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六措施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模式之路
黔东南州因地制宜地引导农民利用天然林下空地和天然林的荫蔽条件,开展林药、林菌、林蜂、林鸡等种养殖业,走出了一条可借鉴、可发展、可推广的绿色发展之路,也是近几年来黔东南州探索出的一种独具特色的“林下经济”模式,更是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模式。
加强组织领导。一是组建两级专班。成立以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州、县两级林下经济领导小组,组建州、县两级林下经济发展专班,确保工作有序推进。二是坚持高位推动。州委、州政府坚持每季度召开全州林下经济观摩会,参会人员为州四大班子领导、县市书记、县市长,工作较好的两个县市书记作交流发言,工作滞后的两个县市书记作表态发言,切实高位推动、强力推进。三是强化考核问责。签订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目标责任书,把各县市林下经济发展成效纳入年终目标管理,严格考核奖惩。
聚焦重点产业。全州重点发展林菌、林药、林鸡、林蜂四大产业。各县市突出一县一业,通过聚焦发展主导产业,多数县市已形成产业链,林下产业步入快速健康发展轨道。
重视主体培育。一是抢抓东西部扶贫协作机遇,招商引进一批全产业链龙头企业落户黔东南。如锦屏县引进贵枫堂铁皮石斛公司,发展近野生铁皮石斛一万余亩。二是通过“一企一策”、参股控股等形式,培育扶持壮大一批林下经济市场主体。如昌昊金煌(贵州)中药有限公司建立了中药材良种繁育、规范种植、加工、市场一体化产业链。
强化品牌建设。一是启动标准制定。成立黔东南州林下经济标准制定领导小组和四大林下经济标准制定工作组,启动《林下食用菌生产经营管理规范》等11项地方林下经济标准制定工作,制定了《雷山乌杆天麻生产技术规程》等地方标准。二是建立溯源体系。探索建立林下产品质量分级、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将林下农产品纳入追溯范围。三是打造金字招牌。重点打造“苗侗山珍”林下品牌。
狠抓市场营销。一是政府搭建平台。瞄准长三角、珠三角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等大宗市场,实施订单合作,大力推动林鸡、林菌等农产品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医院、进企事业单位、进超市、进军营“七进”工作。二是拓展线上渠道。完善电商扶贫服务体系,发展 “私人定制”林下产品,推动“黔货出山”。三是完善流通体系。以县域物流网络为重点,布局集贮藏、冷链、运输于一体的林下经济产品物流配送网络。
注重利益联结。坚持发展惠民,在林地流转、项目用工、基地管理等方面充分考虑群众利益特别是贫困群众利益,争取他们对发展林下经济的支持。目前,全州林下经济共覆盖农户37.56万户,其中贫困户23.45万户。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