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省级特色农业强镇看诸暨农业发展之变
最美人间四月天,惠风和畅,满眼芳菲。东白湖镇茶叶基地开通“云直播”,在首届西施石笕茶文化活动上展现“中国茶乡”的独特魅力;赵家镇的樱桃由黄变红,迎来了成熟采摘季……连日来,不少地方的特色农产品开始大量上市,市民们农产美食享不停,这要得益于我市区域特色农业产业持续提升能级、做优做强。
不久前,赵家香榧特色农业强镇建成,至此,全市已累计建成4个省级特色农业强镇,数量继续保持在绍兴首位,其他三个分别是2018年建成的同山水果特色农业强镇、2019年建成的东白湖茶叶香榧特色农业强镇和2020年建成的姚江果蔬花卉特色农业强镇。几个特色农业强镇将区域特色主导产业打造成为重点全产业链,加速推动我市农业产业向品牌化、融合化、科技化转型,促进农业高质高效。数据显示,与创建前相比,赵家镇农业总产值增长23.8%,主导产业亩均产出增长23.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8.7%。
近年来,我市深入推进农业“两区”建设,持续培育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省级特色农业强镇等新发展动能,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农民持续普遍较快增收。2021年,我市特色产业茶叶、水果、蔬菜、香榧产值分别达4.44亿元、3.74亿元、7亿元、10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则以46535元继续领跑全省县(市),同比增长10%,增速较2020年增加2.6个百分点。
培优提质 唱响诸暨农业品牌
“如果问赵家的优势是什么,看,香榧、茶叶就是我们的优势!”这段时间,走进赵家镇的香榧茶叶基地,撞入眼帘的是那漫山遍野的香榧树、茶树。赵家镇香榧种植面积约4.9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1/3左右,产值占该镇农业总产值的52%,已成为全市香榧主导产业示范区、会稽山香榧产业核心区和全国最大的香榧主产区之一,全镇已培育各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主体近100家。
精彩不止于此。4个特色农业强镇依托各自资源禀赋,统筹兼顾、协同发展,打造形成一批基础稳固、特色鲜明、规模集聚的主导优质农业产业。如今,赵家的香榧、樱桃、蓝莓,东白湖的茶叶、香榧,姚江的葡萄、草莓,同山的樱桃、枇杷等产业,总体规模大、产值占比高、产业链条长、从业主体多,渐渐打响了名声。
质量控制是农产品的生命线。东白湖镇投资1000余万元完成“标准茶园示范基地”建设,茶园完全按照无公害要求规范化生产、管理,土壤清洁率可达90%以上,茶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率达100%,茶叶质量安全和品质都进一步提升。
将视野放大到全市,去年以来,我市深入开展省级“肥药两制”改革综合试点县创建,持续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实现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和产地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实施肥料和农药减量化,截至去年底,“浙样施(诸暨)”智慧施肥系统已实现耕地土壤全覆盖,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5.2%,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3%以上,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20.6万亩次、绿色防控21.8万亩次,减少农药用量15.3吨。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上级例行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合格率达100%,农残快检合格率达99.98%,从源头保障食品安全。
在此基础上,我市充分发挥品牌引领带动作用,推进“区域公用品牌+自主品牌”双轮驱动,打响产品知名度。引导农业企业抱团运作经营,将“西施石笕”等区域公用品牌和“诸暨短柄樱桃”等优势品牌做大做强,如日前茶公用品牌管理服务中心正式揭牌成立,开启茶产业品牌化发展的新历程。与此同时,充分激发市场创造力,鼓励企业和基地创建自有品牌,涌现出“西施美人”“越红工夫(红茶)”“龙门顶”“天珍香榧”“纯禾”等一批有影响力的自有品牌。
接“二”连“三” 打开农业价值空间
在东白湖镇,诸暨市东白缘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收购农民手上的菜籽,并与浙江大学合作突破技术瓶颈,成功生产出“双低”食用菜籽油。在另一个方向的姚江镇,浙江佰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引进先进低温、真空油炸生产线加工坚果类休闲食品,通过代工生产、淘宝直播、自主电商等多种渠道打开产品销路,并与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等公司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
在诸暨,不少企业都在做着类似的探索拓展。近几年,我市坚持以农为本、以工促农、以旅助农,引导三产联动、强农兴农,变传统弱质产业为新兴优质产业。围绕农业特色产业打造规模种植、加工、销售等一体化的全产业链,深入推动产业链向精深加工、衍生品开发等后端融合延伸,催生了冠军、老何、恒宇、佰宜、长生鸟等一大批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放眼全市,珍珠、香榧、茶叶等与食品、化妆品、健康、纺织等多个产业深度融合,已开发出各类衍生品数百种。
每到周末,布谷湖畔都会出现不少闲庭信步的游人。这几年,靠着10公里长的环湖绿道,还有环湖自行车赛、水果采摘节、同山烧开酿节等系列活动的加持,布谷湖逐渐成为网红旅游地,吸引了一波又一波游客,湖边布谷村的“湖山雅苑”也成为游客必到之处。如今,靠着布谷湖优美的环境,布谷村名气越来越大,正以湖山雅苑为发起点,打造环湖特色民宿群。
布谷村的改变,一定程度上折射着特色农业强镇美丽乡村的发展。近几年,接“二”的同时,强镇也在不断连“三”,拓展农业多重价值和功能。强镇通过打造“榧乡古镇”“东白古宅”等美丽乡村景观带,举办香榧节、名茶手工炒制大赛、葡萄节、水果节等各种节庆赛事活动,开展“农业+”“旅游+”“文化+”等实践,培育休闲采摘、观光旅游、农事体验、教育研学等新产业新业态,带动农家乐、民宿蓬勃发展,有效推动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据统计,4个特色农业强镇年接待游客近170万人次,实现旅游经营收入近1.35亿元。
攻关转型 插上现代科技翅膀
近年来,我市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大力推动科技攻关、“机器换人”和数字化改革,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
我市加强科技攻关,外引内育,持续推动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和产量。强镇先后引进根域限制栽培种植技术及白雪公主草莓、嵊州桃型李、白沙枇杷等新品种,并不断改良本地樱桃品种,目前果蔬良种覆盖率已达100%;科技贡献率达73.2%,领先于全省平均水平。而全市范围内去年试验作物新品种35个,建立示范基地38个,带动新品种新技术进一步推广,实施省市级种质资源提纯保种38只,为选育推广突破性新品种提供了更多选择。
我市是全省首批“机器换人”示范县市。这些年来,强镇大力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在香榧、茶叶、水果蔬菜生产中,陆续引进播种、收割、喷药、产品分级等机械设备,实现主导产业关键环节基本机械化,有力促进生产效率提升和适度规模经营。去年以来,我市以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双强行动”为契机,加速机械化、数字化进程,新增补贴机具2800台,建设农业数字化基地6个、省级数字农业工厂4家,开展植保无人机社会化服务25万亩次。全市已拥有各类农机具7.9万台,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2.76%,名优茶加工、大宗茶修剪、采摘机械化率已达93%以上,农机社会化服务达70%以上。
“诸暨农创客 绿色农播间”在姚江草莓基地直播卖草莓,东白湖镇“云采茶”让晚茶早销……随着数字化改革浪潮的兴起,全市很多企业和基地都在积极推进生产、销售等的数字化转型。种植基地经过数字化改造后,手机终端上就可以对温度、湿度、光照等各种数据进行实时精准掌握、一键远程控制,实现精准化种养殖、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在销售过程中,企业和基地销售模式正在向“线上+线下”转变,带动农产品新零售、直播带货潮迅速兴起。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