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密码”打开“筑梦空间” 一叶嫩芽植起小康路
江南春雨催新芽,又到新茶飘香时。阳春三月,湖州长兴迎来了2022年新茶开采季。
弥漫着清香的茶园里,翠绿的茶垄随着高低起伏的山势绵延开来,身背竹篓的茶农们穿梭其中,挑选肥硕饱满的芽头,一掐一提之间,新茶纷纷入篓。茶场中,调试炒茶机器、赶制新茶包装……一片繁忙景象。
在长兴,拥有茶叶15万亩。一直以来,围绕着这一片绿色的叶子,当地市场监管部门不断赋予其高质量发展的“密码”。
如今,源于茶叶,率先“吃螃蟹”的茶农、茶企们赚到了许许多多个“第一桶金”,也带动更多“后来者”行走在增收致富、实现乡村振兴的大路上。
可以说,一叶小小的嫩芽,带给当地的不仅是“绿水青山”的颜值,更有产业振兴所赋予的“金山银山”。
“为规模较大的茶农办理营业执照‘个转企’,鼓励茶企开展标准化、智能化生产加工,重点开展茶产业‘品牌建设’帮扶行动。”
串串“密码”引路,种好茶
38岁的林开雪是长兴县和平镇长岗村的村民,也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茶企——长兴和平瑞茗茶场的负责人。
几年前,林开雪开始承包茶山种茶。在自家的380余亩茶园里,他辛勤地种起白茶,创办了面积达1500平方米的茶厂。后来,茶厂又转型加工红茶,陆续打造了“霞幕红”“九东山”“霞幕云雾”等系列产品。目前,长兴和平瑞茗茶场的年茶叶加工量约10吨,年销售额达280余万元。
今年,虽然受疫情影响较大,但瑞茗茶场还是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旺销季——新茶开采伊始,林开雪就接到了近1000斤的茶叶订单,为新茶销售开了一个好头。
长兴和平瑞茗茶场是当地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长兴县和平镇依托自然优势,大面积种植白茶,成为当地有名的产茶大镇。
目前,和平镇23个行政村中,有18个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茶,全镇共有茶园8万余亩,茶叶也成为和平镇最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和惠民产业。仅2021年一年,全镇茶叶产量就达500余吨,茶叶销售额达10亿元。
因为茶叶,这里除了常规的种植、加工、销售,还衍生出茶苗、茶机、茶室、茶宿等各类行业,分工日趋细化、专业化,很多当地人纷纷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也由此走上小康之路。
然而,回溯到过往,茶农刚开始种茶叶时,基本上都是“跟风式”种植,不懂市场定位和产品品质,粗放型经营模式带来的收益微乎其微,碰到行情不好的年份,甚至还会亏本。
后来,为提升茶叶知名度和影响力,助其实现从产茶大镇到产茶强镇的转变,长兴市场监管部门专门送上了政策和服务——
及时为规模较大的茶农办理营业执照“个转企”,鼓励茶企开展标准化、智能化生产加工,重点开展茶产业 “品牌建设”帮扶行动,指导和协助茶农申请注册茶叶商标,帮助茶农走打造自有品牌、强化品牌的管理道路。
截至目前,仅和平镇一地,已然指导100个茶企申请茶叶商标151件。
公平、规范、透明的市场秩序与环境,一直是茶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
围绕维护良好市场秩序,长兴县市场监管局的执法人员每年都会集中开展打击茶叶市场侵犯知识产权和冒充产地专项执法行动。
此间,通过查加工企业、查进货渠道、查从业人员、查销售店家,重点查处侵犯本地知名茶叶商标专用权的违法行为和“傍名牌”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全力推动了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以往茶叶以批发、零售为主,现在通过转型升级,茶产业逐渐走上品牌化、市场化、标准化发展之路,能让更多人迈向共同富裕。”
多多“点子”创新,做好茶
眼下,随着经营户理念转变,市场秩序规范,长兴茶叶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从粗放型逐渐发展为规范化、现代化种植模式。
在“中国江南白茶第一村”滩龙桥村,一开始,村里刚引入白茶苗时,村民们并不清楚如何种植,对于茶叶的培育也一知半解,产量和品质无法跟上。
都说 “要做品牌,先做质量”。为此,长兴县市场监管局专门指导其成立了茶产业联盟,由当地茶农自主申报,经过审核后分批加入。
茶产业联盟成立后,定期召开座谈会,由对农业有研究的联盟成员跟众人分享种茶心得,并邀请知名院校的专家教授进行授课,及时扭转了茶农的不少种茶误区。
平常,联盟成员会定期在微信群里探讨茶叶种植、培育、加工、销售过程中的技巧和心得,及时分享茶叶成长的监测情况,通过沟通交流,相互成长、共同进步。
“茶产业联盟+茶农”的模式,大大提升了茶叶品质和产量,赢得了消费者的肯定。每年一到新茶开采季,很多外地顾客都会慕名前来这里采购。
让老百姓增收、日子越过越红火的,除了种茶,还有以茶兴旅、以旅促茶的“茶旅融合”。
长兴“霞幕湖”是当地新晋的网红打卡点之一。
今年,为加快推进农旅融合,当地依托优美的田园风光和山地特色,以美丽乡村精品村提升为抓手,以良好生态资源和深厚文化底蕴发展茶乡旅游服务业,通过“微改造精提升”,一跃成为旅游热门目的地。
“小桥流水,亭台楼阁,茶香飘逸。真想不到,传统村落能装扮得这么漂亮。”游客们纷纷表示。
霞幕湖景区、桃源山庄……如今在当地,类似集采茶、制茶、品茶、观光于一体的茶旅融合示范项目不在少数。越来越多人走进茶园,开启烂漫的生态茶园之旅,既感受乡村旅游的乐趣,又体验采茶、制茶过程,学习茶艺茶道。
通过将茶园建成旅游景区,茶产品开发成旅游产品,茶文化打造成旅游品牌,实现茶旅文化一体化、茶旅品牌一体化,更让广大茶农“足不出村”就实现了增收致富。
“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茶文化引领和茶科技支撑,以往茶叶以批发、零售为主,现在通过转型升级,茶产业逐渐走上品牌化、市场化、标准化发展之路,能让更多人迈向共同富裕。”对此,长兴县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