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邮箱
当前位置 : 首页>>永续动态>>其他媒体报道

“大同好粮”“飞”出大同任重道远

来源:本站 更新时间:2022-04-06

 

“大同好粮”北方农特优产品交易中心日前正式启动运营,3000多平方米的展厅包含黄花类、有机农产品类、杂粮类、畜产品类、药茶类、民间工艺文创产品类等1000多种产品。这是我市各类特色农产品集中展示和交易的核心场所;经过浑源县两年多的建设,全国首家黄芪文化园将于近期投入运营,园区现已入驻企业达20家;总投资119亿元的云州区坊城新村黄花产业园于20215月建成运营,已入驻黄花产业发展研究院和3家黄花精深加工企业;“东方亮”小米成为北京冬奥会特供产品……

地处山西最北端的古都大同,素有“小杂粮王国”之称,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气候孕育了大同黄花、广灵小米、浑源黄芪、天镇红芸豆等一大批优质“大同好粮”。经过几届市委、市政府的综合施策,如今“大同好粮”作为全省首个市级全品类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涵盖了全市优质农畜产品和地域特点鲜明的优势特色产品,在助力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树立起了“好物出大同,品质大不同”的整体品牌形象。

成立于2016年的集黄花、小杂粮等农产品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大同市隆福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公司自有农业种植基地近2万亩,研制推出的“云小萱”黄花菜酱深受消费者喜爱。但经营者坦言,虽说现在全市黄花产业越做越大,但黄花仍然以出售原产品和初级加工后的干黄花为主,黄花加工企业数量少、规模较小,加工技术也不太成熟,黄花的附加值不高、产业链不长,而利用互联网电商平台发展线上销售的企业更是短缺。“随着全市黄花面积的不断扩大,在种植管理、采摘烘干、产品深加工、销售方式和渠道等方面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市黄花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安一平直言点出了目前黄花产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新市场拓展比较慢,跟不上产业发展步伐;销售人才匮乏,缺乏走出去直销的魄力和胆识;晾晒和烘干条件有限、雇人采摘的黄花良莠不齐,影响到整体质量;黄花本地消费拉动力不强;黄花深加工能力欠缺,黄花消化转化能力不够,黄花附加值有待提升……

我市农业领域专家学者也普遍认为,虽然近年来我市在农业品牌建设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大同好粮”品牌距离全国知名品牌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品牌体系不够完善。在政策扶持方面,缺乏市、县从上到下的扶持农业品牌发展政策体系;在品牌管理方面,虽然成立了大同好粮(黄花)协会,但是在品牌管理、引导、协调、保护作用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发挥,而且县乡级品牌管理部门和单位都有待建立,没有形成管理体系;在品牌质量标准方面,由于“大同好粮”是区域公用品牌,包含的产品种类较多,制定品牌质量标准的任务十分艰巨;在品牌产品包装方面,缺乏统一的整体形象,现有标识没有做到规范使用。

——品牌经营差距较大。产品营销方面投入的资金、人力等明显不足,许多“大同好粮”优质产品坐等顾客上门来收,从不主动出去销售。大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仍以传统的线下销售为主,多数都没有自己的网店,更缺乏本地网红,认识水平比较落后,网络销售知识欠缺,网上销售还有很大的差距。

——产品加工有待提升。“大同好粮”品牌产品加工企业普遍规模较小,生产加工能力有限,科技含量不高,所加工产品大部分还是以粗加工为主,精加工的农产品特别是熟食制品很少,食用、药用、美容等多方面的深加工更是凤毛麟角,难以满足新时代年轻人的消费需求。

——品牌宣传力度不够。“大同好粮”品牌仅在大同市有初步的认识,而在外埠很少有人知道。另外,品牌的宣传也没有做到深入人心,县区、乡村广大的种植户、养殖户、合作社、生产企业对“大同好粮”品牌还不十分清楚,远远谈不上利用“大同好粮”品牌来销售农产品。

专家建议,下一步,我市应该向品牌要质量、要市场、要效益,力争35年内,在全国叫响“大同好粮”农业名片,引领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建设,达到一二三产业融合,实现全市农业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我市时指出“把黄花产业保护好、发展好,做成大产业,做成全国知名品牌,让黄花成为乡亲们的‘致富花’。”“今后,我们要本着‘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参与、协调联动’的原则,进一步强化品牌建设的政策扶持,出台市、县各级农业品牌的扶持政策,形成一个品牌建设的政策体系,在做大基地、做优产品、做强销售等方面强化扶持,多维度、全方位推进‘大同好粮’区域公用品牌创建。”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张颖龙表示,要全面抓好规范运作,根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生产需要,抓紧制定“大同好粮”“大同黄花”品牌农产品的生产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和产品的分等分级、产地准出、包装标识等方面的标准,做到“有规可依”,逐步建立完善品牌标准体系和信用机制,增强消费者对“大同好粮”的消费信心。

又注册了大同市云小萱商贸有限公司的隆福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小兵和总经理陶嘉城,至今忘不了央视秦晋之“好”直播和电影频道“星光行动·大同好粮助农专场直播”两场高级别的直播带给他们的震撼。现场销售2万多单,6万多瓶黄花菜酱一扫而光,销售额达75万元。特别是在第二场直播中,他们的产品6秒就出了1万单。如何做好产品营销?这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

专家建议,我市在全面推进产品营销中,要坚持做好线上线下两条线销售,在线下销售方面要稳步拓展当地市场,鼓励“大同人吃大同好粮”。同时,拓展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全国大中城市市场,设立“大同好粮”“大同黄花”区域品牌产品旗舰店。另一方面,创新农产品营销方式,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直销配送等新型营销模式,通过培养一大批本地“带货达人”,把大棚、果园、田间地头和生产车间等变成直播间,开展直播带货网络销售,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经营消费无缝对接,健全完善实体店与网店相结合的品牌农产品营销体系。

“品牌宣传上也要广开思路,深入讲好品牌故事,积极参加国家和省、市各类农交会、推介活动,促进‘大同好粮’‘大同黄花’特优农产品‘走出去’。充分利用乡村旅游、休闲农业、观光旅游等方式,促进品牌农产品的传播和销售,提高市场知名度。”大同好粮(黄花)协会会长麻树田认为,要进一步加强对“大同好粮”“大同黄花”品牌保护,注重维护品牌形象,使广大种植户、养殖户、合作社、企业充分认识到品牌的重要意义,合理使用品牌。通过品牌保护、规范使用,搭建起从农田到终端消费市场的桥梁,使“大同好粮”“大同黄花”农产品提质增效,农民增产增收。

今年按照市委的整体部署安排,我市特色产业发展方向也进一步明晰:以云州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及灵丘杂粮、云州黄花、广灵食用菌、平城乳业、浑源黄芪、阳高蔬菜6个省级产业园和平城、云州2个示范区为引领,加快布局发展黄花、畜牧、设施蔬菜、有机旱作(杂粮)、中药材、食用菌、杏果、农文旅融合等八大特色优势产业;由全国性的头部企业运作和策划,推动黄花、黄芪走向全国,强化营销意识、标准意识,瞄准全国市场开展深度加工,提高附加值,掌握定价权,占据高端价值链,把黄花和黄芪打造成大产业;加快走中高端品质发展之路,三位一体推进大同黄花、浑源黄芪标准制定、产地认证和品牌创建,实现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开发和品牌化营销,推动“小黄花”做成“大产业”、“好东西”卖出“好价钱”,让“大同好粮”特色农产品插上腾飞的翅膀,“飞”出大同,传遍九州。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