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四定”共富法 打造共富共同体
促进农民增收,特别是偏远山区农民增收是实现城乡共同富裕的重点难点,也是潜力所在。发展高水平山区农业被证明是一条有效路径,然而山区农业主体不专业、质量标准不统一、物流体系不健全、产销信息不对称一直是其现实掣肘。近年来,衢州市供销社创新运用“共同体”理念推动乡村产业振兴,联结农合联会员单位、小型专业合作社和山区农户,运用“四定”共富法,将三方进行紧密利益绑定,合力开展生态作物生产销售,形成相互依存、彼此融合的共富共同体,打造成为了衢州千家万户小农经济创业共富服务平台。截至目前,该市通过这一模式共带动农户5000余户,户年均增收2万多元。
一、产前定心,农户参与放心。山区农户多限于家庭式生产,大多规模小、资金缺、抗风险能力差。为此,该市鼓励有实力的农合联会员单位,特别是龙头农业企业与农户采取预付款制合作。在签订生产合同时,约定保底收购价,并且给予农户每户3000—5000元预付款,在其后收购农产品的过程中,销售款从预付款中逐步抵扣。这样既为农户提供启动资金和生产保障,也消除他们对销路的后顾之忧。企业承担资金成本和经营风险,农户的参与积极性与合作信任度大大提升。如:该市龙头农业企业早田农业通过该做法已吸纳农户1200多户,合作时间多已超过3年。其中,柯城区石梁乡大俱源村签约农民23人,平均年龄69.1岁,其中有4人为低收入农户,有2人身体残疾。通过该模式运作,签约农民复种面积平均1.7亩,年平均销售收入达16458元。
二、田头定标,种植管理省心。山区农户种植过程中缺少技术指导,多依赖传统经验,基本上是“看天吃饭”。种植出的农产品口味、品相往往良莠不齐。为此,该市实施“土地经纪人”制度,每个村培育若干名技术高超、责任心强的农民担任“土地经纪人”,每个经纪人对应3—5户种植户,负责对农户生产过程进行指导。种植、施肥、用药等程序,均由各经纪人进行统一协调管理,保证农产品标准一致。同时,该市供销社还将专业农业公司引入共同体,统一为农民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今年以来已开展配方施肥127444亩次、统防统治91169亩次、农机作业94537亩次,大大提升农事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了作物品质。农户更易参与,企业更愿收购。目前,该市已有200多位“土地经纪人”活跃在田间地头,管理田地2000余亩。
三、产品定质,百姓吃得安心。山区零星种植成本高于平地大规模种植,共富共同体可持续的关键在于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使生态溢价超过成本差价。为此,该市通过严格种植管理和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凸显产品生态价值。如,早田农业产品均采用有机土种植,肥料须选择有机肥、农药均为低残留低毒害农药。农户生产过程中的施肥、治虫等工序,须经“土地经纪人”提前报批后方可实施,施药后七天之内不予收购配送。此外,该市大力开展数字农合联建设,建设农产品可溯源系统,通过一物一码,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双向可追溯。2019年该市正式发布“三衢味”公共区域品牌,出台《“三衢味”区域公用品牌准入和管理规范》,鼓励共同体中符合标准的主体和产品申请授权。获授权的农产品售价往往能比同类产品高出30%。“三衢味”品牌体系中的早田农业、鲟龙水产、龙游善蒸坊等多家企业还通过严苛标准的检测,成为G20杭州峰会的农产品供应商。
四、市场定量,销售更有信心。种了卖不掉、想买买不到,山区农产品低端产能过剩与中高端需求缺口并存是当前的困境。该市引导共同体采取订单式生产,科学把控种植规模和作物结构。如,该市谷舞仁生农业公司在人流集聚地和小区门口设置40多台无人售卖机,为杭州、上海“三衢味”馆实施配送,在多个互联网平台开展销售。其根据销售数据和远期订单预测市场需求,精准安排种植和采收计划,实现市场与生产的无缝对接,有效破解山区农产品供农产品给侧和需求侧不对称矛盾。此外,为打通山区农产品出山路,该市开通“供富大篷车”,对运输车辆统一喷涂标识、统一运营管理,深入山区村收购特色农副产品,经检测、包装后组织销售。自去年11月以来,先后开通大篷车32辆,服务覆盖16个乡镇80个村,累计帮助山区农民上万人次,累计助农增收70多万元。
衢州运用“四定”共富法,打造千家万户小农经济创业共富服务平台,依托龙头企业把合作社、农户带动起来,企业走在前端,出资金、出技术、管销售,农户只管生产就能获得稳定的收益。在山区农户“生产末梢”和城市居民餐桌“市场末梢”中间架起桥梁,既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又破解“藏在深山无人知”的原生态优质农副产品销售难题。通过这一平台,衢州市的生态农产品走进了杭州、上海、北京等中高端市场,柑橘、鱼子酱等特色产品远销欧美和东南亚。2021年,该市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6016元,同比增长15.9%,增幅列全省第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1.86,比上年同期缩小0.02。衢州 “四定”共富法的成功实践,对于全省特别是山区26县推动农民可持续增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