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市擦亮“诸暨次坞打面”为龙头的农家特色小吃“金名片”
近年来,诸暨市持续深化“三位一体”改革,稳步开展“诸暨次坞打面”公共品牌建设,推动诸暨农家特色小吃产业走上经营规范化、工艺标准化、主体组织化、产品品牌化的道路。已创建“诸暨次坞打面”旗舰店5家、示范店306家。“诸暨次坞打面”荣获“2019年浙江十大农家特色小吃”“全省20佳小吃”等称号。
一、“政策+资金”,加大品牌扶持
一是健全组织机制。建立由市长任组长的“诸暨次坞打面”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并将“诸暨次坞打面”门店创建列入镇乡考核机制。同时,牵头成立市县两级小吃产业农合联,吸收会员57位,涵盖次坞打面、黄公糕、团圆饼、盐焗鸡等传统特色小吃产业的代表性单位。二是配套政策保障。市政府出台相应产业发展政策,连续三年每年落实1000万专项资金,对“诸暨次坞打面”进行全方位政策扶持。三是创新金融帮扶。与诸暨农商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授予次坞打面5个亿的产业综合授信,推出最高额度为50万元的“打面贷”专属信用产品。
二、“行业+人才”,加快品牌提质
一是规范行业标准。委托省农科院制定次坞打面制作标准,诸暨次坞打面制作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顺利通过绍兴市人社局验收,并纳入2021年省农业农村厅农家特色小吃品质提升研修班必修内容。二是强化人才储备。依托技师学院成立“诸暨次坞打面”实训基地,对从业人员进行系统培训,目前已经举办六期培训班,246名学员顺利获得培训合格证书。三是树立行业典范。授予次坞打面行业代表吴其生和俞科弟“诸暨工匠”称号,充分发挥工匠示范引领作用,为诸暨次坞打面产业发展助力。
三、“抱团+推广”,加速产业发展
一是创新运营机制。由小吃产业农合联内11家骨干会员共同入股,注册成立绍兴市越味餐饮公司进行实体化运作,将公司每年营收的2%无偿反哺产业农合联,目前已在鲁迅故里等地投资“次坞打面”融合“诸暨小吃”综合店2家,融入盐焗鸡、团圆饼、糖漾、豆腐包等传统特色小吃。二是聚力外引内联。依托小吃产业农合联,引进社会资本参与产业发展。与上海牌头中学校友会合作,在浦东新区开设第一家“百越膳”和“诸暨次坞打面”联合门店。与本市盐焗鸡产业龙头合作,已建成“一禾”岭北盐焗鸡门店2家,内设农家特色小吃和农副产品专柜,打造诸暨特色小吃的展示展销平台。三是加大宣传推广。组织参加亚洲美食节、浙江省农博会等活动,依托CBA、诸暨西施马拉松等渠道宣传推介,同时推动次坞打面等小吃进驻省政府食堂、安昌古镇、枫桥学院等重点平台,构建以次坞打面为龙头的特色小吃产业新版图。通过开展“六进”活动,持续推进次坞打面进机关、进校园、进商场、进国企、进服务区、进景区;通过融合市场品牌,向上激活工具制造、原料种植、配料制作等需求,向下延伸新品研发、加工、配送、销售,做大做强产业链条;通过坚持以点带面,依托诸暨市小吃产业农合联,挖掘小吃文化、打造小吃展馆,以次坞打面带动诸暨农家特色小吃“走出去”,打造诸暨形象展示的一张新名片。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