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嘉兴农民收入 连续19年全省第一?
2021年嘉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3598元,比全省平均水平高8351元,连续18年居全省首位;2021年,嘉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60:1,差距持续18年全省最低。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先行地,嘉兴在农民增收致富上探索出了很多新模式,成为全国城乡融合发展最为均衡、富庶的地区之一,为建设共同富裕典范城市打下了扎实基础。
如何进一步促进我市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如何实现嘉兴农民收入连续19年保持全省领先?代表、委员以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有何建议?让我们一起听一听他们的声音。
让产业振兴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核心动力
冯志刚 市人大代表 桐乡市崇福镇农业经济服务中心主任
这两年,崇福镇在农民增收上做了许多先行探索工作。2014年,嘉兴首个农创园在崇福成立,到目前为止已经吸引了数十名创客落户。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如何做好农创客经济这篇文章,是我们当下正在试点先行的一条路径。农创客的到来,给原本传统农业占主导的农村带来了各式各样丰富的新业态,一方面是,如何引导创客经济本身的发展壮大,另一方面也需要思考如何通过创客带动周边农民认识网络化时代、互联网经济的乡村新业态,使双方碰撞出全新的农民致富增长亮点。在这一点上,可以看到嘉兴地区很多地方都已经在试水,并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无论是农产品(6.420, -0.71, -9.96%)直播带货还是民宿旅游乡村研学,只要是能够吸引人气,唤醒乡村活力的经济业态,都可能成为乡村振兴舞台上一个动人音符。
此外,在全省范围内大力贯彻落实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农业双强”行动大背景下,传统农业正处于一个向规模化、机械化、数字化转型的时期。可以看到,在嘉兴海盐、秀洲以及桐乡崇福等地,“万元千斤”的稻鱼稻虾稻鳖共生等技术易推广、农民增收效果显著的模式已经大面积推开。我想未来的乡村,传统农业产业和各类乡村新业态将成为产业振兴的多条支柱,而产业振兴则将成为嘉兴农民增收致富的核心动力。
农户抱团发展 打响区域特色农业品牌
沈建利 市人大代表 海宁市泥土香特色种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当下,嘉兴的农村仍有大量的小农户存在。体量小,技术薄弱,抗风险能力低是小农户在从事农业产业生产过程中会遇到的较为直接的客观难题。就当下而言,什么办法能够最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我认为,地域性特色产业牵头,农业龙头企业或生产大户带头,小农户抱团集群的方式,既是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品牌化的好路子,更是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好办法。
我们泥土香特色种养专业合作社成立两年时间,发展社员102人,带动全村1800户农户种植槜李及其他水果。我们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带动更多周边的农民一起抱团,在家门口创业,大家一起增收致富。从一颗槜李,再到摸索出林下养鸡、种菇的种养结合、套养模式,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有了这样的基础以后,我们又和大学生联合建立了“泥土香无公害农产品直通车”,运用电商、微商平台,对无公害农产品进行统一品牌线上线下(34.500, -0.52, -1.48%)销售,并通过开设研学课程带动乡里乡亲一起学农业技术。农业产业兴旺,农民增收致富,走龙头企业带头、小农户抱团发展是一条可行之路。当前的嘉兴,各地均已有类似的模式正在不断壮大,希望随着农业产业振兴,区域抱团发展能够成为一条农民增收致富的康庄坦途。
发挥高能级农业产业园平台优势 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
孙军 市政协委员 嘉善尚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当下,各地农业园区、高能级平台的建设,给我们的现代化农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可能。农业园区也成为带动周边农民就业、农业产业发展的一个良好载体。然而,部分农业产业园区只是把园区当成种植养殖基地,前端的种业、生产资料、设施设备、技术等方面服务没有跟上,存在园区功能的单一性。如何以工业的思维来发展农业经济园区,真正做到打造高能级的农业园区平台,并以此高质量推动乡村振兴,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值得商榷。
在产业发展规划等“多规合一”的基础上,我认为农业园区应当以农业为主导产业,加快补齐前端、后期短板,在县域内打造拥有全产业链的农业经济园区,提供农产品从种植到深加工一系列服务。同时,要加强农业园区对小农户的服务水平,不能仅仅停留在种植养殖环节,而应当在产后加工、营销等小农户本身就较为薄弱的方面进一步加强,避免服务单一化的问题,也让农产品更多附加值留在园区、留在农村、留给农民。
打好催生美丽经济的“组合拳”
沈福良 市政协委员 嘉兴市潜福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乡村振兴的全面实施,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政策机遇,为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也激发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内生动力。这两年,嘉禾大地上美丽乡村建设遍地开花,硕果累累,乡村蝶变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越来越多的美丽乡村,网红经济,成为乡村发展中的新元素。
在南湖区,就有王祥里、嘉新·尚生活馆、AAA级景区村庄竹林村等一批新晋的网红美丽乡村地标。美丽乡村的建设,正在多方面催生酝酿出崭新的美丽经济,如民宿、农家乐、乡村研学、野炊烧烤、乡村旅游、文化IP等。相比于旅游景区,美丽乡村建设保留了更多本地原住农民的参与度,甚至给予农民参与到新业态建设中的机会,这无疑是一个农民增收致富重要的增长点。如何引导好本地农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扮演“主人翁”角色,提升农民的参与度、获得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方面,在美丽乡村建设规划阶段,应当让本地农民积极参与,更多地了解乡村建设以及今后业态的规划内容;另一方面也应该加强技术、创业等各方面产业链的指导培训,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给农民创造更多的机遇,打好催生美丽经济的“组合拳”,让美丽乡村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舞台。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