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邮箱
当前位置 : 首页>>永续动态>>其他媒体报道

渭南果业高质量发展 强力构筑果农甜蜜生活

来源:本站 更新时间:2022-02-28

 

东府渭南,人杰地灵,山河锦绣,果香浸润。

近年来,渭南市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3+X”工程加快推进产业脱贫夯实乡村振兴基础的意见》,坚持“调结构、转方式、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发展思路,扎实推进陕西现代果业强市建设,全市果业发展活力显著增强、产业化步伐明显加快、现代果业强市建设效果明显,以苹果为主的水果产业已成为渭南农业结构调整的成功典范、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环境美化的绿色产业,是实施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主要抓手和首位产业,一幅“果业强,果农富,果乡美“的巨幅画卷正徐徐在东府大地铺开。

果业规模稳步扩大 区域特色优势明显

渭南是世界苹果主产区中唯一符合苹果七项生态指标的最佳优生区,也是梨、葡萄、枣、猕猴桃、樱桃等多种果品的优生区。我市现已建成苹果、梨、冬枣、葡萄、时令水果等五大优质果品基地,先后被授予“中国苹果之乡”“中国酥梨之乡”“中国枣乡”“中国葡萄之乡”“中国柿乡”等美誉。

目前,全市水果总面积314.6万亩,总产量358.1万吨,分别占陕西省1/51/4。其中苹果面积204万亩,产量237万吨;葡萄面积50万亩,产量58万吨;梨41万亩,产量70万吨;冬枣35万亩,产量41万吨。水果产值近260亿元,为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5800多元,一些重点县甚至达到农民收入的80%以上。水果种类多、品质优,特色优势明显,从3月到11月,每月都有新鲜的水果上市。富平县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早中熟苹果和极晚熟粉红女士苹果生产基地;大荔县设施冬枣面积居全国第一;临渭区葡萄面积列全国第二。

生产标准化 效益大提升

按照突出特色、集中连片、规模集约及引领带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路,先后颁布了白水苹果、大荔冬枣等4个果品标准综合体,建成国家级标准园9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5个,市级标准化示范园63个,县级示范园300余个,基本做到县县有园区,乡乡有示范。截至目前,全市1000亩以上果园22个,500亩以上55个,200亩以上128个,果业产业标准化生产水平不断提升。

用水果区域品牌建设撬动市场 成效显著

区域公用品牌是一张名片,以符号化手法体现本地农业最大特色,与众不同,易于记忆,易于传播;区域公用品牌是一扇窗户,由外及内最重要的是让本区域以外的人了解本地,记住本地,形成口碑;区域公用品牌是一种精神,它凝聚了本地人的自豪和情怀,提炼了本地的气质和骄傲,鼓舞人心,砥砺前行,撬动市场,营收效益最大化。

近年来,渭南着力实施果业品牌带动战略,2020全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排行榜中,“白水苹果”、“大荔冬枣”、“蒲城酥梨”、“临渭葡萄”、“富平柿饼”、“富平苹果”、“合阳红提”、“澄城樱桃”8个果业区域公用品牌榜上有名,总价值185.69亿元。我市先后荣获“全国果品品牌创建示范市”和“中国优质果品示范基地”等荣誉。渭南果品远销美国、俄罗斯、东盟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额达1.95亿美元,鲜果出口额达1.3亿美元,居全省第一位。渭南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设立直销形象店138家,果品远销到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埃及、马来西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高质量发展科学技术坚实奠基 科技含量不断提升

渭南市政府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推广力度,先后建立省、市县级果树试验站12家,其中市、县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共建白水苹果、合阳葡萄、蒲城酥梨、大荔冬枣、富平柿子、临渭猕猴桃等6个果业试验站,在新品种选育推广、人才培养、技术推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先后培育推广了瑞阳、瑞雪、瑞香红等优良苹果品种,示范推广了阳光玫瑰、克瑞生葡萄等新优果树品种。积极示范推广水果设施避雨栽培和苹果矮砧集约栽培、果园种草、病虫害绿色防控、老园改造提升等技术,提高了果园管理水平和种植效益。在科技创新的驱动下,全市通过绿色食品认证果园105万亩,通过有机食品认证7万亩,建成国家级标准示范园1.5万亩。

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已基本形成 发展后劲十足

目前,市级以上果业龙头企业123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白水安德利、澄城海升、富平中鲁、合阳恒兴等9家果汁加工企业,年设计生产能力30万吨。全市拥有机械冷库359座,贮藏能力109.9万吨。形成苹果期货交割厂库服务机构、交割车船板服务机构各 1个,全国首单苹果期货交割在白水县完成。全市电商企业及商户1.53万个。建成果品初加工生产线142条,4.0智能选果线6条(其中苹果5条,冬枣1条)。渭南葡萄产业园已成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果业从鲜果生产,延伸到果品贮藏、加工、销售及运输、包装、乡村旅游等方面,产业链不断延长,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