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新坦洋揭牌设立
2月22日,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福安市新坦洋天湖茶庄园揭牌,福建福安红茶科技小院也同时设立,标志着福安市在推动茶产业科技创新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茶产业产学研合作上迈出新步伐,将为福安茶产业发展及坦洋工夫红茶品牌提升提供智力支持。
据了解,福安是中国红茶之都、中国茶叶之乡,福安坦洋工夫红茶制作技艺已于2021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近年来,福安市高度重视坦洋工夫品牌建设,坚持全国化、国际化品牌战略,积极推进统筹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发展,把茶产业打造成乡村振兴支柱产业。
福建新坦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坦洋工夫”区域品牌为重点,发展坦洋老枞、坦洋新枞、坦洋工夫国家标准样品等产品。坦洋老枞原料严选树龄90年以上的优质菜茶,结合坦洋工夫传统工艺和创新工艺,经二十多道工序潜心配置,相继荣获国内外多项荣誉,以单品创单类模式促发展,为促进福安市区域品牌坦洋工夫发挥杠杆作用。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我国实现科技强国、科技兴起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培养高层次优秀人才,形成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在各领域已经取得了重要的科技成果,成为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作为我国第一个红茶产业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本次落户新坦洋,为福安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引进高层次科研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福州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执行院长、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导师汪少芸表示,她将利用这个平台,带动科研人员为福安茶产业、茶科技和茶文化的升级改造和发展做出高校应有的贡献。
科技小院是服务三农和乡村振兴的有效模式和平台,由省科协、农技协联合高校、科研和技术推广机构的力量,以在读研究生常驻小院为基本特征,通过专家团队入驻,围绕开展农业科技创新、农业技术服务、农村科学普及、人才培养培训,实现科技与农村零距离、科技人员与农民零距离、服务与农业产业零距离。
“创建福安红茶科技小院,将推动政产学研用有机结合,进一步提升茶产业技术水平,不断推进茶产业转型升级。特别茶产业是多学科融合、产业链长、示范性强,更需要科技小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福建省农技协常务副理事长翁伯琦说。
“把博士、硕士这样的人才引到这里,和红茶产业一起努力,通过人才的深耕,为茶产业更健康、持续的发展,奠定一个很好的平台的基础。”福建福安红茶科技小院首席专家、宁德师范学院发展规划处处长刘伟说。
福建新坦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帆表示,将通过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福建福安红茶科技小院的设立,进一步加强研发创新,提高茶产品的品质,为坦洋工夫品牌建设和促进茶产业发展做出福安茶人应有的贡献。
由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联盟(福建)、宁德师范学院、中共福安市委组织部主办的新坦洋集团品牌产品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也在当天举行。来自省农技协、福州大学、宁德师院等领导及专家学者,共同就坦洋工夫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的融合以及福安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