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农业注入科技动能
智能化育秧流水线、新能源自动旋耕机……初春时节,象山田野上正展开一幅农忙画卷。不同以往的是,田间地头里唱主角的,不再是传统农耕工具,而是一系列农业“黑科技”“新神器”。
一组数据,引以为傲。近年来,该县成功研发农业新工艺45项,其中12项处于省市领先水平,主导农业新品种覆盖率超过98%,农业主推技术应用率达90%以上,农业生产关键环节机械化率高于80%。
“象山紧扣制约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全力推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新模式等‘五新’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共同富裕样板县建设。”象山县科技局局长江立峰说。
几天前,象山举行备春耕生产现场会暨科技下乡活动,将推广智能农机、宣传农业科技作为一大特色。在现场,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农机、履带式旋耕机、智能遥控插秧机、新型收割机、开沟机等多种现代化农业机械集体亮相,吸引了农户目光。
“这台新能源纯电动履带式旋耕机,是我们自主研发的,专门针对象山丘陵地貌设计,一次充电4到6小时,可以用8到10小时。效率高成本低,一个小时耕一亩地,消耗约1度电。”宁波农邦农业机械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蔡道兴说。
为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该县把农业科技研发与创新作为“重中之重”,以重点产业发展方向为引领,全力支持农业新技术的攻关突破和引进推广,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
据统计,该县已建成院士工作站2个、院校产学研合作基地10个,组建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团队3个,获批涉农专利121项,制定农业生产地方标准40个。
柑橘设施晚熟栽培、超级稻节本增效栽培、“跑道式养鱼”技术……目前,象山先后自主研发、引进推广的新技术超过50余项。其中,自主研发柑橘设施加温促成栽培技术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实现“红美人”柑橘等农业特色产业“亩均超万美元”目标。
新品种是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象山不断提升种业水平,加大与科研院校合作力度,自主优育农业优质品种达46个。其中,“东海1号”岱衢族大黄鱼、“科甬1号”三疣梭子蟹等4个新品种,通过国家级新品种审定命名,“象山柑橘”“象山白鹅”等9种农产品入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此外,象山还引进推广“甬优系列”杂交水稻、红颊草莓、铁皮石斛、南美白对虾等农业新品种500余个,有效满足全县农业生产主体创业发展的需求。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