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托克前旗:加快优势产业转型升级 打造特色现代农牧业
今年来,鄂托克前旗农牧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农”工作思想和各级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和要求,立足全旗地域特点和农牧业产业发展现状,按照“一区统领、两全示范、三高目标、五联举措、六区共建、七化保障”的发展思路,聚焦农牧业稳产增产、农牧民增收致富、农村牧区稳定安宁,加快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特色现代农牧业。
一、抓项目、强基础,筑牢转型升级根基。一是积极争取各类资金。围绕各级政策和我旗发展实际,特别是针对打造产业集群、产业园、农畜产品加工等方面积极争取项目,目前已争取上级项目12个、4700多万元。二是强化配套政策落实。旗财政连续四年投入专项资金支持农牧业高质量发展,今年继续投入5000万元,加快推进肉羊新品种培育、补贴优质种公羊、新建塑料拱棚、冷藏保鲜库等,并在智慧农业、畜牧业机械化、社会化服务等方面给予扶持,不断做优做强优势主导产业,推进农牧业转型升级。
二、调结构、优布局,延伸产业结构链条。一是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深入实施“稳粮优经扩饲”“稳羊增牛”行动,全力保障粮食生产和重要农畜产品供给。年内建设高标准农田0.6万亩,完成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1万亩,确保全旗粮食总产量稳定在2.4亿斤以上。大力推广青贮玉米和苜蓿等优质牧草种植。加快推进肉羊和肉牛产业强镇建设,推动羊绒产业高质量发展,开展绒纤维细度在14.5微米以下超细超长型绒山羊品种保护与繁育,年内羊存栏达到192万只,牛存栏达到6万头以上。二是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建设无定河流域果蔬产业经济区、昂素镇生态产业化先行示范区、城川西北部和昂素西南部畜产业重塑试验区、上海庙硬梁地区绒山羊保种优化增效养殖经营经济区、上海庙矿区城郊设施农牧业高效经营区和敖镇产业融合发展综合经济区,走“六区共建”协同融合发展新路子,推进全域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三是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支持建设一二三产业融合、产加销一体、产业链条完整的现代乡村产业园,搭建产业要素融合载体。建设城川镇冷链物流和现代物流园、劲牛梳绒厂、恒鑫现代农牧业基地等一批延链补链项目,切实提升农牧业产业化水平。
三、强主体、建联盟,激活农村牧区发展潜力。一是培育经营主体。加大产业化联合体、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社会化服务组织和高素质农牧民培育力度,加快转变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推广订单玉米、订单辣椒加工等典型经验,促使农企联结更加紧密,提高农牧业集约化水平。二是组建产业联盟。以蔬菜、肉牛、肉羊和绒山羊等主导产业为支撑,组建“五大产业联盟”,推行“协会+龙头企业+合作社+农牧户”的发展模式,创建区域公共品牌,推动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闭合产业链,促进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三是畅通市场体系。支持旗内各大农畜产品市场做大做强,鼓励发展农商直销、冷链物流、网红带货等新业态,积极组织参加各类展览会,拓宽农畜产品销售渠道,提升农畜产品市场影响力和占有率。
四、提质量、塑品牌,提升产业综合效益。一是深入推进标准化生产。坚持把提升农畜产品质量摆在第一位,巩固深化自治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成果,加大农牧业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力度,以高标准引领高质量、实现高效益。二是深化品牌宣传培育。持续扩大“鄂托克前旗羊肉”等品牌知名度,今年新认证“两品一标一新”优质农畜产品3个,积极推动“城川辣椒”“大沟湾野生鱼”质量认证工作,推动农牧业生产由增产向提质转变,持续提升农畜产品质量效益和品牌价值。
五、建基地、搭平台,科技赋能农牧业升级。一是打造数字农业示范基地。智慧农牧业战略指挥平台、农牧业人工智能示范基地、智能运营中心相继建成,农牧业人工智能决策平台、数字乡村公共服务平台、智慧农业实验室及81个动物疫病监测场点建设逐步开展。建成后,可实现数字资源融合共享,辐射带动全旗数字乡村产业发展。二是加强农牧业技术服务。与内蒙古大学、河套学院签订科技服务合作协议,整合“专家”力量,组建4支科技服务队,建立5处试验示范基地,推广农牧业先进适用技术,实现技术人员到户、科技成果到田,技术要领到人。争创自治区整旗推进兽医社会化服务试点旗,持续提升兽医、蔬菜、大田玉米等社会化服务水平,打造更全面、更高效、更具优势的科技兴农惠农新格局。
六、保生态、守底线,巩固提升绿色发展成果。一是坚持源头治理。做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工作,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6%。农药包装废弃物应收尽收,秸杆综合利用率和地膜回收率达到85%以上,化肥农药使用率持续下降。二是坚持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坚持量水而行,调整地下水超采区1万亩合法水浇地种植结构,建设塑料拱棚500座,发展限水种植谷子、大豆等小杂粮9600亩,有效减少地下水取水量。
七、抓示范、促发展,打造乡村振兴样板区。紧紧围绕“五大振兴”总要求,将乡村振兴战略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通过政府引导、项目带动、企业合作社拉动、农牧户参与的方式,集中打造一批“一村一品”示范嘎查村,并加大对乡村振兴“五星达标、特色培育”嘎查村建设投入,形成精品和样板,以点带面激活农村牧区发展活力。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