过大力推进“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发展,延伸农牧产业链条,培育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882;其中,农业加工龙头企业80(包括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庭农场45,农民合作社557,种养大户3200;培育了兆丰河套面业、塞鑫、新民、益达、红高粱合作社、双福、三宝、黄金纬度、金草原、草原领头羊、青青草原、巴美淖尔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崛起一个产业,惠泽一方百姓。产业强力支撑,乡村振兴有了十足底气。五原县也先后获得全国乡村振兴试点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全国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先导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全国第二批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县、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国家级产粮大县、农业部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国家全国农田水利先进县、全国农业农村系统先进集体等称号。

内外兼修 乡村蝶变

走在五原县的乡村路上,通村道路宽敞干净,阳光下村舍整齐划一,错落有致,老人和孩子们在广场上悠闲地享受着春日暖阳,一幅既有“颜值”,又具“气质”的美丽乡村画卷展现在眼前。

在五原县塔尔湖镇联丰村,以往蚊蝇满天飞的简陋旱厕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干净整洁的水冲厕所。联丰村村民李兰将自家厕所小房里里外外都收拾得干干净净,“现在家家户户旱厕改水厕,用着很方便、很舒服。我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很大提升。”李兰由衷地感受到生活改变带来的幸福感。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场硬仗,不仅关系到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也关系到农村社会的文明和谐。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既要方便快捷,又要宜居宜业。近年来,五原县强力推进“厕所革命”,目前全县共完成改厕数量30357,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6.2%以上。梯次推进生活污水治理,重点建设乡镇所在地和重点村组污水处理项目,推动污水管网延伸覆盖,目前建成镇村级污水处理厂站20,建成小型污水处理设施18,生活污水乱排乱放得到有效管控。大力开展“三清一改”整治工作,推广“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镇处理”的垃圾分类处理模式,目前90%以上的村庄垃圾得到了有效治理。全县100%的村庄建立健全了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村庄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新增造林11万亩、经济林2万亩,新建改建农村公路720公里,创建美丽庭院1.1万户,782个村组全部建成美丽村庄,乡村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1652952406(1).png

五原县联星光伏新村。(来源:五原县融媒体中心)

特色产业 促农增收

这几天,五原县胜丰镇“灯笼红”香瓜陆续上市,丰富了市民的“果篮子”,也为农户们带来丰厚的收益。

在胜丰镇新丰村三组种植户刘姿的温室里,颗颗表皮鲜亮、果肉饱满的灯笼红香瓜沉甸甸地坠在瓜蔓上,香气扑鼻。这几天手机上订单源源不断,刘姿每天穿梭在温室大棚里,挑选成熟好的香瓜装箱售卖,忙得不亦乐乎。“我一共种了4亩温室灯笼红香瓜,第一棚香瓜成熟上市后价位、销量都不错。”刘姿高兴地说。

灯笼红香瓜不仅成就了刘姿一家人,还做成了助力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2014,灯笼红香瓜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2019年被正式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依托这一品牌,胜丰镇建成总面积达2000多亩的灯笼红香瓜扶贫产业园区。大棚种植的平均亩收入也达到了8000~1.2万元,最高可达2万元。温室种植平均亩收入3~4万元,最高可达6万元。  

乡村兴,则农民富。近年来,五原县以乡村振兴为契机,通过实施品牌强农、质量兴农、科技兴农,扎实推进农民收入提升行动,全面拓宽增收渠道。截至2021年底,五原县共有“两品一标一新”产品65,其中绿色食品企业1051个产品(面粉产品421个、瓜果蔬菜产品18个、羊肉118个、葵花22,甜糯玉米11个、花菇11);地理标志产品4,分别是灯笼红香瓜、黄柿子、小麦地理标志农产品、五原向日葵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共有五原灯笼红香瓜、黄柿子、葵花籽、羊肉、小麦、蜜瓜、甜玉米、白梨脆香瓜、麒麟西瓜、贝贝南瓜等10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种类,全国绿色食品小麦标准化原料基地35万亩。建设千亩绿色高端小麦种植基地、百万亩绿色葵花标准化种植基地、百万只肉羊标准化生产基地,力争5家企业30款产品获批授权,进军高端市场。全力开展控肥增效、控药减害、控水降耗、控膜提效“四控”行动,不断强化源头管控措施,全县建起“四控”园区69处。建成以三瑞农科、青青草原、巴美公司、工业园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5万亩盐碱地改良示范项目园区为主的现代农牧业科研平台6,先后开展盐碱地试验研究课题22,研发改盐新技术21项、改盐新产品36个、试种抗盐牧草新品种30个、向日葵新品种50个、玉米新品种30个、肥料新品种33,应用新技术40多项,推广贝贝南瓜、西霖蜜瓜、白羽肉鸡等新品种50多个。建成1个院士工作站(袁隆平向日葵育种工作站),三瑞、青青草原2个博士工作站,新公中玉米、胜丰灯笼红香瓜、塔尔湖红心苹果、三瑞向日葵、5万亩盐碱地改良示范区等5个科技小院。引进58支科研团队(涉及22个科研院所),64个项目(课题),涵盖12个产业。引进“三区”科技人才26,选派科技特派员14,培育实用实效“土专家”30名。

沃野桑田绘巨变,乡村振兴谱新章。五原县正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扎实推进农村建设、农业发展、农民致富,开启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