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衢州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思考
近年来,衢州深入践行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特色产业优势,依靠‘绿水青山’求得‘金山银山’”重要指示和殷切嘱托,加快建设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和全力打造四省边际共同富裕示范区,坚定不移走以山水融合、生态宜居为特色的城市化发展道路,在绿色金融改革和生态补偿方面作出比较有益探索,实现了“点绿成金”。
全国各地关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路径做了一定的探索与实践。例如:福建省南平市借鉴商业银行“分散化输入、整体化输出”的模式建立“森林生态银行”;重庆市通过设置森林覆盖率这一约束性考核指标,明确各方权责和相应的管控措施;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潘安湖采煤塌陷区以“矿地融合”理念推进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云南省玉溪市按照“湖边做减法、城区做加法、自然恢复为主、减轻湖边负担”的原则,实施抚仙湖流域腾退工程;湖北省鄂州市探索生态价值核算方法推进生态补偿;浙江省丽水市通过培育和建设“丽水山耕”区域公共品牌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这些做法为衢州市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启示。
一是建立健全生态价值核算评估应用机制。科学核算生态产品价值,探索组建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评估机构。健全绿色发展财政奖补机制,探索建立根据生态产品质量和价值确定财政转移支付额度、横向生态补偿额度的体制机制。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考核体系和干部离任审计制度。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年度目标考核制度,进一步引导各县(市、区)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
二是健全生态产品市场交易体系。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建立自然资源资产全面调查、动态监测、统一评价制度,开展生态保护修复的产权激励机制试点。健全生态产品市场交易机制,探索建立用能权、碳排放权等权益的初始配额与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挂钩机制。建立生态信用制度体系,探索建立生态信用行为与金融信贷、行政审批、医疗保险、社会救助等挂钩的联动奖惩机制。
三是创新生态价值产业实现路径。创新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康养产业,培育生态产品品牌、建立生态产品标准体系,提升生态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支撑体系。持续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健全交通、物流、信息、人才、技术、环境等配套体系,加强对外合作交流、打通生态产品交易市场,加强政府政策扶持与引导宣传力度、提升保障水平、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增强生态产品竞争力和影响力。
(作者单位系衢州市委党校)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