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崇义:共谋“硒”业 共谱“硒”望
“从‘吃得好’到‘吃得健康’,我们这里的富硒蔬菜越来越受市场青睐。”江西省崇义县过埠镇果木村大棚蔬菜基地负责人刘玉海介绍说。每天一大早,该蔬菜基地的农户们穿梭其中采摘茄子、辣椒等蔬菜,这些蔬菜装车后将销往周边地区和大湾区。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果木村富硒蔬菜是该县生态富硒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一定要把富硒这个品牌打好。近年来,崇义县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优越的生态环境,以生态富硒产业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大力发展梯田米、高山茶、脐橙、蔬菜、崇义水饺等生态富硒产品,拓宽生态价值转化路径,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以高价值富硒农产品助推该县高质量绿色发展。
抓集群强基础 基地建设“火力全开”
走进下关村四季橙园基地,整片脐橙郁郁葱葱,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的“金果”。工作人员正忙着挑选、打包刚刚采摘下来的春橙。
“春橙属于晚熟脐橙品种,属于春季水果,正好错开柑橘销售高峰,填补了市场空缺,市场前景很好。”该基地负责人林端贵说。
依托富硒土壤,下关村成立合作社,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和家庭农场等形式,成立产业基地,发展脐橙、柑橘等种植,如今,种植规模600多亩,年产量500多万斤,产品远销全国。
“我县要加强富硒产业基地等建设,让富硒产业成为生态富民的重要实现渠道,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该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陆水明说。
为推动富硒产业发展,该县正全面摸清富硒土壤分布详情,建立硒资源保护与开发资源信息库,划定土壤富硒区、足硒区、含硒区和富硒产业发展区域;围绕富硒土壤资源进行产业布局,重点建设“一带五区”,即县城至上堡富硒产业示范带;划定富硒产业发展规划区,对200亩以上集中连片的富硒土地统一进行流转和收储。目前,已培育万长山茶场等8个高标准富硒产业示范基地。计划建成1个富硒产业园区,培育1个富硒休闲旅游康养区,认定2个市级高标准示范基地、4个市级示范基地、4个县级高标准示范基地、6个县级示范基地。
重科技提服务 平台建设“扩面提速”
近日,在铅厂镇义安村的田间地头,该县果茶服务中心和植保技术人员深入脐橙基地指导和培训,向工作人员讲解果树春季管理知识,解决他们种植、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并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各项技术服务。
为提升富硒产业服务质量,该县狠抓技术服务,举办培训班,开展面对面技术咨询和指导,通过微信工作群等及时转发专家网课,推广无人机、水肥一体化等省力化技术,做好病虫害检测与防控。
同时,积极加强与赣南科学院、赣南师范大学对接合作,设立富硒农产品开发工作站,建立富硒农业与产业开发技术创新中心,组建技术研发团队,指导开展富硒品种筛选、外源硒生产技术应用等工作。
陆水明表示,崇义县将采取“1+3+N”的富硒产品开发模式,将富硒水稻、富硒茶叶、富硒生态鱼、富硒艾草水饺列为富硒重点产品,培育1家富硒茶研究中心,1家富硒特色稻米产品开发企业,培育章源渔业分公司富硒生态鱼精深加工企业。
拓市场创品牌 营销建设 “走出深闺”
江西新世野农业有限公司是该县一家从事富硒梯田米米种植、生产、销售的现代农业企业。目前,该公司被评为江西农产品50强企业品牌。
“历来都有‘上堡米好吃’一说,上堡梯田属于富硒地带,加上海拔高、温差大,阳光充足、通风良好,害虫自然就是少,这种条件下种出来的水稻自然更优质、健康。” 该公司董事长王贤楷介绍说,为创出品牌,从选种到选田,从施肥到杀虫,从插秧到收割,从加工到储运,事事不忘高标准,亲力亲为,层层把关。如今,该公司梯田米供不应求,市场口碑极佳,且价格比普通大米贵二三十倍。
“我们正在新建的现代化厂房里,规划设计了一座‘稻香博物馆’,里面设有‘米饭学院’,进一步强化品牌建设。” 王贤楷说。
在销售方面,该公司不仅推出线上销售,还创新推出“事业部合伙人”模式,带动有创业想法青年一起追梦,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
为强化营销渠道和品牌建设,该县积极培育江西新世野有限公司等一批富硒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引导龙头企业走“专、精、特、新”的发展路径;培育县域公用品牌“崇水山田”,以此为载体进行县域富硒产品开发、生产、包装和销售,并积极参加各种富硒产品招商推介活动。同时,开展富硒产品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食堂、进商超活动,提升富硒产品经济和社会效益。(钟水旺 黄清华)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