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模式”再谋新跨越——看农业产业化发源地如何发力预制菜产业
1月13日,首批重15.2吨,包括5种水饺、两种牛肉菜品、两种蟹棒产品等的预制菜,从山东省诸城市发车,目的地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三大赛区之一——延庆。
据产品制作方、山东得利斯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思敏介绍,2021年年中试样、当年10月敲定合作、今年1月首批产品发出……整个合作过程顺畅而高效,将为冬奥会供应预制菜总计超过48吨。
预制菜品质得到奥运会认可,这是诸城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作为农业产业化的发源地,诸城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征程厚重而辉煌。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研究部署农业农村工作时,两次肯定“诸城模式”。
智者顺时而谋,如何在新时代谋划“诸城模式”的转型升级?诸城市委书记张建伟提出:“以创新提升‘诸城模式’为根本遵循,围绕乡村振兴和健康中国两大战略,立足现代农业和食品产业优势,推动现代农业从种养加工到餐饮终端一体化延伸升级,全链条发力预制菜产业。”
火了!三十年后再为人先
预制菜在诸城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至汉代的饮食文化,珍藏在诸城博物馆的诸城前凉台汉墓中出土的庖厨图画像石,为我们展现了剖鱼宰羊、汲水切菜、添柴烤肉的情景。其中,烤肉串图表现了一个烧烤的完整工序,极为罕见和珍贵,庖厨图成为诸城烧肉最早史料。
穿越时空。近来,预制菜这一新概念愈发升温。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4月,我国涉及预制菜加工的企业已达到7.19万家,仅2020年一年,新注册相关企业就达到1.25万家。据第三方市场研究机构预测,2025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
近段时间,诸城的惠发集团和得利斯集团,更是靠着在预制菜领域深耕多年,公司股票连续涨停。诸城这座农业领域的标杆性城市,也连续迎来多批政、企、学界人士考察调研。
对预制菜产业有过深度调研的诸城市委副书记王琪华,已经有了清晰的判断:预制菜的火热,某种程度上可视作新消费场景和需求共同催动下,“调理食品”的全新升级和再次走俏。一方面,大量B端(企业)客户开始使用价格低、出餐快且品质稳定的预制菜产品;另一方面,大城市快节奏消费场景和防疫背景下,预制菜的便利性又一定程度上满足了C端(消费者)“懒消费”的需求。
根据不断升级的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发展策略,正是“诸城模式”的核心要义之一。“贸工农一体化”开创方、诸城外贸集团食品销售公司负责人田树宏坦言,20世纪80年代开始,公司至少经历了原料类产品、生鲜冻品、熟食调理品、深加工产品4次大的产品形态转换,归根到底是为了“通过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增加产品附加值、利润点,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
这一传统,让诸城搭上预制菜新“风口”显得“顺时而动、自然而然”。如今,诸城已有预制菜加工企业64家,年加工能力595万吨,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约90亿元,销售市场覆盖全国120多个城市、国外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开创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30余年后,诸城再次步入全国预制菜产业发展第一队列。”王琪华自豪地说。
诸城,能预制的不仅是“菜”
1月21日,迎着冬日寒风,走进山东惠发食品公司,一辆辆满载麻辣小龙虾、农家蛋饺、秘制羊蝎子等预制菜产品的冷链运输车,正有序发往全国各地。董事长惠增玉介绍,为保障春节供应,公司70多条生产线满负荷运转,日均发货量超1000吨。
这样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始于2014年。彼时,惠发公司敏锐捕捉到市场需求变化,针对酒店、学校、企业团餐、社区、家庭等不同场景,开始研发预制原料、预制半成品、预制成品等预制菜产品。而今,不仅相关产品已达3大类300多款,且已打通“上游智慧农业、中游食材供应链标准化加工定制、下游智慧餐饮”全链条,既能满足大宗B端和C端客户的普通餐预制需求,也能满足医院、养老院、学校等特殊群体的功能餐、营养餐预制需求。
如惠发这般,“链条健全、基础雄厚”的预制菜加工企业,在诸城还有20多家。“群山矗立”的背后,是诸城食品产业多年发展筑就的坚实“地基”——市场看得见的,是美味便捷的“菜”,无形中支撑的,则是当地“预制”产业的发展条件。
上游原料端,诸城2021年粮食总产7.67亿斤、屠宰检疫生猪314.47万头、肉鸡1.788亿只,是重要的粮食、果蔬生产基地和全国最大的肉鸡、淀粉生产基地。
中游加工和流通端,诸城是全国最大的禽类屠宰设备制造基地,近年来通过开展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项目,全市新增冷库33座、库容7.7万立方米。
下游消费端,诸城依托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不同场景,建立预制菜消费示范点,深耕市内预制菜市场。同时,鼓励龙头企业做大优势品牌、加强区域合作,持续扩展省内外、国内外消费市场,预制菜收入占食品制造业收入比重不断提高。
目前,诸城已形成肉制品、粮油、蔬菜等系列,速冻食品、调理食品、保鲜蔬菜等20多个大类400多个品种的食品工业体系,食品制造产业成为全市第二大支柱产业,为预制菜产业发展奠定了雄厚基础。
“有基础、有龙头、有市场、有配套。”副市长王楷这样总结,“诸城将充分发挥产业优势,以推动食品加工企业新旧动能转换为核心,构建高效协同的预制菜全产业链发展体系,为实现全市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打造新引擎、构筑新高地。”
给力!多措并举为产业护航
“风口来了,猪都会飞。”在佳士博食品有限公司产品研发负责人周雪看来,这句话并非空穴来风。对于处在技术门槛相对不高、产品高度同质化的调理食品制造业的企业而言,在“等风来”时,“扎紧篱笆”也颇为重要。
“预制菜的火爆给企业带来新的挑战。如果说以前速冻食品主要是走量,那么这次预制菜是直接面对消费者,对品控的要求更高,这就要求企业具备全国优质农产品的采购渠道和高质量的生产管理体系。”周雪说。
企业所需,恰是政策所指。在诸城,在全力打造“预制菜之都”目标的指引下,针对本地食品制造企业的全新需求和潜在痛点,一大批为预制菜产业发展保驾护航的有效政策和切实举措正陆续推出:
——形成推动合力。成立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将预制菜产业发展列为镇街区、市直有关部门单位年度考核重要内容。
——突出服务职能。把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纳入全市“十四五”规划,市政府统筹发改、农业农村、工信、商务等部门成立工作专班,开展服务企业、市场调研、交流合作等。
——加强财政支持。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由财政部门和国有企业牵头成立健康食材与预制菜产业发展基金,优先为预制菜相关企业和项目提供资金支持、招商引资等服务。
——培育行业龙头。全力支持惠发、得利斯等优质企业做大做强,规划建设预制菜产业高端生产园区,搭建产学研一体化合作平台,叫响“诸城预制菜”区域公用品牌。
……
群山之上有“高峰”。“诸城将全力打通食材供应、菜品生产、全场景消费三大链条,做强诸城预制菜、小吃、烧烤三大品牌,落实全程智能化、配送冷链化、食品标准化、资金多元化、措施体系化等保障措施,打造千亿级预制菜产业集群。”王琪华说。
以“食”而名,因“制”而兴。诸城,这座农业产业化发源地和食品工业强市,在预制菜产业新风口下,坚持市场需求导向,强化产业龙头带动,做实全链发展文章……正朝着“预制菜之都”新目标,再谋“诸城模式”新跨越。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